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全名是:《一年就夠,跟孫正義的前秘書長學職場英語》,作者是軟銀集團孫正義的前秘書長三木雄信。他最初進軟銀的時候,跟在孫正義的身邊參加外商談判,孫正義要他做會議記錄,可是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一個字都記不下來,窘迫極了!最后暗下決心,付諸行動,在工作繁忙無比的情況下,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實現了逆襲,最終做到了能夠與外商進行商務談判,進行日常的商務交流,以及能夠用英文進行高級別的對外演講。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這本書中,他向大家透露了方法。
英語是我的心頭痛,一直以來,我都特別想學好,但又總是找不到方法和門路。覺得自己有一丁點基礎,又覺得自己啥也不會。單詞不認識的一大堆,語法不通記不住,發音不準確,常用語也不會。有想說的話根本說不出,只敢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蹦。于是想要好好去學外語,報了各種網課,錢花了一大堆,效果卻并不好。我總是最開始的時候興頭很足,跟著老師天天背單詞、聽語法,但是不出兩周,讓我堅持下去就很難了。因為作業量和復習量太大了,知識點也太多了。平時工作忙,根本沒有時間又學又記這么多內容。一個人很盲從地跟著網課學,也不知道別的同學學成什么樣,只是覺得自己在學習上是個 永遠的渣渣。于是,就是一次一次地半途而廢。
我也是很奇怪,自己是如何在港資企業混跡了這么久,最后還干到了總監這個職位上。靠聰明?靠能力?可我的英語水平不行,確實讓自己少了許多選擇,也把我擋在了高薪之外。我經常自我調侃地說:姐和年薪百萬之間只差一個英語的距離。是的吧,如果英語早過關,這個年薪百萬應該幾年前就可以實現了。
于是痛定思痛,已經成為大齡女中年的我,在本年度給自己打了一針強強的雞血,一定要在2年之內攻克英語達到Workable水平。我請教了身邊曾經做了10年英語教師的朋友,他現在做培訓平臺,對企業管理、職涯設計方面都非常精通,也精通人世。他給了我許多建議。我自己也不斷搜尋英語學習的方法,在知乎上看到了別人的貼子,提到了三木雄信的英語學習方法,于是,買來這本書看看。
講真,三木雄信書中所講的內容,與我那位前英語老師朋友講的大體一致。只是三木講得更具體,方法的細節也都交待得清清楚楚。雖然三木是用日語和英語做了對照,但其書中內容的95%都是與中文母語者情境相同的。在不同的那一處,主要體現在發音和節奏上,這方面,中文母語者其實比日語母語者在學習上有著更大的優勢。(因本人學過半年的入門日語)現在就和小伙伴們簡單說說。
改變心態:一定要在一年之內掌握英語,最長不過一年半
人們常常都覺得,英語學習是個很漫長的過程,要一直堅持不停地學,不停地練,最好還要出過國留過學,真正在國外生活過,才能把英語說得好。其實呢,學糾正不良心態、擁有良好心態,是學好英語的第一步!
首先,最最重要的就是,你對英語的需求有多強烈、多緊迫。
比如三木雄信,當時在軟銀的工作,如果不盡快掌握英語,工作可能就沒有了,他必須在最短的時間把英文搞定。比如說現在的我,職業發展遇到了瓶頸,除了專業能力,英語也是禁錮我走向更大平臺的一個因素,如果我不想沉淪,那么英語突破就勢在必行,而我自己年紀不小了,這個突破期越短越好。
其次,英語有很多分類,只有專注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才能真正學到。
英語學習是為順暢的交流和溝通,首先是聽懂對方和說明白自己。至于說的夠不夠漂亮,用語夠不夠華麗,都不那么重要。如果你只是想工作中用好英文,工作之外會不會聊天也并不重要。因此,你要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和目標,有的放矢地學,任何與自己目標無關的領域都不要關注,只做你最關注的事,就可以了。
比如說,如果你是想做背包客自己出國旅行,那么你要學習的就是旅行英語;如果你想通過英語學習能夠讀懂外刊,那么學術閱讀類的就是你的目標;如果你想在英語工作環境中交流,那么就學商務英語,而且還要聚焦到你的行業和專業領域。
在學習內容的細節上,也要做取舍和專注。以我們的工作英語為例,我們如果主要是為了與他人面對面交流,那么我們最應該攻克的是聽力和口語,而非閱讀和寫作,我們的精力應該主要、優先、集中地去大量練習聽力和口語,至于閱讀和寫作,我們可以找到更好的“偷懶”方式來實現。
再次,英語學習一定要在1年內搞定,最長不超過1年半。
這是因為,人們做任何一件需要不斷磨練的事,其激情都不會維持太久。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地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好的成績,才能在心理上推動自己走得更遠。
英語學習,是可以通過短時間獲得大幅提高的。有研究表明,掌握英語最難的母語國家是日本,因為其語言習慣與英語的差異實在是太大。一般需要2000小時才能真正學會。而我們從初中開始學習,其實至少也累積了1000小時的學習時間,即使現在忘記了很多,但一些基礎知識其實稍加練習就會再次回歸到我們的大腦中的,因此,我們再學1000小時就可以了。按照1年300余天來看,我們如果每天花3小時來學習,就一定能夠在一年內搞定英語。我們的時間不充裕,每天花2小時,也可以在1年半的時間搞定英語。但我們不推薦通過3年每天1小時的練習來完成這個任務,時間拖得太長,我們會懈怠,更容易放棄。
英語學習,有戰略也有戰術
綜合起來,方法如下:
1、略過單詞、不研語法、不練閱讀和寫作,專注于聽力和口語
原因:常用的3000單詞完全能夠讓我們在任何場合和情境下表達清楚自己,用簡單句式亦足以表達自己;商務環境中,閱讀和寫作不是需要即時反應溝通的,可以通過模板、回抄郵件、甚至直接借助翻譯軟件來完成;唯有聽力和口語,是在社交場合無人可替代的,需要即時組織大腦中儲備的知識整合表達的,是我們必須刻意練習的。
練習聽力和口語,最重要的是專注地跟讀,達到“倒背如流”的程度,基本也就學成了。
2、放棄“發音”,關注發聲和節奏,才是練好英語的關鍵
非英語母語的人,想發出母語國家水平的標準發音,是很困難的。我們是為了聽清楚、講明白,不必過度關注發音。在美國這樣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其移民國家的特性決定了社會上有大量不同母語的人群并存,但這并沒有影響帶著各自口音的他們互相交流表達自己,其原因就是發音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使發音、時態、語法小的錯誤,通過聯系上下文和情境語境,人們也能很快地理解對方要表達的意思。
語言間差異的特性,主要體現在了發聲方式和語法節奏上。比如單詞的重音位置、輔音的略讀、前后斷句等等。這些就要靠大量的聽力和跟讀練習來掌握,才能聽得明白和說得清楚,
同時,書也提到兩個重點是不可犯的錯誤:名詞可數性的區分和表達的過于粗魯。這兩方面表達不當,則會讓人覺得說話者很Low,這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地方。
3、選擇一本精致的教材,開始練習
所謂精致,即只有一本,不要太厚,但內容要與學習目標十分貼近,且有標準語音可以跟讀,并有文本對照。
作者舉例自己所用的教材,僅僅為一本商務談判常用語的小冊子,以及一部與其工作情景非常相似的電影《華爾街》。通過聽力、跟讀、對照文本查缺補錯這樣不斷重復的練習,并將自己帶入到情境中,最后練成了自己專業領域內的英文對話表達。
選擇教材時切記:精、可以跟讀、有文本對照。
4、關注輸出,用輸出倒逼輸入
這幾乎是所有大師學習總結出來的一致經驗。只有有效的輸出,才能知道如何有效地輸入學習。
英語的輸出,就是要在現實環境中聽懂對方、最終表達自己,就是要有快速組織大腦中的知識,將知織做處理后,轉換成英文表達出來。因此,作者提了一些關于如何輸出的建議:
(1)找到具有引導能力的老師,可以是小團體的,也可以是一對一。
(2)拒絕上課講課文、讀課文,老師糾正發音的那種學習模式。
(3)鼓勵小組議題自由討論。
5、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要的事要最先做,這太符合高能要事法則和早晨吃青蛙法則了!三木建議的英語學習也不例外,即在每天的早上都要保持固定的時間和時長進行學習。工作特別忙的小伙伴,會有應酬、加班等情況,每天早上保持固定時間學習,才可能讓學習真的延續下去,不會輕易被打斷。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能夠看到學習上的成長和變化,才有可能更好地堅持下去。
三木認為,學習不僅是時長要有要求,對學習量也要有要求,也要精確分解到每一日。那么,每個工作日學習當天的內容,次日要進行復習前一天的內容。每天如此往復。
如果最終還是不能每天完成特定的3小時時長,以及特定的學習任務,那么就在周六補足吧。用周六的時間補足學習內容,同時用周六的時間回顧復習一周學習的內容,能夠更好地保證學習效果,讓知識和技能最終長在身體里。但是周日,請給自己放假,勞逸結合、享受生活,才是正確的生活節奏。
三木雄信還在書中為大家介紹了,在英語還沒學好的情況下,如何應對有英語交流需求的工作。在這里就詳細描述了,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他的書。我也做了思維導圖作為自己的學習筆記,供大家參考。
英語是一門國際通用的語言,沒能擁有它,你可以不以為然;但真正擁有它,相信你一定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環境,看到更多的選擇,感到世界離你那么近。任何一項知識和技能想要牢牢掌握,都要付出努力和辛勞。現在,我們有了如何在一年內快速掌握英語的方法,那份努力你是否愿意付出呢?你有多想要,你就能要多少。真的想要,最終一定會要得到。
我已經走在了精進英語的路上,想為自己打開世界的小伙伴,我們一起同行吧!
附:學習筆記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