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都在玩分答,我也向我的生涯咨詢導師昂sir問了一個問題:“對斜杠青年怎么看?需要什么能力?”
其中提到一個觀點很是贊同:斜杠青年并不是一下子就有多重身份的 ,是一個不斷疊加的過程。沒錯,放到時間的維度,就會有答案。
后來有位朋友在分答問了我一個問題:“當斜杠青年,是如何做時間管理的?”
嚴格意義上來說,我還不算正在的斜杠,還有很多沒實現。我從另一個維度來分析時間管理,一般玩得好的斜杠青年,他的幾個杠之間是有一個主線的。比如:你就是從培訓這一條主線出發的,在做好培訓的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學習、不斷精進,背后更深層次的其實是追求自我成長和幫助他人成長。
我們的時間、精力有限,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內,請專注做好一件事,再拓展。
如果當我們什么想嘗試、什么都想嘗試,可以參與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幾個學習方法!
1.歌德:限定法
歌德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擅長繪畫、彈琴,還精通希臘語、拉丁語、法語、英語等多門語言。
雖說精通這么多門語言,但是他只用德語寫作。如果多才之人,卻長情專注于一件事,終成其與眾不同。
他說:“我們最難做到的是讓自己專注于一件事上,斷絕其他干擾。”
我們都希望能多學一些,掌握更多技能,但是要特別注意,我們當下的情境,急需什么?什么是核心的?在特定的時間內,讓自己成為某一領域中最特別的那個人。
所以,即使我們有很多目標,在個體行動時,也要學會把自己限定在一個方向,成為那個領域中的特別存在,讓自己在這條路上與眾不同。
如果我們是:
- 什么都想嘗試的人
- 雖有自信,卻不喜歡努力的人
- 喜歡找捷徑的人
可以嘗試歌德的限定法。
2.吉田松陰:相互學習法
吉田松陰是一個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學習的求知欲特別旺盛的實踐型學者。在他入獄之后竟然把監獄發展成了私塾。
他的玩法是:每個人都是老師學生,只要你有特長,有長項,就可以當老師,相互學習。這就像古人說的“術業有專攻”~
我們現在也可以經常參加一些分享,把自己擅長的分享出來,只要我們是分享者(老師),這種學習體驗完成是不同的,這也是參與感。
如果我們是:
- 做事沒有激情的人
- 一個提不起干勁的人
- 好奇心旺盛,想要到處走走、到處看看的人
- 一懂得新知識就想馬上告訴他人的人
不妨試試這個:相互學習法。
3.福澤諭吉:適塾式“切磋學習法”
切磋學習法,主要是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場所的氣氛,大家同吃同住、共同學習。
雖說適塾的競爭非常激烈,但競爭的目的并不是打敗對方,而是不斷提高自己的實力。
適塾學習法原來是在同一片屋檐下生活,吃一樣的飯,彼此赤裸,坦誠相待,擠在一個小房間里,為更高的目標共同奮斗的“相互切磋學習”。
現在要有這種環境相對較難了,這種團體學習的形式,我們現在比較接近的是體驗式學習(戶外拓展培訓),也是整個團隊在一起,同吃、同住,條件也不會很好,還特別嚴格,在這種環境下,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奮斗。
或是現在很流行的學習社群,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在一起打卡、一起完成既定的目標、一起組隊競爭。不就是很好的“切磋學習”嘛。
如果我們是:
- 容易找借口放松對自己要求的人
- 想要習慣與他人相處的人
- 想要增強自身實力的人
- 想要提高團隊凝聚力的人
4.澀澤榮一:古典學習法
如果我們是:
- 缺少精神支柱的人
- 決斷時容易沖動的人
- 想找到堅定原則的人
- 想要創業的人
古典學習法,更多的是要我們有信仰,當我們做決定時有一定的原則和定見。
澀澤榮一把孔子《論語》中的教誨應用到了他的生意中,經濟活動與孔子的教誨并不是互不相容的,應該是相互融合的。
我們要學會拉近自己與書本的距離,用書中的知識解決自身的問題。鼓勵我們去古典書籍中去找到依靠,找到支柱。
今天你看到你自己的影子了嗎?
[45/100]
如果喜歡本文,歡迎分享!
如需轉載聯系授權并注明出處:
來源:簡書,作者:陳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