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為什么現在的社會這么浮躁,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就迫切渴望成為人生贏家?
我反問他,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不就應該這樣嗎?
在我看來啊,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正是最富有激情、活力和闖勁的時候,也是人生之中最具有可能性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年輕人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精神,自我定位也會偏高。
但是這個階段的年輕人,對青春的流逝也很敏感,感覺每過一個生日,就會多一絲無所作為的憂慮,就感覺生命的可能性又減少了一些,懷疑美好的夢想是不是離自己又更遠了一步。
仿佛人生的可能性,全部濃縮到了這二十多歲的幾年時光里,所以看著年歲的增長,就仿佛看著自己人生希望一點點衰敗,因此會彷徨,會憂慮,會著急迫切地想要取得成就。
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正是感受生活的壓力、社會的殘酷的時候,也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因而更有上進的動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顯得迫切。
有雞湯文鼓吹說:「不必在乎別人的眼光,人生就該為自己而活」,這也是不少人的人生信條。可是對于這樣的觀點,我實在難以認同。
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肩頭的責任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只是為自己而活。對于父母,對于至親,對于家庭,也對于未來的自己,我們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你決定過什么樣的生活,不僅僅是你一個人的事情,這會影響甚至改變他們的生活狀態。
有人說,人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啊,何必考慮這個考慮那個讓自己活得這么累。
可是,生活本來就是艱辛而不易的。哪來那么多輕松的生活,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多少工薪階層的家庭,父母從小含辛茹苦地撫養孩子,寧可自己短衣缺食也要給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成長環境、教育環境。他們不是傻,不是不知道如果”人生只為自己而活“他們就不會這么辛苦,可是他們做不到。正是因為他們堅守著這份責任,沒有自私地為自己而活,才成就了我們的今天。
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怎么了,都是成年人了,還不應該深刻懂得這份艱辛和不易么?還不應該努力去完成這份責任的回饋、交接和傳承么?
前段時間,中國社會階層固化這個話題被大家所熱議。在越來越穩定的中國,社會階層的上升通道正在趨緊,無錢無權無背景的普通人,想要脫離現有階層的難度越來越大。也許我們會憤憤不平,為什么任憑我們如何努力,依然有那么多富二代、官二代是我們無法超越的。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那些富二代、官二代雖然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他們的起點可能都遠遠高于我們的上限,但他們能夠擁有他們的那個社會階層,是因為他們的上一輩或者上上一輩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和頑強的拼搏。
在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中,社會階層的上升本來就是家族中一代代人接續奮斗的結果。
從來沒有水到渠成的成功,也沒有輕輕松松的奮斗。如果你不努力,那么你的下一代也會跟你一樣望而興嘆。你可以成為不了富二代,但你可以努力成為富一代;就算你成為不了富一代,你也至少應該在你的接棒區多往前邁幾步。
其實,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就算是選擇用閑云野鶴的心態過著蹉跎歲月的生活,也是無所謂對錯的。可是,這年輕而又蓬勃的生命,就像我們的臉龐一樣,是有容貌和溫度的。
我們對于皮肉的臉龐,尚且精于修飾打扮,為什么對于生命的臉龐,就可以容忍它的蓬頭垢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