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臺有粉絲私信我說,在學校里遇到了人際交往方面的一些難題,希望我幫忙出出主意。我告訴她,人際關系沒有你想得那么難,當然也沒有你想得那么簡單。
有的時候,我們不要因為沒有朋友而盲目的去找朋友,而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可以一起加油共同進步的朋友。
其實呢,咱們人際交往需要用到很多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如果你能夠提前了解并且不斷地去加以實踐,你會發現自己的幸福感會越來越強哦。
以下特地給大家整理的6個實用的人際交往的心理學知識,仔細想來這些也算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分享給大家。
一、變色龍效應——刻意模仿能拉近距離
二、杯子效應——利用杯子距離探測好感度
三、同步特征轉移——你的言語就代表你自己
四、登門檻效應——如何征求他人的幫助
五、出丑效應——偶爾自嘲也很有必要
六、雙重束縛——用選擇題代替疑問題
一、變色龍效應——刻意模仿能拉近距離
變色龍效應又稱“無意識模仿”,是指人們在社會交流時會相互無意識地模仿對方的一些動作、表情和行為方式。
當你想快速地獲得他人的信任與好感時,不妨在交談的過程中,適當地模仿一下Ta的語氣、動作和表情,相信他會立馬覺得和你很親近。
你們的共同話題也會越來越多,仿佛彼此就是對方的知己,最后達成合作或成為好朋友的概率也會更大。
二、杯子效應——利用杯子距離探測好感度
杯子是與嘴唇的關系十分親密,杯子的距離可以反映人際關系的好壞。距離越近,關系越好。
如果你對心儀的那個Ta有意思,并且想要知道你們的關系是否有可能再更近一步,那就約Ta出來喝東西吧,在交談的過程中悄悄把杯子移近。
如果他把杯子移走代表他還不認為兩人關系足夠親近,如果Ta沒動,那還不趕緊行動起來,讓你們的關系更近一步吧!
三、同步特征轉移——你的言語就代表你自己
人們會把你用在別人身上的形容詞跟你聯系在一起,這就是“同步特征轉移”。
也就是說,如果你說一個人很真誠、很美麗、很善良,人們就會把這些特質聯系到你的身上,如果你總是在背地里說別人的壞話,人們也會把這些負面的評價聯系到你身上。
有一句老話說的很好:閑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四、登門檻效應——如何征求他人的幫助
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這種現象,猶如登門坎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高處。
在人際交往中,當我們要求某人做某件較大的事情又擔心他不愿意做時,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類似的、較小的事情。一個人接受一個小的要求后,往往愿意接受一個更大的要求。
五、出丑效應——偶爾自嘲也很有必要
又叫“仰巴腳效應”,意思是說:對于那些取得過突出成就、優秀的人來說,如果他有一些微小的失誤,不僅不會影響人們對他的好感,反而會讓人們從內心覺得他很真誠,接地氣,值得信任。
而如果一個人表現的過于完美,看不到任何缺點,反倒會讓人覺得他不夠真實,城府很深,這樣反而會降低他在別人心目中的信任度。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都難免出丑犯錯。
應用到感情中的話,遇到喜歡的人,除了向對方展示你的優秀之外,偶爾也可以和Ta講講你的糗事。
六、雙重束縛——用選擇題代替疑問題
提問的時候,給對方選擇題而非疑問題,不僅不會讓人覺得反感還更容易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這就是雙重束縛策略,是一種不讓對方說“No”的談話技巧。
如果你問“能幫我個忙嗎?”,得到的只有“可以”或者“不行”兩個答案。
而當你問“我們去吃飯還是喝茶?”,對方的頭腦里不會出現“No”的念頭,態度就會稍微松懈下來,容易有“喔,只喝杯茶還可以,不會占用太多時間”的想法。
作者:璐薇兒,專注好書分享、讀書方法、個人成長、自律干貨。
微信公眾號【璐薇小鎮】,文章均首發于公眾號。歡迎你來我的小鎮圍觀~?
?個人微信:sl1076063124,歡迎來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