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一種不羈
寫這篇文章,不為別的,就是想為一個“裝”字平反,對,就是“裝B”的“裝”。那么,你是打算跟我站在同一戰線,還是相反?無論如何,且聽我一敘。
前一陣子小李子拿了奧斯卡小金人,所以我對小李子的電影又煥發了興趣(之前看的并不多)。其中看了《貓鼠游戲》,主要講述了FBI探員卡爾與擅長偽造文件和票據、偽裝各種身份的罪犯弗蘭克(小李子飾)之間進行的一場場貓鼠較量的故事。影片中,弗蘭克因為極其聰明,很容易就發現了銀行、航空公司、醫院等的技術和管理漏洞,又因為他很強的“動手”能力和“角色扮演”能力,他連續進行了很多高智商并難以被察覺的犯罪活動。而我從前到后,關注的都是主人公怎么這么會“裝”,而且裝得如此帥、酷、妙、巧?
好的電影總是容易讓我有代入感,在觀看的過程中,我始終自覺不自覺地模擬主人公的處境和心境。弗蘭克進行的犯罪活動不僅要偽造文件、票據,更要頻繁偽裝各種根本不屬于他的身份,直接與相關人員打交道。每當他順利巧妙或者急中生智蒙混過關的時候,我總是忍不住感嘆:他是怎么做到可以瞬間裝得別人都不能發現的?其實,我覺得更深層的問題應該是:他是怎么裝得連自己都相信的?
很多人或許不明白我為什么會問第二個問題,這是因為一個人的想法和行為可能在別人看來有好有壞,但其實對于當事人自己,他內在里必定是有一個自我合理化的嚴密邏輯“說服”自己,讓他自己內心可以穩固在一個平衡狀態;否則如果一個人內心關于某一種想法是紊亂的,他其實很難在行為層面去實現。弗蘭克之所以可以偽裝得讓別人都相信,他一定是首先做了與之匹配的心理調適,讓自己在那個時間段內堅定“相信”自己就是那個身份。
我甚至臆想,我如果也具備弗蘭克這樣厲害的快速、大跨度地自我心理調控能力,加上我的務實、勤奮,而我又沒有壞的動機,我該是一個多么成功的人啊!我承認現實中的我做不到這種程度的自我內在的調整,所以我也是一個不太擅長“裝”的人——我甚至說善意的謊言都會心慌,不等別人發現你裝,自己早已無法忍受了!
二、“裝”,內有玄機
我當然不是為了說電影和自己無聊的臆想。促使我想寫這篇文章的動機,更是最近又恰好從李笑來(不知道他的問度娘)那里看到一篇關于“裝”的嚴謹心理分析。原來幾乎所有人——不管是被公認為“裝”的人還是看起來低調的人,內心里都有關于“裝”的陰影在,還有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做——“冒牌者癥候群”。大概意思是,由于生活所迫,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先去裝一個角色、一個高度,但裝了之后又很害怕別人發現自己原本的脆弱和不夠格,于是會做很多努力不去漏出破綻,而且因此得到了外界的獎賞之后心里還會認為自己“不配得到”而患得患失。
這同時還說明了三點:“裝”在生活、工作中都是普遍存在的;“裝”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裝”者自己或多或少逃不過“負罪感”;還有非常重要的就是,恰恰因為負罪感,我們會努力讓我們的實力配得上我們“裝”的樣子,顯然這拉動了我們實際的成長!
用一句話說就是“心已到達,人在路上”!你有一個目標之后,你其實在心里一直往那個目標去模擬(裝)的,到實現目標前的那一刻,你不得不在心里裝,否則你的動力不夠就會受挫失敗。同時,你愿意“裝”什么,本身也反映著你的興趣和目標,讓別人知道怎么幫你實現甚至跟你合作。
如此看來,弗蘭克只是把普通人小心掩藏起來的“裝”發揮到了極致,完全不需要現實做支撐了,甚至一度改變了現實(實現富有、結婚),某種程度上也是裝出了境界。我們假設有人具備他這種“裝”的氣場,同時不觸碰道德、法律之線,比如說用在演講、社交、競爭相關方面以及自信、堅強、擔當的品質上面,我們還真可以比現在成功很多。
三、“裝”出來的成功
說起來有一個行當,就是誰最能“裝”,誰能裝的以假亂真,最好能裝到別人回報以歡笑和眼淚,就是最厲害的,最被欣賞的,收獲最大的,這就是演員行業,可不是嗎?演員飾演角色,差不多可以說是純粹地、高頻率地、長期地進入一種心理狀態,甚至一度某些演員在飾演過一種角色之后自己的真實性格和人格也跟著發生了改變。所以,我們在別的行業里的人最好也具備一部分“演員”特質才會事半功倍。
除了這個層面,我們生活中存在很多節日、活動,包括個人的、國家的、世界的。我們又為什么一定要在一個指定的日子、用指定的儀式去做一些事情呢?平時不做偏要在這個時候做,可以認為是個人以及集體地“裝”嗎?即便很多飽受詬病,但你能否認這種“裝”沒有積極意義嗎?“沒有形式,就沒有內容”,這是禮儀專家金正昆說的,禮儀都是“裝”。
上面說“裝”的心態有利于成長,那么反過來說,一個人不怎么敢自己沒有嘗試過的或者超出自己目前能力的角色方面去“裝”,他能夠成長嗎?我現在覺得,嚴格上還真不能。確實,我們總是先知道屁股放哪里,才知道往腦袋里裝什么;拿起了錘子,才看得見釘子。尤其是對于沒什么資歷的年輕人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很多時候為了贏得一個自己沒有做過的職位,可不是只能拼命展示渴望和信心嗎?這不是“裝”又是什么,只是要在試用期之內,你得馬上把實力補上來。
四、“裝”的前世今生
我猜想,某些很有“正義感”的讀者或許已經有了情緒:你變得說了這么多,是不是鼓勵全社會都裝起來,都變得浮夸和形而上?沒聽說過“裝B遭雷劈”嗎?當然不是,沒看見有雙引號嗎(確切說是想還原本義)?我更多指的是一種內在狀態,你想要成為什么就必須先在心里、頭腦中去扮演角色、構建畫面,而后才是才智、資源、規劃發揮作用的時候!
其實,從文字演義角度來看,“裝”字一開始絕對是正面含義。我也在自問:為什么一個正面含義的字最后衍生了負面含義,又是在什么情景下發生的呢?我們又是否可以不受社會環境里“標簽化”地含義影響,為了成長和結果,在需要我們去“裝”的時候大方地去“裝”呢?
想清楚這個并不容易,我只能猜測:那些被人看出來“裝”還被鄙視、痛罵的人,很可能是因為裝得太低級、太失敗了!而原因就是他們沒有認真完成自己的內在心理重構,所以他們連短暫的自我認同都沒有做到;又因為他們自己從內在就沒有“裝”到位,所以就很容易被別人看出來那種“名不副實”,暫時找不到一個新詞來形容這個狀態,就把“罪責”歸結到“裝”上面了。其實就是“裝”A失敗,就成“裝”B了。對,就是這個樣子!
五、“裝”,人生必需品
我們其實也會經常聽到“像那個樣子”、“像那么回事”這樣的語句,也說明大多數時候大家其實心里認可別人可以先“裝”后“補”的。人靠衣裝,佛靠金裝,這里的“裝”大有深意,連象征四大皆空的佛想要具備影響凡人的磁場穿透力都不得不靠“金裝”,何況人乎?
總結下來,就是:無論我們口頭上承認不承認,我們的成長過程都是一路“裝”過來的;越是想“裝”、敢“裝”、能“裝”、會“裝”的人,越先成功,越大成就;“裝”的效果和影響如何,首先要過的是自己的內心關。
既然“裝”無罪,大家可以放心地、認真地、努力地“裝”起來了!而且,一無所有的年輕人要裝積極、進取,讓別人相信你的未來是可以的,才會給予信任并施以援手;資歷豐厚的有成之人也要“裝”謙虛、好奇,否則會止步不前或失去機會。丈夫在妻子面前裝強大、擔當,于是他真的變得強大和擔當了;妻子在丈夫面前裝溫柔、體貼,于是她也真的變得溫柔、體貼了!
說了這么多,是因為我自己最近也在努力訓練自己的獨立思維,如何通過一些“標簽化”地概念去看到背后的實質、誤區、盲區,并盡量前看、后看、正看、反看,我相信這是獲得真知灼見并為自己所用的有效途徑,愿你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