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搬到住的小區時,我留意到七樓一個老爺爺經常上下電梯推著一個嬰兒車,可車里沒有小孩,最開始我以為可能是他的孫子或孫女已經開始到走路的年紀,不太需要嬰兒車,但老人還是以防萬一會推著嬰兒車下來,直到某一天,下班回家,看到老人推著嬰兒車,車上堆滿了紙皮,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不是帶孫子來玩,而是下來小區四處轉轉,看到紙皮便撿回去堆著賣,那個嬰兒車大概也是他撿回來的,為了可以當個“運貨”的車,也為了充當他腿腳不便的“拐杖”,從那時候開始,我會把快遞留下的紙箱子放在七樓樓梯拐角的那張嬰兒車上。
有時候下班回家,太陽還沒落山,會看見老爺爺一個人呆呆地坐在樓下垃圾桶旁邊的長凳上,一邊休息一邊在看往來居民倒垃圾有沒有不要的紙皮,有一天坐電梯下樓,正好遇上他拎著個特別小的小桶下樓,他手里有垃圾,我手里也有一大袋垃圾,他盯著我的垃圾袋,笑笑對我說:“我一天要下來到好多趟垃圾”,其實我知道,他這一天來回地倒好幾趟垃圾不是真的有很多垃圾要倒······
之前看過這樣一則新聞:臨沂沂南縣六旬老人劉某,因3年前聽信一名山東籍老板磚廠高薪打工的許諾來到遼寧丹東,好景不長,磚廠因生意蕭條老板跑路。而老人因沒有通訊設備無法聯系家人,加上身無分文,就流落在磚廠附近的村里。后因一名好心人了解老人現狀后通過微博與沂南公安取得聯系,并將老人的情況告知了沂南公安,經過警民攜手努力,老人終于回到了家,一家團圓。
有時候,為了替子女減輕些負擔,老人會希望“不求年輕,但求四肢靈活”,因為只要腿腳利索了就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甚至還能夠賺點小錢,幫忙貼補家用,在他們看來:孩子才剛剛展翅高飛,自己能做的就是不掉鏈子;而對有責任心的孩子來說,讓年邁的父母工作實屬無奈,畢竟自己進階速度跟不上父母老去的程度,也是一身的壓力。
我們希望父母健康,父母呢,不僅希望自己健康,也更關心還有一家人的身體,平時生活,不管是回到父母身邊,還是回到爺爺奶奶那兒,聽到最多的就是:“出門在外,三餐要順,不餓也要吃,要顧好自己的身體,身體好比什么都好······”重復式的嘮叨其實是因為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沒什么安全感,只有在身邊時緊緊護住,不斷地提醒,不斷地幫他們補充營養,看到健康平安的他們,自己才會安心。
所以,父母的心,好像從開始有孩子起就懸著放不下,聽過鄰里的這么一件事,女兒結婚一年多,某一天,夫妻倆吵架了,丈夫無意打了妻子一巴掌,然后妻子哭哭啼啼跑回娘家告狀,妻子的爸爸一聽女兒被女婿打了,氣不過,跑到女兒家,大罵女婿,順便踹了他一腳····聽到這個,我爸來了句:“以后結婚了,像這種事,吵架打架也不要回來”,想想也對,從情理上講,夫妻吵架把雙方父母牽扯進來,有時也傷感情;于父母而言,盡管孩子嫁了娶了,他們還是會操心婚后的日子過得如何,一旦看見孩子哭哭啼啼回家或者被人教訓,實在沒辦法不擔心,所以,那些長點心,懂得愛父母的孩子還是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哭著跑回家,別讓父母本就懸掛著的心再多提上個幾米·······
父母與孩子之間,父母愛的多,怕的也多,所以就算是老了,也會做很多,生命就像一個輪回,從某一天起,父母便開始為我們一直付出,待到有一天,我們也要為下一代耗盡大半生,用《武林外傳》里的一句話就是:“我上面是有人的”,對,我們的上面有父母,再老他們也會想著為我們撐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