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爽
理性天蝎
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癥
點燃你自律的心
我出月子了,有沒有想我?
生完孩子,表達欲分泌旺盛,生孩子的經歷,坐月子的過程,剛當媽的心理……
產后第一篇,我想選個關注面更廣的切入點——如何讓素顏皮膚更上一層樓?
產后我先在月子中心住了2個星期,享受兒科監測+器械調理+醫療護理+產后恢復。然后再把月子中心一對一的月嫂,請回家一個月。
生完孩子后,我似乎只滿意臉上的皮膚,身上的形狀和顏色不想直視,肚皮堪比86版《西游記》的豬八戒,還比不上,人家豬八戒至少肚皮又白又滑。
產后媽媽心態虛弱,太需要聊些讓自己感覺良好的事了:臉上的皮膚,膚質和膚況高于基準線,零長痘,毛孔變細,黃氣漸漸告退,紅暈悄然光顧。
月子有對皮膚不利的因素,像是采用新生兒時區后,兩三個小時喂一次奶,運營寶寶的深夜食堂后,夜里睡不好覺;新手媽媽自帶焦慮,之前只看了懷孕的書,對產后章節知之甚少;近期大連的疫情讓人不安,前幾天,沒出月子的我,排了2個小時的隊,在社區做核酸檢測,站得腳后跟疼。
月子也有對皮膚有利的因素,比如飲食很清淡,手機用得少,水潴留讓皮膚大面積排汗,有專業人士的照顧,幫我隔絕不少煩心事。
但我覺得皮膚變好的頭號功臣是——飲食,我會把期間學到的有效經驗,打包帶回家,運用到生活中,這可比護膚品更見效。
1,飲食多元
我孕期足月后,根據B超胎兒重量預估,醫生說想順產,就要嚴格控制體重,不吃水果,克制碳水,我做到了,孕晚期體重減了一公斤。
醫生當時鼓勵我,生完有大把好吃的東西等著你。
她說很多人弄反了,懷孕前拼命吃,做月子后這不吃那忌諱。產后恢復更需要營養均衡。
在月子中心里,每頓飯菜都層次豐富,五顏六色。
青菜,絕對不會以煢煢孑立的身份出現,它上面有蟲草花、胡蘿卜或肉的點綴。
米飯,絕對不能單獨現身,它肯定會和花生、紅豆或紫米之類的粗糧融為一體。
湯或粥,基本有3種食材。蛋白質多樣少量,比如少許魚肉和若干牛肉,或一盤雞肉和幾片豬肉。
每次吃飯,感覺自己像采花大盜一樣,什么都吃,雨露均沾。
我有點挑食,以前吃海鮮排擋,得過急性腸胃炎,此后我很少吃海鮮。
月子中心出現很多我平時想不起來吃的菜,像是紅莧菜、白灼蝦、炒秋葵等,偶爾還有鮑魚海參,懷著不吃白不吃的雞賊心態,我都一一品嘗。
各地月子風俗不一樣,可能有人會說發物、寒涼的不要吃,但我只注意不吃回奶、冰冷、重口味的,其他都多少吃點。
多元化的飲食給身體打下一個良好底子,皮膚自然也受益。
2,飲食清淡
很多人坐月子,家人幫著大補,大魚大肉,無鹽油湯,讓產婦出油發痘,發胖堵奶。
月子初期,清湯寡水的蔬菜湯居多,后來各種肉湯也多了起來,但我發現肉湯也很清澈。
有天我問不知是湯汁過濾,還是抹掉浮油。家人猜同等數量的食材,家里就煲一小鍋,月子中心要煮一大鍋,油水被稀釋了。
月嫂給了個建議,說在家喝湯,覺得浮油多,可以找根吸管插到底再喝,避開上層浮油。
人當然需要脂肪,可湯里過量的動物油脂,胖完身軀胖內臟,不如把有限的脂肪額度,留給橄欖油、牛油果等資優脂肪。
以前我多少覺得,養生的東西不好吃,但這次我改觀了,聽說月子中心的菜品,由五星級行政主廚設計和把關,可見清淡簡單和有滋有味不排斥。
3,少吃米飯
我是個米飯愛好者,每頓不吃米飯,就像沒正經吃飯,米飯吃少了,覺得沒有幸福感。
而在月子中心,看擺盤就知道米飯不被待見。
餐盤上有各種大小的盤子,容積最小的永遠是米飯,只有我半個拳頭那么大,里面還有雜糧雜豆的客串。
我老公常跟我說低碳飲食的好處,他這幾年米飯攝入量逐步減少三分之二,皮膚長痘出油的情況改善很多,身材也瘦了。
月子中心每頓飯有一湯一粥一菜兩肉,瓜分了我對米飯的熱情,再加上米飯和豆類一起煮得黏糊軟爛,對我的吸引力直線下降。
我發現多菜少飯的飲食,不容易困,精神更好,毛孔里的釘子戶遷出很多,毛孔細膩得多。
在《掌控》一書里,徐小平給作者張展輝作序,說按照作者建議的減脂方式,在正常飲食中,減去了米飯,加上了豆子,讓他實現低痛減肥。
我以后在飲食中,會降低米飯的比例。
4,少吃零食
我平時不愛吃零食,吃甜食減壓一說,我沒有切實感受,只在孕期,口味改變,多吃了些蛋糕甜食。
但我生完,甜食幾乎不碰。月子中心是三餐三點,包含山藥紅豆糊、核桃露、水果、奶制品和點心。
點心我幾乎不碰,有次特餓,吃了半個蛋撻,發現專為產婦做的甜點,比外面賣的,在鹽分、糖分上克制很多,但我還是沒有吃的欲望。
聽過這么一種說法:“你吃了零食后,不在于它能變成多少肥肉,而在于身體分解脂肪的過程被中斷了。”
而且少吃甜食不易長痘,是我早在自身驗證過的結論。
5,少量多餐
月子中心的伙食,一個白天要囊括三餐三點,感覺每隔2個小時就要吃東西,所以我一頓不會吃太多。
不要一頓吃很多,不要一頓吃太快,血糖一下猛升,對身體健康沒好處。皮膚健康也包括在身體健康里。
很多當媽的人都表示,自己得趁孩子吃飽喝足安睡后,才能狼吞虎咽填肚子,可能我以后也會那樣吧。
但月子期間,因為有人幫忙,所以我吃飯細嚼慢咽、相對從容,珍惜每一個能慢吃緩飲的機會。
看到這里,很多讀者可能會不耐煩地說,好啦,知道你在月子中心吃得好,可誰能天天在月子中心吃飯,講這些會不會太理想化了。
但我覺得,能借鑒一二,貫穿日常,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
我在月子中心住了半個月后,把月嫂接到家里,照顧我和孩子。
只要孩子沒有特鬧騰,她就會給我做飯,雖比不上月子中心的豐富度,但我也吃得十分滿意。
她為我示范了一種月子中心式的理想健康飲食,在生活中接地氣的打開方式。
說到多元
這位北方月嫂,今天主食給我攤個餅,明天米飯交替放雜糧。這個菜里加點胡蘿卜片,那個菜里加幾朵黑木耳。
隔三岔五地給我做四紅湯(五紅湯去掉紅糖,這湯很養氣色,我這段時間當水喝)。
看到我家原先的花生油,她讓我再買橄欖油和亞麻籽油。哪怕忙起來只做兩個菜,她也會盡量用兩種油。
她還建議我以后出去吃飯,多點平時在家不常做、不會做的菜,她說“翻來覆去吃那幾樣健康食材,也是一種不健康。”
說到清淡
阿姨做出了我這些年離開家鄉后,吃到最好吃的家常菜,每個菜看上去都清清爽爽,吃上去都清清淡淡,調料僅用蠔油和鹽,滋味卻非常可口。
我常問她炒菜秘訣,她輕松地說,這個菜用水焯一遍下鍋,那道菜就小火炒一下。
炒菜這回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別簡單粗暴地認為只有重口味,吃起來才過癮,健康和美味也是有交集的,需要花點心思、練點技術才能找到。
說到儀式感
有次炒西蘭花,阿姨把不要的葉子做了一個樹的造型,把胡蘿卜切成花的形狀。
有次做早餐,她把黃彩椒切成厚片,灌入蛋液,餐桌上出現了幾朵別致的黃花。
盡管我每次說別那么講究,她每次說不花時間。不可否認,當蓬頭垢面身心沮喪的我,看到那朵小黃花時,心里閃過暖暖的美好。
坐月子是一生只有一兩次的事,像個短暫試用裝,讓我體驗到飲食對皮膚的顯著影響。
平時我們會吃麻辣火鍋,麻辣香鍋,油炸這燒烤那,但那不是常態化飲食,畢竟我們不是吃很多麻辣,皮膚都光彩照人的川妹子。
常態化飲食是,營養均衡、清淡可口的家常菜,以及細嚼慢咽、減少挑食、減少米飯、少吃多餐等良好的飲食習慣。
這樣的飲食和飲食習慣,讓你收獲的不僅僅是好皮膚。
作者介紹:梁爽,新書《當你又忙又美,何懼患得患失》正在當當熱賣,公眾號:哪梁爽哪喜慶(ID:zheliangshuang),微博:@梁爽笑抽筋了,已出版《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發光發亮》,理性天蝎女,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癥,點燃你自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