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實現的預言
前天和朋友聊天,不一會兒,她說了好幾次:“我身體不太好......”
我趕緊提醒她說:“你已經說了三次了,以后別這么說了,一個人常說的話,真的會成真的,你剛剛不也說了嗎?現在幾乎每個月都要病一次了。”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自我實現預言:一旦你說了一句話,因為人類最本質的自戀需求,你會把事情朝這句話預言的方向去推動,以此來證明——你是對的。
這就像你給自己安裝了一個過濾器,你會自我合理化,你會自動忽略掉不符合預言的事實,反倒去關注那些符合預言的消息。這樣一來,你看到的世界,就符合了你的預言。這樣也就證明了,你的預言是有道理的,是對的。
這種選擇性注意也就是自我實現預言的關鍵機制。
所以,如果要預言,盡量想一些積極的好預言。那如果預言是壞的,該怎么改變呢?
2.改變從體驗開始
你也許聽過一些提高自信的方法,比如每天對著鏡子說——我是最棒的;臨場前對自己說——我可以的等等。
最終,你會發現——然并卵。面對他人時,你還是會自卑;上場后,你還是會緊張得不行。
如果只是告訴自己要如何如何或者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其實,意義不大,甚至會適得其反。畢竟,內心里你還是自卑的,那樣反而會亞歷山大,不會有好結果。
還記得高一時,第一次月考,我的語文居然掛了,要知道全班不及格的,十個人都不到呀,簡直難以置信。我是很沮喪,不過并不十分擔憂,為啥?因為我一向認為自己語文是最牛逼的那幾個。結果呢?期中考試,我就變成前三名了。
為啥我會這么認為呢?因為從小我就愛好讀課外書呀,因為之前我的語文一度名列前茅呀,而且從小我就覺得——愛讀課外書的人,一定是有出息的。你看,因為之前有成功的體驗,所以,再達到那個高度,就會更容易。
所以,若想改變,就要先行動,行動還要成功。有成功體驗的信念,才會讓你真正改變。
最簡單的,你可以調動回憶,讓自己去體驗從前成功的感覺。比如上臺前,花兩分鐘,閉目回憶,曾經的成功經歷,讓自己去感受當時的狀態。
沒有類似的成功經歷呢?那就去獲得這樣的體驗,這也是為何我一直堅持跑步的原因,我要讓身體嘗到鍛煉的甜頭,從而讓自己腦海中的想法改變。
當我想說——我身體不好時,就會想到—— 不對呀,我一直在鍛煉呀,大腦中的觀念就會徹底改變。你甚至會認為——我身體不可能不好呀,你說你的身體會不會越來越好呢?
事情太大太難,不容易獲得成功體驗,怎么辦?那就在做難事之前,你也可以先做個簡單的,獲得成功體驗。因為小成功會帶來越來越多的成功。
另外,你想過什么樣的生活,那就去和什么樣的人多接觸,他們的體驗會感染你。接近那些有此體驗的人,在他們身上學習,慢慢地你也會成為這樣的人。
寫在后面的話——
做一件事不成功的原因無非兩個——方法不對或者堅持不夠。舉個例子吧,有許多人苦惱如何提高英語口語,我也曾經一度懷疑——沒有環境,難道此生口語不行了?后來,才明白——跟讀就可以了。明白了有用嗎?屁用沒有,為啥?沒練呀。
曾經我也練了,不過還是沒啥提高,為啥?沒長期堅持練呀,還沒嘗到成功的體驗呢,大腦中根深蹄固的觀念還沒改變呢,你說能改變poor English的狀態嗎?要堅持多久呢?我才不會跟你說什么因人而異的,雖然是對的,不過還是有耍流氓的嫌疑。一百天是一個坎,你自己看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