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帶草莓去聯通,出來后看外面賣的無花果好誘人啊。我說買點無花果吧。草莓不讓我買。
過了第一個攤位。又遇見第二個攤位,草莓還不讓我買。我說媽媽特別想吃。還是不讓我買。
我還是買了。
買完了,草莓說,我吃一口,我最愛吃它了。
前后態度變化極大。我震驚了。
“草莓,你不讓媽媽買無花果是想給媽媽省錢嗎?”
“嗯”她點頭。
“哦,寶貝,乖乖。謝謝你為媽媽著想。媽媽雖然錢不多,但是吃飯的錢還是有的。你不用給媽媽省吃飯吃水果的錢。”
上公交車后,我扒一個,她吃一個,吃相很貪,真的是很愛吃很愛吃的感覺。
小孩子的心也是海底針了。
晚上又不喝奶粉。姥姥說已經三天不喝奶粉了。姨媽說,正好省錢。每天喝的奶粉量比一包牛奶貴多了。
半夜醒來睡不著,我突然把兩件事聯系在一起,我覺得她從每天早中晚喝四五次奶粉,到現在一口都不喝,肯定不是無緣無故的。
我回想我們大人不經意的聊天。
像姨媽這種,說她不喝奶粉太好了,喝訂的奶更省錢。
像姥姥對她3天不喝奶粉了這種贊揚的語氣。
像之前沖了奶粉喝不完姥姥一遍一遍的催促,甚至說:“你媽媽掙錢容易嗎!給你沖了也不喝!快喝!浪費你知道嗎?!”
像姥姥很喜歡聽我說“沒錢”,似乎無意識的總是問我那樣的問題讓我承認自己沒錢。比如,剛入夏天的時候她說不安空調她就活不下去。她極怕熱這是真的,但是她也知道我現在負債,根本不可能買空調。非得逼我說出“媽,我沒錢買”之后才說“不用你花錢,你爸攢了點錢。”
這幾天又天天鼓動買凈水器。(在她鼓動買空調時我就料到了,買完空調她會想凈水器的。)
我說:“媽,我不需要我也沒錢買。”她說:“不用你花錢。”
她常常跟草莓說:“我也送你去上學吧。”她就是那么愛說,其實她早說了她不送草莓,她要送姐姐上小學。草莓上幼兒園是要我來送的。
因為每天看到姐姐拿回來炫耀的老師表揚的小橡皮,小貼畫,小紅花,她稀罕的要命,姐姐又不給,所以她好想上學。
姥姥那么一說,她立刻點頭,要去上學。
我現在的經濟真的是沒有額外的1000大洋給她上學了。
讓我說什么好呢。
草莓半夜醒了上廁所回來,我摟著她,細細的問她不喝奶粉的原因:是不是想給媽媽省錢?不需要在你的奶粉上省錢寶寶。是不是姥姥常常責怪你喝不完浪費錢?是不是姥姥總是說“都喝完,別浪費,掙錢容易嗎?……”
點頭。
淚奔,蒙臺梭利說,有吸收力的心靈,確實這樣子的。孩子吸收著環境中的一切信息,遠超大人的想像。
我需要跟她講明白:寶寶,奶粉喝不完就不喝,不能因為怕浪費就硬逼自己喝。大人也常常買了東西吃不完扔掉,這很正常,這不是你的錯。我會跟姥姥溝通的,讓她不要再責備你。
你想喝的時候就告訴媽媽,沖了喝不完就剩著,媽媽和姥姥刷掉,好不好?媽媽這樣說,你能喝奶粉了嗎?
點頭。
還有關于上幼兒園的事情,媽媽知道你很想上,上幼兒園需要很多錢,媽媽暫時確實是沒有。但是不需要你從吃飯喝奶粉上給媽媽省錢知道嗎?根據你饞姐姐上學,你確實可以上幼兒園了,根據你的年齡,你剛剛三歲,可上也可不上。3歲半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很多,姐姐也是3歲半上幼兒園的。
錢的問題是媽媽需要解決的。這不是你的問題。還有媽媽最近常跟姐姐說:讓你媽媽付錢。這不僅是因為媽媽錢不多,也是因為姐姐有自己的媽媽,她的媽媽需要為她負責。媽媽可以給她買吃的,但是買玩具買其他的東西需要她自己的媽媽買。每個媽媽都只需要給自己的小孩買東西。你是我的小孩,我給你買天經地義,但是姐姐不是我的小孩。她有自己的媽媽。
我愛你和姐姐,你和姐姐值得享受所有美好的一切,雖然媽媽能力有限不能全部滿足你,但是媽媽希望你喜歡的東西就告訴媽媽,能買的就給你買,不能買的媽媽就告訴你。不要憋在心里。
媽媽會努力賺錢,這是媽媽的責任。
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吃飽,穿暖,開心,健康。不是給媽媽省錢,知道嗎?
內心無比的悲涼。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因為剛過3周歲的寶寶就知道為了給媽媽省錢愛吃的東西能忍著不要。
這不完全是孩子懂事,而是大人在孩子面前過度渲染生活的不易,過度渲染缺錢的感覺。
這種懂事我不想要。三歲就替大人背負生活的艱辛,這不是我想要的。
團長說,所有未曾療愈的,都將傳給下一代。
我覺得我療愈了,可是姥姥……姥姥是個無底洞,她想要的東西層出不窮,花樣翻新。她還愛批評孩子們浪費,愛渲染沒錢的感覺。我該如何減少這些對孩子們的影響呢?
姐姐昨天問我:你這樣穿出去別人會笑話你的。
我反問她:你很害怕別人會笑話你是嗎?
她點頭說“嗯。”
1,努力掙錢。
2,多帶孩子。
3,多跟孩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