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古宅,容身在托斯卡納。艷陽高照的晝,是愉悅喚醒身體,在田間初探橄欖,沿古道尋訪山城;無眠靜謐的夜,有安寧陪伴靈魂,隨月光映在地板上的方形光影,慢慢舒展徜徉。
對著葡萄架唱歌,采摘一罐又一罐的李子。靠著壁櫥吃涂滿牛油的吐司面包,喝新鮮釀制的葡萄酒。參觀完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沿著塵土飛揚的古道返回家,用大蒜和鼠尾草煎鱔魚果腹。
窗外無花果樹下,兩只貓蜷著身子,鴿子每分鐘咕咕叫六十次。山頂上石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紀。我們可以慢慢聊天。
有的是時間。
作者說用文字再現經歷,無異于生活過兩次。書中還出現很多意大利菜譜,羅勒薄荷冰糕、炸夏南瓜花、紅酒櫻桃、牛肝菌甜椒沙拉……看的我一下午多吃了一塊蛋糕,外加一碟草莓番茄沙拉。
這本書是年前買下的,機緣是因為喜歡的作者大力推薦,收到后并沒有仔細閱讀。1996年發行后迅速榮登紐約暢銷書榜單第一,自然不負盛名,充滿畫面感。享受陽光下的至美景色,陶醉在辛苦勞作的點滴生活。還引領了一個跨越世紀的“慢活”生活。
中國的慢生活靈魂人物,首推當然是五柳先生陶淵明。是采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的自在,是種豆南山下,才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辛勞。由古至今,羨慕他筆下桃花源的人多不勝數。但活在紛擾的人世間,真正達到的恐怕沒有幾人。
最喜歡周五的下午,同樣最懼怕周末的晚上。遙想明天還有一大堆報表,就開始提前郁郁寡歡,想著該怎么交差。只能事先和朋友約定下周去東山上挖薺菜,找點細微的盼頭當成期許。吃,真乃是苦味人生中最大的幸福了。
就像之前和朋友談論去蘇杭游玩,她們想到的都是,雷峰塔下的白素貞,斷橋殘雪,蘇堤春曉……我首先想起來的就是梁實秋《雅舍談吃》里關于西湖醋魚的做法與典故。還有兩做魚,西施舌……
目前來看,意大利菜吃不上也無妨了。初春要是連薺菜餃子跟榆錢窩頭也吃不上,那絕對是虛度春光,浪費生命般不可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