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有個惰性:寧為1%的希望而努力,卻因99%的概率而懈怠。大概率往往成為我們偷懶的理由,以為反正有大把時光,反正可以隨時占有。唾手可得讓我們忽視了真正的生活,永遠活在求不得和已厭倦的痛苦里。
當年,我為了1%的生活努力,放棄了所有興趣愛好,只有一個目標,只有單調的生活,回味起來充實但乏味至極。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寧愿選擇99%的生活,然后去追逐那1%的希望,這才是真正的人生。
現在的孩子或許多了些自由,一落生就過上了被安排的人生,他們被逼著過1%的生活。孩童的無憂無慮、天真爛漫被扼殺,滿眼的壓力和荒蕪,永遠在攀比,很少有自我的安靜。于是,太執著的人生抑郁著,太放縱的人生被鄙視著,這就是現實。
懂得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不是因為道理不正確,恰是因為那道理是1%的生活。忙忙碌碌為理想,為追求,踽踽前行,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到頭來或許碌碌無為,嗟嘆生活。有時候想過點慢生活,發現卻無能為力,只能擰緊發條,如機械般地噠噠前行,盲目的清醒著,悠閑地勞碌著,充滿諷刺。
自我審視一二,看看自己是否在追求1%的生活?小時候追求第一名;百萬大軍過獨木橋,想考好大學;大學里追求自認為的美女;為公務員、工作、考研勞心勞力;為升職加薪加班加點……經常掛在嘴邊的是忙,經常幻想的是成功的喜悅,如果你是這種狀態,恭喜你,你在過著1%的生活。
過1%的生活永遠沒錯,錯在是否忽略了剩余的99%。每個階段我們總為一個任務努力,往往忽視了其它,因為一個小小的成就仿佛能代表我們的一切。成績好就是天,考上重點就有面兒,追上美女就光榮,當官發財就有成就感。哪怕其它方面一無是處,但凡一處發光,似乎這個人都光芒萬丈起來。這種評價體系真新鮮!
我想,經過大風大浪的人,再回味生活,會有這樣一種感覺:眾里尋他千百度,當時只道是平常。你苦苦追尋的幸福,在當年看來只是尋常生活,卻連尋常都沒過好,更遑論那1%的希望。希望永遠要追求,我的觀點是不要被異化成追求的奴隸,忘記了真正的生活。
昨夜與?抑郁先生?暢聊,驚訝于年輕人的見識追求,卻也隱隱擔憂,這樣的人注定是孤獨的,他屬于那1%的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須知高處是孤獨。想到當下的現實,發現我們只能和1%的人交流,只能追求1%的夢想,只能用1%的時間愉悅自己,99%的時間用在追求1%的生活,多么可怕!
于是,我想到——生活只在尋常處,難得糊涂是人生。理論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樹常青,同理,1%的生活是灰色的(雖然充滿了幻想與追求的激情),99%的尋常日子才是生活的大部分,仰望星空的同時更需腳踏實地。我倡議,以尋常心入世,體驗生活喜怒哀樂,在幸福中追求理想,過99%的生活,追求1%的夢想,這或許是生活的真意。
“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我都有”,“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彼特拉克如是說。我們追求金錢、權利、欲望無可厚非,請先過上凡人的生活,然后再走圣人之路。如今,我悅納自己,和生活和解,用最卑微的姿態體驗平凡的生活,無比踏實。不攀比,不造作,無喜無悲,閑庭信步笑看花開花落,寵辱不驚冷觀云卷云舒。
我本凡人,奈何有了飛仙夢,于是,仗劍天涯,尋千山訪萬水,出世游方。一朝覺醒,如黃粱一夢,方知仙府就在靈臺方寸。如今三杯濁酒入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雖在俗世,我心已然飛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