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老媽長嘆一口氣,太真實了,讓人覺得壓抑。燈亮起來,全場只剩下我們母女兩人和一個長頭發戴眼鏡的女孩,五個人包場,半個小時走了一對小情侶和一個學生吧。
在我生活的這座城市,以百年商埠著稱,建國后也沒有大型的工廠企業,自然也沒有宛如小社會的家屬區。這部電影中的生活對于這里的人們太陌生也太遙遠。
從似懂非懂的小男孩小雷的眼中去感受了漫長又回不去的夏天:小升初,國企改革,太姥姥去世,父親下崗打工。
國企的家屬院,小單元房,可以看到別人家的陽臺。院子里有自家搭建的小棚子,推車做買賣的。和以前母親廠里的家屬院一樣,現在生活在北方的表姐家也是住在這樣的廠區家屬院,只不過沒有了小棚子,中間空地上安裝了健身器材,早上下午都有退休的老人在那里聊天,也有人愛拿個保溫杯——和小雷家里茶幾上的一樣,工廠里的人都喜歡泡一缸茶喝,不是品茶是解渴。
小孩子房間里的小雞點頭鬧鐘,墻上掛著崔健的海報下李小龍的海報,寫著拼搏的掛簾;客廳里的錄像機,小風扇,葡萄架下的小院子,石桌;下餃子的游泳池、不給錢的電影院,交誼舞的歌舞廳,小混混的臺球桌;夢境里的河灘,捉蛐蛐的田地。真實還原了九十年代北方廠區家屬院的生活。
黑白影片光影的表現很到位,像小雷揚起頭陽光灑在臉上眼睛瞇起來。雨夜里的抓捕混混三兒,忽明忽暗的場景轉換,最后他在警車的呼嘯和車燈下和警察們扭打在一起終于被制服了。
看到介紹里說這部戲用的是非專業演員,觀影中覺得他們不是演是生活,看起來就是曾經我們生活中經歷過的事情。乍一看,覺得人物很多,也沒有大的沖突,但是看下來覺得人和事前面都埋了線。
大姐追著下崗的弟弟給衣服口袋里塞錢,弟弟不斷的推著,小雷還要沖過來幫媽媽一把,直到老爺子喝止了。接著老爺子又教訓兒子,多年前的小矛盾,你兒媳就不來家里了,像話嗎?老爺子在家里說話有分量,這條線埋下。下一次的家庭聚餐,兒媳帶著女兒在廚房一個勁的洗碗,別扭也有點怯場。最后的和解是在太姥姥去世后家人要合影,兒子推著兒媳去找婆婆。兒媳進去了開始很別扭,坐在了太姥姥以前睡覺的床邊,離婆婆很遠;后來開口叫了婆婆之后就再往床中間挪了一段,伸手過去握住了她的手,勸婆婆憋的難受就哭出來,這時一直扭著頭的婆婆開始流淚了,兒媳終于坐到了婆婆的對面,兩手都握住了,還伸手替哭出來的婆婆擦去了眼角的淚。
混混三兒,勒索,抽了別人的皮帶,嚇唬小雷這幫亂跑的小子,帶著女朋友進電影廳,臺球桌前被父親罵,又幫小雷家攔了來找事的胖子。最后一場雨夜抓捕,消失了。院子里的人們都在贊賞小雷家的曇花盛開時,他回來了一個人扯開了臺球桌上的塑料布,有人帶來了他遠走掙錢的父親給他的一兜遺物,從夾克外套、褲子到舍不得吃的劇組發的夜宵幾包餅干。他也是憋著一聲不吭,小雷怯怯的勸他一句,三哥憋著難受,換來他一句滾和抱頭痛哭。
最后,終于有了一點彩色,是小雷爸爸和同事們的在草原上奔跑換景的情景。父親說好著呢,都好著,奔跑著向著前方。
沒有沖突,沒有高潮,只有一個漫長的夏季,如此沉重。
不過是二十多年的時間,國企改革的沖擊似乎已經淡去,當年有多少人還沒有來得及反應已經被拋進了漩渦,有多少人掙脫又有多少人陷入了泥潭?
老媽工廠里一位老工人等到快退休可以分房時,政策變了改制要求七千元才能買下當時居住的房子,他拿不出來,上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