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前259年農歷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自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盡管秦朝僅僅延續了15年,但秦始皇確立的統治模式卻一直延續下去。秦始皇是中國2000余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影響之深廣,為任何其他帝王所難以相比。世界歷史上,開創了一個龐大帝國的帝王還有很多,但他們的實際影響卻無法同秦始皇相比。
那么,秦始皇到底做了什么呢?下面我們來看看秦始皇功過。
秦始皇功績:
1、結束戰亂,統一六國。周朝名存實亡以來,諸侯各國之間兼并土地,戰爭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東方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的統一,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
2、建立專制集權統治。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專制集權。他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國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議,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劃公為36郡,郡下高縣。郡縣制度在我國長期沿用下來。
3、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響各地經濟文化交流。秦統一后,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秦始皇還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國銅線;同時,統一了度、量、衡。這些措施,有利于鞏國秦朝的統一,有利于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也有深遠影響。
4、奪取河套地區,修筑長城,防御匈奴。秦統一以后,將軍蒙恬率領軍隊,從匈奴手中奪取河套地區。政府還遷徙內地人民到那里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發農民,修筑了西成臨洮、東到遼東的一道城防,用來抵御匈奴。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5、越族地區的開發,溝通水系。越族是我國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東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統一六國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區。www.uuqgs.com在那里設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數郡,遷移中原50萬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雜居。為解決運輸困難,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6、修建交通。秦在原來六國車馬道路之基礎上,修建寬闊一律之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
秦始皇過錯:
1、濫用民力,大肆修筑。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連年大興土木、四處征戰,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宮、修驪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萬人以上。據估計,當時服兵役之人數遠超二百萬,占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稅苦役,實非百姓所能忍受。
2、焚書坑儒。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實行了嚴厲之統制,如頒布禁書令,大肆收繳焚毀書籍,又坑殺非議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稱『焚書坑儒』。
3、嚴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變法以來,法令即十分嚴苛,一人死罪誅及三族,一家犯法鄰里連坐,百姓動輒被罰充苦役或慘遭酷刑。法令嚴苛是沒錯的,但是過度嚴苛那就過分了。
秦始皇隨便一樣舉措都是震驚天下的大事。結束戰亂,百姓不用再受戰亂之苦;修筑長城、水利、交通,惠及后世。同時,為了讓私欲修建宮殿、陵墓,勞財傷民,這也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焚書坑儒更是將毀滅文化,摧殘知識分子。
理性看待,理性評價,希望大家在說秦始皇的不是時,不要忘記自己可能在享受著秦始皇帶來的好處,也不要忘記曾經在長城上眺望著祖國的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