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過下面的經歷?
常常說錯話、辦錯事,甚至在同一個問題屢教不改?
忙忙碌碌一天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臨睡前好像沒有什么成就感?
工作一年又一年,同樣的時間,別人的進步成長比你快?
……
有人借口公司原因,缺少系統、正規培訓啊!所以自己就沒成長。當然,公司提供各種培訓是可喜可賀的,但這不是唯一因素,也不是關鍵因素。如果把個人成長甩鍋給公司,你說最后到底誰吃虧?
要想成為明白人,必須得知道職場的721學習法則。
成人學習最重要的來源,是在崗工作中獲取經驗和技能的提升,占比70%;其次是通過和他人交流獲得提高,占比約20%;正式的培訓與教育只占很小的比例,約為10%。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何在在工作中學習提升,這個方法就是復盤。
談到復盤,必須要提一下曾國藩。
這位小鎮青年,一生崇尚笨拙,以扎實而非機巧取勝,人生雖經歷五次大塹,但最終官至兩江總督,不僅名列“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更成為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梁啟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鈔”中所言,“其終身在拂逆之中,而困而知,而勉而行”。
意思就是:他終身都處在逆境,不順遂之中,但是他能在困難中不斷分析,復盤,并且不斷勉勵自己,為了人生目標,精進,前行。
可以說懂得復盤、反思,是曾國藩能順利通過人生逆境的不二法門,也是他能成功的終極武器。
這種向自己學習的方式,通過不斷的剖析問題與發問,倒逼自己做更有深度的思考,發掘自身的潛能,并在過程中反思過去的經驗和教訓、理性的剖析自己、找到新目標、確定未來的行動,進而實現個人的“螺旋式上升”。
復盤四類事
復盤這么重要,那么,哪些事情要復盤呢?記住以下這四類。
1、 新的事
第一次做呀,肯定沒有經驗,做完之后,無論成功與否,都要迅速進行復盤,從中摸索經驗教訓,為了下次更好。例如組織一次討論會,有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控時如何等等。
2、 重要的事
此類事往往需要的資源多、協調的部門多、結果的影響大,通常更復雜。例如推進一個綜合項目,需要公司多部門出力,因此不僅需要事前精心籌劃準備,事后更要復盤總結。
3、 有價值的事
能促進個人成長和發展,必須要在事后復盤,這樣才能持續提升。例如想提高公眾演講能力,那么在一次演講后,就可以復盤,找出成功之處與不足的根本原因,并制定針對性的改進計劃,促進迅速提高。
4、 未達預期的事
未達預期說明出現了偏差或缺陷,對這件事的規律掌握程度還不好。例如組織了一場小區入戶的營銷活動,銷售未達預期,這就是下次需要提升的地方,更要及時的復盤。
復盤四步驟
知道了對什么事進行復盤,接下來就是如何進行復盤,一張表格一目了然,重點部分四步搞定。
第一步:回顧目標
凡是目標先行,我們復盤是首先要回顧目標和計劃,如果連目標都沒有,就無從談及復盤。
初衷就是做這件事最初的目的或出發點。
目標就是具體的描述,有能否達到的指標,最好符合smart原則(具體的、可衡量、可實現、相關性、有時限);對于確實無法量化的目標,也要寫出可以階段性的重要事件或“里程碑,以衡量進度或成敗。例如和客戶建立良好的關系,可以分解為:電話聯系、遞送名片、面談30分鐘、雙方領導見面等等。
第二步:評估結果
既要考慮做得好的一方面(亮點),也要找出失誤、失敗或未達預期目標的地方(不足)。評估要以目標為基準,這時候就體現出目標可衡量的重要性了,如果全是定性的目標,就很難進行下一步的評估。
第三步:分析原因
1、 成功的關鍵因素
主觀因素有哪些?比如自身能力、素質、技能。
客觀因素有哪些?比如外部資源支持、外部環境、天氣、運氣等等。成功多找客觀原因,這個覺悟你懂的。
2、 失敗的根本原因
主觀因素有哪些?自身哪方面不足,哪些沒有做到位?哪些低級錯誤?
客觀因素有哪些?外部資源不到位,哪些突發事件未預料到?
第四步:總結經驗
1、 關鍵發現
總結好的做法,提煉成可以復制的經驗;分析出哪些不合適的方法,暫停或結束。
2、行動計劃
針對前面的不足、失敗原因,制定改進計劃。記得要有具體的行動措施、時間表、責任人,不要泛泛地羅列一些看起來都對、實際不知如何去做的“虛話”。
行動可以考慮以下三點:
1)開始做什么(有哪些新的發現或補救行動);
2)停止做什么(不再奏效的措施);
3)繼續做什么(需要堅持發揚光大的地方)。
四個注意事項
是不是蠢蠢欲動了,不要著急,還有四個注意事項要提醒。
1.效果佳,得夠狠
復盤是一個跳出來看自己的過程。如果不能面對真實的自己,就會陷入自我蒙蔽的“沙堆鴕鳥”模式。加上個人復盤因為沒有和他人探討,常常容易導致復盤效果不佳。
因此,在個人復盤時,要對自己“狠”一點,要以批判性思維,多問幾個為什么,多想幾種可能性,甚至要從自己、從對方、從第三方的角度進行全方位剖析。視角越多,越會讓你容易看到事物的全貌。
自我剖析的層次越高,自我釋放的可能性就越大,對自己的認識程度也會不斷深入。
2.先僵化,后優化
剛開始復盤,先參照復盤的一般步驟,按部就班地進行(復盤表先上下后左右順序)。等你已經對復盤的邏輯和問題非常熟悉,成了一只老鳥,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進行適當取舍。
3.養習慣,成自然
古圣先賢教育我們,“吾日三省吾身”。如果能夠持續地進行自我反思,形成習慣,無疑會學習得更多、成長得更快。
有時我們借口太忙,會陷入一個誤區,平時先正常干活,等單獨復盤的時候再考慮有沒有錯誤和提升點。
敲黑板要注意:“磨刀不誤砍柴工”!
復盤并不是和工作分離的,利用業余時間,對當天或近期的工作快速地復盤,甚至不需要專門寫出來,也有助于形成習慣,逐漸成為下意的自然動作,對于個人能力提升會有很大幫助。
4.勤記錄,常回顧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如果對復盤不做記錄,根據艾賓浩斯曲線,一個月后僅剩15%左右,復盤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但是,如果僅僅是記下來,而不定期回顧、提醒自己,那復盤的效果也有限。
所以,不僅應該把復盤記錄下來,還要定期回顧、梳理一下把相同或相關聯的事件聯系起來看,發現共性的問題,以及深層次的問題,以便讓自己獲得更大的成長。
從個人的長期成長來看,外部知識輸入是很重要,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實戰經歷中復盤所獲得的學習效果是最有效且持久的,比傻呆呆聽一個課程效果好N倍(大部分人是課前心動,課上激動、課后一動不動)。
復盤看上去是行為,實際上是思維的升級。世界上最悲催的是用同樣的行為方式期待不同的結果,于是就有人把1年的工作經驗用了10年,有人把10年的工作經驗用在1年。而復盤的價值就在提升了你的底層思維方式,對事情持續改進提升,不斷得到更好的結果。這正是突破自我,實現個人升級的關鍵。
開啟你的復盤之旅吧,這樣能夠讓你敢于面對真實的自己,與自己進行深度對話,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考方式。長期堅持下去,你就會發現即使自己天資一般,也能越來越接近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