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上有人問這個問題。
很多人參與回答:
人生軌跡徹底轉變。
世界那么大,她卻只能栓在一個男人孩子身上。
將來離婚了怎么辦?
可惜好好的一個姑娘毀了!
自責,懊惱,糾結,女孩可能會這么感覺。
心痛,責備,處理,父母可能會這么反應。
從網友給出的答案看出,大多數人并不看好這個女孩的未來。
/2/
我身邊最近有個類似的例子。
我同事翠茜,剛過40歲,有一天在網上興高采烈地宣布:太激動了!我要做外婆了!!
我隨手點了贊。
不對!我記得她不久前剛在網上發布過大女兒畢業舞會的照片,不會是她剛高中畢業的女兒懷孕了吧?
跟她確認,確實是她18歲的女兒,高中畢業后在家休息,跟男朋友懷孕了。
看她興奮的樣子,我也入鄉隨俗,跟著大家一起祝賀她。
后來在翠茜發起的baby shower 聚會上,我看到了她的女兒。
一個溫柔害羞的可愛女孩,談起快出生的寶寶,臉上散發著幸福的光。
翠茜對女兒抱個不夠, “My beautiful, I’m so proud of you!”
那個男朋友也剛高中畢業,在超市打工,看上去一個憨厚老實的孩子。
整個家庭洋溢著粉紅的泡泡。
我扎扎實實挨了一記culture shock。
/3/
跟翠茜聊聊,翠茜說,女兒懷孕是個意外,但她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很勇敢,所以翠茜由衷為她驕傲。
翠茜的女兒跟她所有的朋友一樣,從小接受過一系列性教育。
幼兒園里保護自己隱私的教育,
小學時長頸鹿Harold帶來的人體健康教育,
初中開始的性態度和避孕知識教育。
她交了男朋友以后,翠茜就帶她到家庭計劃診所 (Family planning clinic) (所有22歲以下的青少年都可以免費咨詢、診療有關性與生育方面的問題)和護士咨詢,并拿了避孕的東東。
她和男朋友身體健康,互相喜歡,很享受啪啪啪。
然后就意外懷孕了。
她緊張,興奮,但勇敢面對,希望做個好媽媽。
沒有人認為她傻,認為她做了錯事。
所有人都告訴她,你會是個美麗的媽媽。
/4/
我朋友瑪利亞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還不到20歲。
我認識她的時候她兒子上小學,第二個孩子兩歲。
她剛剛本科畢業。本來3年的課程,她因為照顧孩子一直學了5年才拿到學位。
她的男朋友,孩子的爸爸,這些年也結束了木工學徒的學習,成為正式的執業木工。
經濟上沒有什么壓力,因為社會保障部門對低收入父母有足夠支援,上學還有無息貸款和津貼。
她說靠著他們年輕,父母也偶爾幫著帶孩子,所以就這么過來了。
去年瑪利亞和丈夫舉行了婚禮,兒子女兒都盛裝出席,拍的照片好美。
/5/
我以前的同事勞拉就沒有瑪利亞這么幸運。
她年青時一時沖動懷孕,幾個月后跟警察男朋友分手,自己做起單親媽媽。
緊跟著又遇到一系列麻煩:
因為探視權問題跟前男友上過法庭,
因為孩子問題跟下一個男友分手,
因為壓力曾不斷進行心理咨詢,
還去見過理財咨詢顧問,,,
好在這些都是免費援助。
這中間她兼職工作,完成了學業,又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生了第二個孩子。
現在她在另一個幼兒園做團隊負責人,做得風聲水起。
/6/
電影《朱諾》也是講一個女孩未婚先孕的故事。
有人說它在某種程度上渲染夸大了米國的美好寬容。
我身邊的的例子卻講述著普通人自己的體驗。
制度的先進優劣我不想討論。
現在我們處在什么時代?
信息爆炸,全球共享,N 多的可能性奔騰而過。
我們為什么不能做個深呼吸,給自己松松綁呢?
18歲未婚先孕,
就像人生中很多別的小意外一樣,
我們也可以選擇不同的體驗,
有別于青春不堪回首,或者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體驗。
(漆樹街艾林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你可以在微博,豆瓣,簡書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