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一起打卡7天,一周的時間過得好充實!開啟美好一天從時間管理開始。
今天的課程,是一次總結和盤點。葉老師講了易效能時間管理的方法論:土豆、青蛙、番茄鐘。
to do list土豆,按照易效能的“收集、排程、執行”的“行動三角形”來做。
首先,收集所有的工作安排、自己的思考、生活中必須的瑣事,全面的記錄自己的事務。這樣做的目的是騰出大腦空間,給大腦的思考留出帶寬,而不是讓大腦無休止的做低級功能,記憶和分類用外掛“器官”手機來完成更加有效。
其次,按照緊急程度將時間分為日歷事件和清單事件2種。日歷事件是當天必須完成的有固定時間、特定內容和具體的時間安排的事,比如當天的會議、培訓、約好今天的談話、需要參加的宴會等,別人或者自己已經確定好的事件。這類事件要盡量少,如果是自己可控的,要均衡的安排,以免產生對于時間的無力感,少而精也是要事的原則,不要花費太多精力就能夠完成的事件會培養成就感,成功會促成新的成功(失敗不是成功的必須和先決條件,大失敗可能讓你尸骨無存或者永世不得翻身,小失敗要經過自己的深度思考,總結經驗才可能促進成功,但僅僅是可能)。除了日歷事件其他的都是清單事件,列出來之后分解、篩選、按照重要程度排序,這時候電子的手段要好于書寫的清單,因為移動、重新排序更加快捷。清單也要分出優先級,有明確的截止日期的事件優先列為一類,這類事件稍不留意就會變成日歷事件,就會違反日歷事件少而精的原則。剩下的清單事件分別歸入不同的情境中,分別是在家、在辦公室、在戶外路途、在任何地點。(HOOA好啊)同樣按照優先級排序,這時候很多人會猶豫事件的重要程度判斷,在決斷時浪費太多時間,這時候可以作為對自己的決斷力的練習,限定1秒鐘做決策的直覺思維,有意識的鍛煉自己的直覺判斷,然后在實際執行和總結時不斷修正直覺思維的準確性。
第三,當然就是執行了。先執行日歷事件,按照番茄鐘工作法從重要緊急的事做起,如果一個番茄鐘時間不能完成,可以多加幾個番茄,直到第一只青蛙被吃掉。如此循環往復就可以達到日理萬機的程度。
大家不妨一試。做有意義的事,不管多晚都有意義。做重要的事,做正確的事,現在開始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