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們中國式的家長對于孩子基本上是有求必應的,對于孩子的關注更是非常的全面,從衣食住行到孩子上學、高中分文理科、大學選擇專業、學校,畢業找工作,工作后找對對象,結婚,新房裝修、孩子的孩子從出生到入托上學又是一輪復習,我們當家長的放不開手,因為我們覺得孩子自己 不能自己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好,所以我們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來幫助我們的孩子。結果是有的孩子沿著家長的規劃和陪伴,最終成為了父母想成為的樣子,但是這樣的孩子估計自己遇上重大的選擇自己是做不出選擇的,因為重大的事情都是父母做主,當然我不是說父母做主不好,我只是想說孩子自己能夠做的事情,我們就放手孩子去做,然后在關鍵點時候,可以給孩子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如果孩子堅持自己的意見呢,我們要充分的尊重孩子的觀點和主張。
??? ?? 孩子從小做作業就一直陪著,是一部分家長喜歡做的事情,因為你不陪孩子就不做作業,什么時候你陪著孩子就開始做,這樣陪出來的孩子需要你一直陪到高中畢業,然后大學畢業后還得陪著孩子找工作。做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做不完需要受到因該有的懲戒,可以不讓孩子玩游戲,看電視,吃零食等,小孩子是不希望這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失去的。你可以告訴孩子,只要完成作業了,你才可以玩。孩子剛開始一定是哭鬧,你要和自己的對象形成統一戰線,堅持住,只要孩子覺得哭鬧不解決問題,他馬上就會完成作業來獲得這些權利。如果你經不住孩子10分鐘的的哭鬧,妥協了,下次孩子就會哭鬧10分鐘以上,一直哭鬧到你屈服為止。所以說和孩子的第一次過招很關鍵,在此之前,一定要和自己的家人達成共識,特別是爺爺奶奶、姥爺姥娘隔輩的老人會受不了孩子的哭鬧,所以要么取得支持,要么巧妙的回避。
?? ? 孩子的衣服要逐漸的讓孩子自己洗,從洗襪子開始,一點一點的就習慣了。我們幫孩子干自己應該干的家務,大都是因為孩子的學業緊張,孩子沒有時間來干家務,其實孩子字干家務的時候是一種放松和另外一種體驗,能夠體驗勞動的快樂和父母照顧自己生活的點滴。
? ? ?? 還有就是家長特別喜歡干預孩子的穿衣服的厚薄,帶不帶雨傘之類的,家長為此煞費苦心,苦口婆心,你越勸,孩子越堅持自己的意見,經常是拂袖而去,不歡而散。我們做家長的可以提醒一下,要下雨了,帶把傘,不帶傘,下雨了,我也不給你送傘。下一次你也不要刺激孩子,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一嘮叨,孩子還是不帶傘,何苦呢?我們提醒是盡我們家長的職責,聽不聽是他的事,一件事一次只提醒一次,類似的事情,只提醒三次,如果孩子不聽,會受到現實的教育,如果我們家長正確的話。我們切不可嘮嘮叨叨的沒完沒了,于事無補,只是放松了自己的心情,苦了孩子。
??? 學會放手,享受自己的生活,太多的關愛是害是溺愛,孩子煩,自己心情不好,家庭不和諧,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