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消息(記者? 馮兵田? 廖洪濤)近日,市民嚴先生向本報反映:其妻子聶女士于2015年在太平洋保險公司婁底分公司購買了一份人壽保險。2年過去了,他和妻子既未見到合同與發票,每年的2937元保險費卻自動從銀行存折里自動扣除。
(小標題)聶某某:未見合同未簽字,扣款已成功?
家住漣源市渡頭塘楊柳村的嚴先生與漣源市斗笠山鎮的聶女士在各自喪偶后,于10年前搭伙過日子。
隨著交往的深入,二人感情逐漸升華,嚴先生并將聶女士的存折作為自己的工資卡。今年6月份,兩人正式扯了結婚證,組合成了新家庭。
2015年嚴先生在婁底當保安,聶女士隨丈夫來婁底。一日,聶女士在街上偶遇了前夫村里的范某某(化名),范某某在太平洋保險公司婁底分公司推銷人壽保險。二人當即閑聊起來。范某某熱情地向聶某推銷起人壽保險。聽聞這保險可以在生病后享受一定的報銷,于是同意購買,二人并當即去銀行辦理了相關手續。
2個月后,嚴先生發現存折上的錢不對數,聶女士表示買了保險。嚴先生隨即問她合同和發票在哪?聶女士表示沒有看見合同和發票,嚴先生當即質疑道:沒有合同和發票就繳了錢,不會是騙子吧?
2016年5月份,保險繳費到期,聶女士的存折上自動扣款了2930元錢。嚴先生再次得知存折上又被扣了近3000元保險費后,而聶女士又沒見合同和發票后,再次大發雷霆,并要求把剩余的錢從折子上取出來,避免再次被扣款。
(小標題)業務員避而不見,
2017年5月份,由于聶女士存折上已無錢克扣。范某某通過他人聯系到了聶女士,要求聶女士繼續繳納保險費用。嚴先生得知后,當即在電話中與范某某爭吵起來,并要求看合同與發票。
7月5日,嚴先生與聶女士來到婁底,找到了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婁底支行。范某某表示自己在三樓開會,但當嚴先生趕到三樓時,卻不見人,卻被其同事告知范某在長沙學習。
嚴先生隨即被工作人員帶到了一男經理辦公室,得知嚴先生來意后,該經理只表示:自己僅僅是個打工的,這事沒辦法。
嚴先生一怒之下,打了本報新聞熱線電話。
(小標題)保險公司:合同有簽字,放在了其兒子家
7月7日,記者隨同嚴先生夫妻倆來到了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婁底支行。針對嚴先生夫妻二人所存在的疑問:未簽合同未見合同未見發票,業務員拒不見面,公司態度不在
支行謝經理得知我們的來以后,從電腦上調出了聶女士購買保險的合同并打印出來。
在這份復印件上,記者看到了聶女士的親筆簽名,在經過和聶女士當場寫下的名字做筆跡對比后,嚴先生也表示這簽名像極了聶女士的字跡。
針對聶女士表示沒有見過這合同,沒有在類似紙張上簽過字。謝經理表示,太平洋保險公司最早在2012年開始使用電子合同,購買者只需在平板電腦簽名即可。范某某當時應該是在平板電腦上讓聶女士簽的名!
至于聶女士沒有見過合同和發票,謝經理電話詢問了范某某后,告訴記者,合同和發票在聶女士與前夫生的兒子家中!
至于業務員避而不見,是因為范某某由于摔傷最近在住院!前段時間確實去了長沙學習,同事可能并不清楚她現在在住院這事!
(小標題)真相:家里一貧如洗,無力購買
7日下午,記者趕赴漣源市渡頭塘鎮楊柳村嚴先生家中,再次見到了嚴先生夫妻倆。嚴先生家是一棟僅有一層,連外墻瓷磚都沒有的紅磚屋,家中除了基本的生活電器,沒有一件值錢的物什。家中還有妻子的兩個外孫需要他們幫忙照顧!
在嚴先生的家門口,記者看見嚴先生被列入了精準扶貧幫扶對象的告示牌!
嚴先生告訴記者,聶女士因為骨質增生比較嚴重,最近兩年無法工作,全家都是靠自己在外當保安,每個月2000多元在過日子。妻子那邊有一仔一女,自己也有一個兒子。去年妻子的兒子要做生意,向他們要了一萬塊錢,女兒要出去打工,兩個小孩也丟給他們看扶,目前家里可以說是處處捉襟見肘。
妻子買的保險,他也聽說了,只是沒見過合同和發票,很生氣,再加上得知她身故后的受益人是她與前夫的兒子,他更加不滿了。用自己的辛苦錢給聶女士買保險,他能接受,畢竟是一日夫妻百日恩,但令他唯一不能忍受的是聶女士身故后的受益人是與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那個"兒子"。
再加上自己出錢給對方兒子做生意,又照顧對方女兒的兩個小孩,他覺得自己只有這個經濟能力和這么大的義務!讓自己再花三萬塊來買保險,和自己毫無讓她兒子來
編者評論:保險公司業務員雖然沒有違法違規,但卻不管不顧購買者的經濟基礎,不問家庭人物關系背景,盲目追求購買量,看似成功,卻在暗中助長了社會和家庭不穩定與不和諧因子!
如果保險公司的服務能夠更人性化,更細節話,那么就不會出現此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