今天收到來自遼寧老同學快遞來的稻田蟹,個個鮮活,個個肥美。吃著來自稻田的螃蟹,想起那美麗的稻田。記得夏天的時候,稻秧已經很高了,我會蹲在小河渠邊上,看稻秧底下脈脈的流水,水里會有蝌蚪,小小魚,偶爾會看見泥鰍。我會雙手捧到小蝌蚪,蝌蚪在我手里游來游去,碰得我癢癢的,直到水從我的指縫滲光,小蝌蚪無處可游了,我才會放了它。
泥鰍是我不敢碰的,它力道很大,我擔心它會鉆到我手心的肉里去。綠油油的稻秧上會落著綠蜻蜓,紅蜻蜓,金蜻蜓,我最喜歡金色的,可是我總是抓不住它們,它們反應很快,轉眼就飛得很遠很高了,曾經為了抓住它們,我還曾栽到稻田里去呢,摔了一身泥水,還壓倒了好幾撮稻秧。這塊稻田的主人,會呵斥我們一群小搗蛋鬼,我們撒丫子就跑,那時夏天真的是不穿鞋。
在稻秧灌漿接穗后,我喜歡坐在稻秧旁邊,整個稻田會飄散出淡淡清甜的香氣,沁人心脾,讓人心曠神怡。蛙鳴依舊,蟬聲繚繞,大地無人,藍天白云,仿佛這天地都歸我所有了,心里會有點小小的壯烈呢。
收割的季節,我和家里大人一樣,會累得如被流放的囚徒,累到哭,累到攤在干凈的稻捆上,任憑稻穗扎著我的臉。
人啊,真是了不得,如山的稻捆,會被我爸媽和我,就用兩輪手推車一趟趟推回到家里的場院。
晚上家家戶戶場院的燈會亮起來,脫谷機工作的聲音,響徹全村,打破了長久的靜謐。脫谷的人們都都穿著人造粗布工作服,方巾包住頭臉,戴口罩戴眼鏡,否則稻子會打到臉打到眼睛。很快,如山的稻捆就變成了一大堆稻子。一年一季的收成就都擺在這里了,這稻子送到加工廠,加工出來的就是著名的盤錦大米。
而在那個年月,盤錦大米還沒有今天這么有名,沒有被冠名金龍魚,一日三餐吃大米,我也沒覺得多么幸福,那時候稻田蟹還是個不為農民所知的科技名詞,即便有了上市場的機會也不會奢侈地買螃蟹吃。
那樣的生活已經很遠了,然而即便是回憶也無法忘記那樣的清甜味道,那是童年的味道。稻田里游戲的身影,插秧割稻的情景,場院里的嬉鬧,稻草垛里的捉迷藏,仿佛是另一個版本的城南舊事。
我的那群小伙伴,都年近中年了,已很少有人再去種水稻了,大家都走了另外的生路,或經營餐館,或者忙運輸,或者依托大油田搞科技產品,或經營煙酒超市,日子都紅火,每到中秋,大家也有實力聚在一起吃肥美的稻田蟹了。
給我寄來鮮活蟹的老同學,我還記得他初中時干凈文靜的模樣,身上會有稻田的沁涼氣息,如今經營餐館,經常忙碌到很晚,去年見面,我驚訝他的佝僂和疲憊,他一如當年的實在憨厚,說沒辦法,到了旅游季,忙也得忙,不忙也得忙,否則就是砸自己招牌啊。
微信語音里,我聽到他略帶滄桑的笑聲,腦子里想的還是那個滿身稻田香的男孩。歲月到底是有情還是無情啊,友誼更醇厚了,而我的伙伴都青春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