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接觸過傳說中的媽寶男,只是在各大論壇略有耳聞。年歲越長,見過的人多了,這才開始相信,世界上果然什么性格的人都有。茶余飯后繼續(xù)翻看《搜神記》,有單獨的一卷講得便是古人孝順雙親的故事。
在古代,女人如衣服這句話可不僅僅是說說而已。有這樣一個故事我印象很深。
傳說東漢年間,在南康地界有個叫做鄧元義的人,他的父親叫做鄧伯考,在朝廷里擔(dān)任尚書仆射一職。不要誤會,是伯考,不是伯邑考,雖然我第一眼也看錯了。
鄧元義在放年假的時候帶著妻子回鄉(xiāng)探望雙親。由于母親年邁,他的妻子便主動要求留在家鄉(xiāng)侍奉婆婆,善良的妻子對婆婆極其恭敬孝順,孝敬程度是現(xiàn)在的女孩子們遠(yuǎn)遠(yuǎn)做不到的。然而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嗎?不!答案是否定的。
婆婆不但不心懷感激,反而非常討厭她。虐待、關(guān)禁閉成了常事,把她獨自關(guān)在空空的柴房里,偶爾送去放餿的食物。但是,即使餿了的食物也是不夠吃的,身體自然一天比一天差。也許這正是封建社會最需要的女人,所以女子無才便是德。因為無才,所以不懂反抗。
身體極其疲憊虛弱的妻子作為古代女子的典范,依然沒有任何怨言,默默的承受著夫家給予的一切。公公鄧伯考不明白為什么兒媳婦日漸消瘦,便去問她。年僅幾歲的孫子鄧?yán)矢嬖V爺爺,“母親并沒有生病,只是太餓了,祖母總是不讓母親吃飽?!?/p>
鄧伯考留著眼淚哭道:“沒想到孝敬婆婆反而會遭到這種虐待!”接下來的事,真真刷新了我對古人腦回路的認(rèn)識。丈夫鄧元義知曉了妻子受的苦,沒有接妻子回家,沒有細(xì)心照顧,反而把妻子修回娘家。
女人如衣服不是說說而已,士大夫們一直在身體力行。被遣送回家的妻子無奈之下改嫁他人,做了應(yīng)華仲的妻子。也理應(yīng)好人有好報,應(yīng)華仲對妻子還不錯,后來還做了大官。
有一次,他的妻子乘著他上朝用的車子出門,路邊的前夫鄧元義一眼便認(rèn)出了她,主動對旁邊的人說:“她是我原來的妻子,但是我把她給修了,其實她沒有犯錯,只是我母親不喜歡她,總是虐待她。唉,兩個人就應(yīng)該舉案齊眉,才能合合美美。”我想象不到路人的神色,就如同我想象不出鄧元義說這番話的意圖。
幾年后,兒子鄧?yán)室查L大做官了。母親給他寫信,他從來不回;母親送去親手縫制的衣裳,他當(dāng)場燒掉。我不知道鄧?yán)蔬@些年經(jīng)歷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對待自己的母親。但是母愛如山,怎么可能為了這些事去記恨自己的兒子。
一直想見見兒子的她只能求助親家李氏,讓他找理由把鄧?yán)式衼怼`嚴(yán)使粊砹?,見到母親后,轉(zhuǎn)頭便走。母親追上去,發(fā)出了一個母親最后的掙扎,質(zhì)問兒子:“我當(dāng)時差點就死掉了,我是被你們鄧家拋棄的,我犯了什么錯,你要這樣對我!”從此,母子二人再無來往。
無戒365天極限挑戰(zhàn)日更營 寫作訓(xùn)練第8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