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遇見真實的自己
----給年底焦慮的你送一顆定心丸
【2016,你的愿望實現了嗎?】
如果2016年,你感覺到充實、圓滿,固然有遺憾,但生活充滿希望。那恭喜你,你正在人生邁步走在幸福的人生大道上。如果2016年,你感覺到碌碌無為,無所事事,想做的事情都沒有做成,新的挑戰又迎面而來,那么也恭喜你,你已翻開嶄新的一頁。
為什么我不喜歡說遇見“更好的自己“,因為,”更好的自己“往往成為一個魔咒。
很多人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在每一年開始的時候給自己訂下很多計劃,這些計劃里可能包含有學習、健身、工作,理財、社交……簡直是全方面打造自己的完美計劃。每個年度交替的時候,過去未完成的心愿和新一年莫大的憧憬都會讓我們像打了雞血一樣,下定決心這一年一定得完成些什么。但伴隨著時間的流逝,生活中各種意外狀況的發生,精力的消耗,計劃是完美的,執行卻是困難的。為什么?為什么我總是沒有執行力,為什么我總不能意志堅定,于是這又變成自己不夠好的另一個標簽,期待甩掉它,遇到更好的那個自己。
這些計劃當然無法實現,并不是說這些計劃有什么問題,也不是說你“注定是一個Loser”,而是,我們看不到,當我們制定這個計劃的時候,我們內在的動力到底是什么?
我想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啊……
讀更多的書,我就能更理解這個世界;
做更多的鍛煉,我就有更完美的體型;
交更多的朋友,我就有更廣闊的人脈
……
不,你做出的這些計劃,只是出于對自己的“不滿意”。我們帶著太強烈的愿望,想要擺脫當下的感受,于是我們制定了系列的計劃,期待自己可以走到另一個地方去。
我們拒絕現在的自己,只想看到一個“更好的自己”。對“更好”的期望往往讓我們不只盯著未來,看不到現在,就像一個人用手去夠一個樹上的蘋果,但他卻討厭自己腳下的這片黑土地。這樣的感覺讓我們一直懸浮在半空中,“不上不下“帶來很多焦慮。我們花大量的精力與現在的自己對抗,與焦慮做斗爭,哪有精力來實現自己的給自己定下的愿望和目標呢?
所以,當一年“蓋棺定論“的時候,你覺得自己異常焦慮,并不是一年的計劃沒有完成,而是,你還是那個讓你不滿意的自己。用”蓋棺定論“這個詞似乎有些夸張,但這正表明,過去的你已經死去。
每個人都有著對自己更好的期許,不同的是,有人接納現在的自己,有人想擺脫現在的自己。
【2017,愿你遇見真實的自己】
中國人喜歡用“腳踏實地“和”好高騖遠“來形容一個人,這樣的形容多少帶有評判的味道。從本性上來說,我們都希望自己可以腳踏實地地前進,成為”更好的自己“。但我們并不知道怎么樣才算是真正腳踏實地。
當我們出于焦慮與恐懼來制定新一年的計劃和目標的時候,我們能“腳踏實地“嗎?不能,因為我們的心是懸著的。我們愿意接受此時此地的自己。腳踏實地又從何談起呢。
第一步,如實地看待自己。有人可能笑了,干脆把古希臘的名言“認識你自己“搬過來就好,說的當然是真理。但要如何去做呢?認識自己可能是一個畢生的過程。當我們期盼一個更好的自己的時候,至少知道自己站在哪里。那些讓我們感覺到不滿意的需要去補足的部分,真的缺在哪里。比如說,我的表達能力很糟糕,這算如實嗎?怎么叫表達糟糕呢?這只是一個界定和形容,不如先看看真實的感受是什么。可能你會回答說,我確實感覺不太好,當我面對公眾說話的時候感覺很緊張,在特定的場合組織語言總是沒有那么順暢,在表達自己的時候總是猶豫不決,不知道這些話該不該說……是啊,如果你真的看得到,告訴自己,這就是我現在的樣子。我需要的只是讓自己表達得更充分,更自由。那就多去創造一些可以表達的機會。多一次經驗,總是多一次改變的試驗。循環往復,其實往往源自我們不愿意去看清內在的真實。就像一次考試結束,我們永遠不愿意去校正自己的錯題,只想著不停地多做練習題,努力是夠了,但我們還是會在同一個地方犯錯。如果真的有不足,如實地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如實地改變,如此就好。
第二步,如實在看待自己的需要。有的時候,我們做了很多南轅北轍的計劃,我們并不自知。比如說,我們只是期待自己的情感關系更穩定一點,但我們卻把這個歸結為自己身型不夠完美,于是健身減肥,練出馬甲線卻成了一種計劃。你心里想著這樣的計劃,但每天想著去健身,但又擔心自己分出去健身的時間里男朋友會不會移情別戀,想想,還是陪著男朋友比較安全。但看到男朋友的目光稍有轉移到身邊的美女身上,又想到自己好像定的健身計劃一點也沒有實現。唯有來一塊巧克力才能安撫你內心的焦灼。于是反復,體重與愿望背道而馳,焦慮感卻與日俱增,親密關系里的安全感真的呈下降趨勢。你心里反復問,我怎么樣才能更有意志力去減肥,怎么樣才能讓自己更有安全感呢?這不是南轅北轍的計劃么。與其如此,不如一開始就想一想,讓自己的關系更有安全感的方式真的是減肥嗎?還是,多一些溝通與嘗試,多一些自我調節的能力,多一些自我確認的經驗……這和是不是一定減輕了五斤肉好像沒有太大的關系。
第三步,如實地制定改善的方案。當我們真實地看到自己,并認清自己的愿望,其實計劃總是容易的。有的時候,我們也會被欲望蒙蔽。你覺得自己表達能力不夠好,本來你只是期望自己可以更自由更充分地表達自己,但當你一開始制定你的目標時,你就被那些“能說會道””口若懸河“的人所吸引,覺得自己的目標應該定在那個位置。不是說,你沒有機會實現,但要知道,羅馬也不是一日建成的。再說,我們往往忽略了我們的初衷,你是一個工程人員,你只是希望表達能力能幫助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工程設想,而不是成為一個”超級演說家“。你偏離初衷制定的目標,不僅消耗你大量的精力,而且會因為那個目標本身的距離而感覺到自我挫敗,走著走著,迷了路,突然連自己原本只是想成為一個出色的”工程師“的愿望都忘記了。如實在制定你的目標,你不需要在每個人你的愿望里都做到頂尖。這樣也不太現實,我們都會在自己所在的位置上發光發亮。
所以,2017,愿你遇到真實的自己,那個發光發亮的自己!
To be sure of the road,close your eyes and walk in the dark.
要知道道路怎么走,就閉上眼走在黑暗中。
PS:閉上眼,才能看見那個不被意識的自己。心理咨詢,也是一條遇見真實自己的路途,歡迎你一起踏上追求真實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