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好好學習-吾日三省吾身

在對成甲《好好學習》反思一篇閱讀后,我開始實踐寫作反思日記,持續寫作反思日記一月有余后,發現需要具體的操作細則補充,回想起幾年前看過的一本《復盤》。回返書庫時只發現這本再版的《復盤+》。

《復盤+》的內容干貨并不多,看得出來應該時作者講課口語稿件改編的,甚至還沒有改編完成就出版了。或許當初的用途就是針對課件學員的學習補充吧。

粗讀一遍,針對個人反思主題擇出個人復盤操作要點,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想法,制作成圖。上傳此處保存。


復盤的步驟

-1、回顧目標

-2、評估結果

-3、分析原因

-4-總結經驗

1. 回顧 目標

復 盤 始于 對 預期 目標 的 回顧。

主要 回答 的 問題:

? ·當初 行動 的 意圖 或 目的 是什么?

? ·事件/ 行動 想要 達到 的 目標 是什么?

? ·我們 計劃 怎么 做? 預先 制訂 的 計劃 是什么?

? ·事先 設想 要 發生 的 事情 是什么?

主要問題:

? 沒有目標

? 目標不清

? 目標缺乏共識:對個人而言,就是無正向激勵,未觀測到學習進程和學習可以解決問題的效果

? 缺乏對實現目標的策略、方法、措施的規劃:行動前雖然有規劃,但沒有具體到如何實現這些規劃而匆匆行動。

建議:

? 企管領域

smart原則

specific:明確具體

measurable:可衡量

achievable:有挑戰但是可實現

related:可控

Time-limited:有時限

? 如果 無法 列出 量化 的 目標, 也要 盡可能 細致 地 進行 分解, 或 制定 出 一些 標志 性 里程碑( milestone) 或 關鍵 結果( key results)。

2、評估結果:

要 回答 的 主要 問題

? ·實際上 發生了 什么 事?

? ·在什么 情況下? 是 怎么 發生 的?

? ·與 目標 相比, 哪些 地方 做得好? 哪些 未達 預期?

復盤的兩大流派

流派一:過程還原派 具體 做法 是:

按照 時間 順序 或 職能 條 線, 把 主要 事件、 關鍵 環節 復現 一遍, 以 找出 待 下一階段 深入 探究 的 重要 議題。

這種 做法 有 三個 方面 的 優點:

? ① 操作 簡便, 符合 大多數人 習慣 的 方式;

? ② 線索 清晰,理清 思路;

? ③ 有助于 就事 實 過程 達成 共識。

這種 做法 有兩 個 缺點:

? ① 可能 陷入“ 流水 賬” 或“ 糾纏” 技術 細節, 導致 時間 占用 較多, 讓 會議 變得 冗長;

? ② 對于 了解 全局 的 成員 來說, 會 感到 重復 或 沒 必要。

流派二:績效導向派

具體 做法 :

? 對照 目標, 列出 哪些 地方 做得好, 哪些 地方 做得 不到 位 或有 改進 空間;

? 在 第三 階段 分析 差異 的 根本 原因 或 關鍵 成功 要素 時, 如有 必要, 再將 相應 的 過程 進行 復現。

這種 做法 的 優點 :

① 簡單、 直接、 高效, 以 結果( 績效 表現) 為 導向, 無須 羅列 所有 事情( 尤其是 很多 常規 工作 或 無關緊要 的 細節);

② 對照 目標, 有助于 復 盤 會議 保持 聚焦, 避免 陷入 細節 或 平鋪直敘。 相對而言, 這種 做法 的 缺點 ① 一些 成員 可能 因 對 事實 過程 缺乏 了解 或 未有 共識, 導致 難以 參與 討論:個人若對進程無記錄或無感知,則難以增強自我置信程度。

3. 分析 原因

一旦 事實 確定 下來 了, 就可以 開始 診斷、 分析 存在 差異 的 原因。

這一 階段 的 目標 是 找出 導致 成功 或 失敗 的 根本 原因。

要 回答 的 問題

? ·實際 狀況 與 預期 有無 差異?

? ·如果 有, 為什么 會 發生 這些 差異?

? 是 哪些 因素 造成了 我們 沒有 達到 預期 目標?

? 失敗 的 根本 原因 是什么?

? ·如果 沒有, 成功 的 關鍵 因素 是什么?

建議:

(1) 把握 關鍵, 深入分析 對于 一些 復雜 的 項目/ 事件, 不必 對 所有 差異 一一 分析, 而是 應該 把握 關鍵, 針對 一些 關鍵 事件/ 議題 進行 深入分析, 找到 根本 原因。 事實上, 決定 下次 做 什么 常常 和 診斷、 分析 不可分 割 。 只有 真正 理解 了 【問題 是什么、 根本 原因 在哪里】,參與者 才能 想到 并提 出 行之有效 的 解決 方案。

工具 與 方法

? 頭腦 風暴 法

? 五個 為什么

? 魚骨 圖

? 因果 回路 圖 :對 于 許多 動態 復雜性 問題, 系統 思考 的 技能 尤為 重要。

(2)“ what… if…” 分析

設想 一下 如果 出現 了 另外 一些 狀況, 或者 當時 換了 另外 一種 做法( if…), 會 是一 幅 什么 景象( what…)。

這類 似于 在 頭 腦中 對 各種 可能性 做 一些“ 推演”。 這 種 推演 不應 天馬行空, 應該 建立 在【 關鍵 原因】 分析 的 基礎 之上。

4. 總結經驗

復 盤 的 核心 目的在于 從 行動 中學 到 經驗教訓, 并將 其 付諸 后續 的 改進。 因此, 確定 導致 行動 成敗 的 關鍵 原因, 找出 解決 方案, 也是 復 盤 整個 過程中 最重要的 步驟。

要 回答? 問題

? ·我們 從 過程 中學 到了 什么 新 東西?

? ·如果 有人 要 進行 同樣 的 行動, 我會 給他 什么 建議?

? ·接下來 我們 該 做些 什么?

? 哪些 是 我們 可直接 行動 的?

? 哪些 是 其他 層級 才能 處理 的?

? 是否 要向 上 呈報?

確認復盤結果可靠性的標準

(1) 是 經驗, 還是 規律?

復 盤 主要 是 針對 具體 事件 的 討論, 其 得出 的 結論 很可能 具有 局限性。 如何 判斷 復 盤 的 結論 是否 可靠 ? 一般來說, 可以 通過 以下 四條 原則 來 評判。

? ·復 盤 的 結論 是否 排除 了 偶發性 因素?

? ·復 盤結 論 是指 向人, 還是 指向 事?

? ·復 盤 結論 的 得出, 是否 經過 3 次 以上 的 連續 追問“ 為什么”, 涉及 一些 根本 性的 問題, 還是 僅 停留 于 具體 事件/ 操作 層面?

? ·是否 有 類似 事件 的 復 盤結 果, 可以 進行 交叉 驗證?

(2)行動! ? 開始做什么?

基于 從 復 盤 總結 中 學到 的 經驗教訓, 為了 挽回 損失、 改進 當前 項目/ 事件 以及 未來 行動, 可以 開始 做 哪些 事情。

? 繼續做什么?

這個 階段 另外 一個 目標 是, 找出 團隊 表現 良好、 需要 保持 下去 的 領域。 它們 有時候 也 難以 識別。 即使 符合 既定 的 標準, 由于 變量 較多, 通常 也沒 有多 少 明顯 的 線索, 可以 確定 取得 好 成績 的 原因, 反而是 失敗 更加 容易 診斷。 然而, 如果 想 讓 成功“ 復現”, 必須 清晰 地界 定 潛在 的 原因, 明確 需要 保持 或 強化 的 領域。

? 停止做什么?

經過 復 盤, 發現 有些 做法不當的或失效 , 不要再做。 對于個人復盤的建議 對于 個人 復 盤, 我的 建議 包括 以下 幾點。

? (1) 把握 重點

我們 每天 會 遇到 許多 事, 大多數 情況 可能 比較 正常, 按照 慣例、 規定 或 經驗 處理 即可, 有些 事情 則需 要 當機立斷, 因此, 不是 所有 事情 都要 花 專門 的 時間、 按照 標準 流程 進行 復 盤。 對于 一些 重要 問題、 例外 情況, 或者 按照 規范、 慣例 處置 不太 奏效 的 事件, 要 特別 留意, 認真 復 盤。

? (2)“ 先 僵化, 后 優化”

如果 你 還沒有 養成 復 盤 的 習慣, 或者 沒有 一套 能 自圓其說 的 邏輯, 不妨 先 參照 復 盤 的 四個 步驟, 按部就班 地 進行( 甚至 一 開始 可能 需要 寫出 來); 直到 你 已經 對 復 盤 的 邏輯和 問題 非常 熟悉, 則 可以 根據 自己的 實際情況, 有選擇 地 進行 適當 取舍。

? (3) 記錄 要點 并 定期 回顧

把 復 盤 記錄 下來, 定期 回顧、 梳理, 把 相同 或 相 關聯 的 事件 聯系 起來 看, 發現 共性 的 問題 以及 深層次 的 問題, 以便 讓 自己 獲得 更大 的 成長。

? (4) 習慣 成 自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