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個長長的盹,嫦娥醒了過來,她讓眼睛適應了一下黑漆漆天空上的耀眼太陽后,就習慣性地抬頭,仰角九十度,去尋找地球。
地球很好找,它永遠在嫦娥的頭頂九十度,因為當年嫦娥飛上來的時候,她挑了離地球最近的月面落下,沒有再離開,所以地球就一直在她的頭頂九十度。
以前,吳剛會勸勸嫦娥出去走走,散散心,看看不同仰角的地球。但嫦娥總是沒興趣,她就想呆在這個離地球最近的月點上,舉頭看“明地”。
現在,吳剛已經不勸她了。
這時的地球有點不太好找,因為現在頭頂上的地球很黑,是“朔地”,在黑漆漆的天空上很不明顯,但它周圍還是有一圈淡淡的光暈,那是地球上的大氣層反射出的一點點光暈。
嫦娥久久地注視著這一圈淡淡的光暈,直到從光暈的一邊慢慢露出了一絲彎彎的明亮的“地牙兒”。
“現在應該是農歷十六號了吧?”她對吳剛說。
吳剛停下斧頭,有點無可奈何:“可以別再用地球時間了嗎?現在午時已過,未時將至!”
“哦,我在一個小時前看了日全食,但地球上的人卻在一天前看了月全食!”嫦娥感慨:“真是月上一天,地上一月啊!!”
“好啦!”吳剛耐下性子:“我們一年12天,地上一年365天呢。”
“你知道嗎,一小時前的日全食,哦,不對,對地球來說是一天前的月全食,全中國都能看到呢,現在地球上已經過了一天了,不知道天子有沒有發下罪己詔來?”
“罪己詔?你可以活在當下一點嗎?現在地球上早就不再把日食月食看成是天子失德了,再沒人會因為日食月食寫檢討,甚至掉腦袋了。最近這一兩百年,地球上都沒人敲鑼打鼓救月了。”
嫦娥有點難過,沉默了一會。她發現她又困了,想睡覺。
她覺得很無奈,她移民月球兩千多年了,但她的生物鐘卻始終是地球的,到現在都還沒換成月球模式。
雖然在月球上也和地球一樣,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可是,地球上的一天是24小時,月球上的一天卻是地球上的一個月。她到了月球上后,也把月球時間按照地球上的習慣分成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但月球上的一個時辰,是地球上的兩天多,所以,她一個時辰里,就要睡兩三次覺。
這讓她覺得很不方便,她習慣了晚上睡覺,白天起床,但在月球上,她只能在一天之中睡三十次覺,白天十五次,晚上十五次,所以兩千多年來,她總覺得日子過得顛三倒四,找不到時間感。
為了找到時間感,嫦娥到了月球之后,就參考地球上的經驗,來定月球的時間。
她把日出到日出的時間,定為一天。
因為月球沒有衛星繞著它轉,所以在月球上沒有月份。
至于年,按照地球上年的設定方式,嫦娥應該把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圈的時間定為一年。但這有個問題,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圈的時間,居然和月球上一天的時間差不多,要按地球的方式設年,月球的一天就同時是一年。
如果上面的內容你看暈了那太正常了,因為嫦娥也對這個問題暈了好多好多年,最后還是和吳剛一起商定了月球上的時間周期:
月球上的一天按照月亮上的日出到日出算,一天相當于地球上的29到30天,就是地球上的一個農歷月。
月份,不要了。
年按照地球上的農歷年算,地球上的農歷年平年354天,閏年384天,相當于月球上的12天或者13天,月球的一年就12天,閏年13天。
ok,就這么定了。
但嫦娥發現還有一個問題,月亮上的一天實在是太長了,等于地球上的一個月,這么漫長的白天和黑夜當然得再細分一下,那按照什么來分呢?
白天有太陽,可以按照太陽高度來區分時間,中國古人也是這么干的,日出、日中、日昃、日落,大概就把白天分成了幾塊。可晚上呢?
嫦娥低頭思明月,舉頭望故鄉,看著天頂那巨大的故鄉——“明地”,突然靈光一閃:“這地球不就是最好的時鐘嘛!”
地球一直都在嫦娥的頭頂,永不沉落,它還跟月亮一樣,有“地相”,在月球的一天里,“地相”會從“朔地”、“蛾眉地”、長成“下弦地”,“滿地”,再虧成“上弦地”、“殘地”,再到“晦”。而且月球上還沒有陰雨天,地球每時每刻都那么清晰,還比月亮大十幾倍,亮幾十倍!嫦娥在地球上,計時是晝參日影,夜考北斗,但在月球上,太陽和北斗的功能,一個地球就能完成。
嫦娥馬上參考“地相”變化,把月球上長長的一天分成了十二個時辰二十四個小時。
當地球的夜半球對著月球時,月球上看地球是全黑的“朔地”,此時嫦娥的時間是午時,就是正午十二點。月球上的日食就發生在這個時間。
這時在地球上看月亮是全圓的滿月,時間是農歷十五號,地球上的月食就在這一天,比如2018年1月31日晚的月全食。
當地球的晝半球對著月球正面時,在月球上看地球是一輪“明地”懸高空,是“滿地”,嫦娥這里是半夜子時0點,會發生地食。
此時地球上的月相是朔月,時間是農歷初一,看不到月亮。這時要從地球上看到了月亮那只能是發生了日食。
農歷初七、初八的時候,地球看到的月相為半圓的上弦月,形狀為“D”字形。
嫦娥這里是日出時刻,早上6點,看到的“地相”是反“D”字形,叫“下弦地”,地球對著月亮的那一面是一半黑夜一半白天。
農歷廿一、廿二,地球上看到的月相為半圓的下弦月,形狀為反過來的“D”字。
這時,嫦娥這里是日落,傍晚6點。看到的“地相”是“D”字形,叫“上弦地”,地球對著月亮的那一面也是一半黑夜一半白天。
這都是嫦娥給“地相”取的名字,從這些名字就可以看出,她有多想家。
嫦娥最喜歡在晚上看地球,因為這時候地球是“滿地”或接近“滿地”,她可以在月球的一個小時之內,看地球自轉一圈,可以看到她的故鄉中國,地球上云層少的話,她還能看到自己離開地球時的那片中原土地。
雖然她已經在月球上生活了兩千多年,但她一直記得剛到月亮上時,地球帶給她的震撼。如果說地球上的滿月是一個圓盤,月球上的“滿地”就是一個大圓桌,如此巨大地懸在空中,熠熠生輝,把暗夜照得恍如白晝。
相比在地球月全食的時候,從月球看日全食,嫦娥更愛在地球日全食的時候,看“滿地”的地球。
地球上日全食時,月球的影子會如飛鳥一般掠過地球,嫦娥常常恍惚覺得,自己會隨著那飛鳥,一起飛到地球。這影子,就象下面圖中那樣,會從地球的左下方滑向右上方,斜斜地掠過地球。
吳剛把這叫“地斑食”,它確實很象一個黑斑掃過地球上的日食區域,但嫦娥喜歡把它叫做“有鳳來儀”。
有鳳來儀,飛回地球。
這真是一個憂傷的故事:
你們呼朋喚友看月全食
我一個人看日全食
人 還有一個
但只砍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