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說了關于作業的策略。
今天來說說師徒結對的策略。
其實,說到師徒結對,現在也不算完全被淘汰,上課需要討論的時候,我也會提醒他們去找自己的師傅。
只是,現在誰和誰是固定的師徒,我沒有硬性要求,他們都是自愿組合的。
曾經,我會根據班級的數學名次,硬性要求結成一對一的師徒。
現在沒有那么有儀式感,我也沒有那么重視,導致的現象是,有些徒弟找不到師傅,有些師傅帶了好幾個徒弟,還有些孤零零的中層學生。
現在讓孩子們自愿去選擇師傅和徒弟,主要考慮到他們私下里的關系,會更促進學習,而且強扭的瓜不甜,強行安排的師徒可能不太合作和諧。
也許是我想多了吧。
因為我明明記得,曾經某一學期的師徒結對,效果很好的。
那時候,我在學期末舉行了一個班級的數學頒獎盛會,其中有一項就是師徒結對獎。
進步前三的徒弟,師徒都有獎勵。
我突然明白,是我自己把這樣的儀式感給設計沒了。
上周周三,六三班有個小孩跟我商量,老師,某某輔導我,如果我進步了XX分,可不可以給他獎勵啊?
昨天,有小孩給我發消息,說他請到了班里的男神學霸輔導他,并給自己制訂了清晰的目標,家里也給了他一定的壓力和獎勵措施。
合適的壓力和獎懲是最好的動力。
我突然想起,曾經的師徒結對,不就是這樣嗎?我為什么會把這個策略丟到九霄云外去了呢?
趁著現在沖刺期末,我要給孩子們重新宣布這個策略,并且有一定目標和獎懲。
上學期在四班,我也執行過比較好的師徒結對,會在自習課給徒弟一張單子,讓他去找對應的師傅。
上學期他們的成績,進步確實挺大的,這與他們的共同促進密不可分。
學生時代這樣的友誼,將是若干年后最美好的回憶。同學聚會時,將是最好的談資。
有一天課上,在六三班,我讓他們做練習題的時候,采取兩個步驟,第一步獨立完成,第二步同桌交流,第三步我隨機抽取同學回答問題。
我看到有一對同桌,很有耐心的講解,我也看到有一對同桌,對于A同學的計算,B同學感到非常惱火,意思是這個題就是這樣做,哪里這么多為什么?這么簡單怎么都不會呢?
看到他著急上火的樣子,我不由得想到網上發的一些輔導小學生作業的視頻,同齡人尚且會如此,難怪有些爸媽要腦溢血。
不管怎樣,同桌愿意輔導就是情分,至于方式方法,可以學習更耐心,去調整。
之前跟她們分享過“費曼學習法”,意思是只有把別人教會,自己才真正學會,所以,學習一個新知識,就要會自己表述概念,把自己當成老師一樣。
我也看到有一些同桌,讓我感到無可奈何。一個不會教,一個不愿虛心求教,有點兒讓人頭疼。
六年級的娃娃們不知道,初三的哥哥姐姐們,可羨慕他們的同桌形式了,且行且珍惜呀,畢竟還有一年可就畢業了。
倒數兩周了,必須得采取雷厲手段,折磨折磨他們,讓他們徜徉在數學的題海里,汲取知識的養分,體會友誼的形式,收獲成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