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不抱怨的自己

過去常常以為要戒掉的,應該是,做事情的三分鐘熱度。


每當認知得到升級后,也切身去踐行了,但現在回過頭一看還有哪些在繼續做的呢?“時間日志錄”、“每天自我審視錄”、“收集整理遇到的鎖頭和鑰匙”、“坐享”……大多數時候都在勵志和放棄之間始終徘徊。誠然,完美的心態就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能長久地做下去,有的事情會有deadline,有的會是斷斷續續反反復復地做才行,不在意不間斷地做下去,停下腳步是為了走的更遠。三分鐘的熱度對于我不再是堅持不堅持的問題,而在于有沒有賦予它該有的意義。往常是通過雞湯洗腦勵志去做一件事,而今需要自己去思考分析,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冷靜想想做這件事情于我意義何在,接下來才是去實踐,在實現它意義的過程中檢驗認知。另外,在開始做一件事情時,我總會有兩個傾向,一個是“自證預言”樣地認為自己肯定沒法堅持,另一個則是把這件事情“過度預期”化,所以說“立即行動”執行力強的人內心肯定有他所認為值得去做的意義,并在踐行當中校驗或矯正。故,多思考多踐行多積累并樂在其中,甚好!

現在我想最應該戒掉的惡習應當是,抱怨。


之前以為惡習就是自己養成的習慣,根本沒有想到性格這一方面,也讓我想到了,自身存在不知道的東西如無處不在的:抱怨。甚至我們把有些抱怨當作習以為常的事情。而我們并不知曉已經進入了表演的角色。以此希望得到別人同情世界的憐憫,殊不知是在給外界輸出負能量。當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時候,情不自禁地會有抱怨聲音出來。

抱怨是會上癮的。當我身邊人“愿意”聽我不停抱怨的時候,更容易掉進這個坑里。對于我而言,并不自知抱怨的害處有多大,它不僅僅在于浪費時間,也不僅僅在于那樣會暴露自己的無能,它真正的害處在于,讓我不由自主地放棄掙扎。——細思極恐!

如何戒掉這個不應該存在的惡習呢?


1. 所以首先應該在認知上面做出改變,換個角度思考,如果是我得到了在別人認為不公平的待遇的時候,自己是不會有任何抱怨,而是理解成所謂的幸運。因此,往后認真學習是為了獲得知識,別人的認可只是額外贈送的;努力工作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能力,領導的認可也是額外贈送的。

2. 負面情緒易傳染而且強度還不小。更重要的是,前期的癥狀不明顯,等到你發現自己已經染上這種“病”的時候,可能已經很嚴重了。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自己設置一個自動彈窗,自己出現了這種抱怨狀況時,提醒自己要啟動抱怨模式了,快點停下了;周圍的人出現了抱怨狀況時,盡可能“繞開走”,避免受影響被傳染。

3. 一有抱怨的現象趕快記錄下來,往往我們都喜歡通過抱怨,以此得到內心的滿足優越感。所以,要擯棄之,尤其重點注意這些地方,記錄則是一個不錯的方式。當我已經開始記錄的時候抱怨已經已經消失了,情緒不會波動了,做事也不浮躁了。另外我漸漸地體會到有抱怨的這個時間還不如多去提升自己能力,而抱怨只是一種情感浪費。

抱怨,是無能、無奈的表現而已


不向別人抱怨,并不是基于自己的傲嬌,亦或是裝成熟,而是基于自己的能力與堅韌:

· ?能解決就去解決(能力);

· ?不能解決就承受(堅韌);

我要大聲告訴自己


真愛生命,遠離抱怨和抱怨的人,做一個不抱怨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