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各種有趣的歷史故事,準備抽時間寫個系列文章,正巧昨天看到一首朝代歌,提綱挈領,寫得非常好,朝代順序了然于心,就作為開篇吧:
《朝代歌》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一句一句的看:
- 夏朝是中國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之前都是禪讓制。開國君主是大禹的兒子“啟”,末代君主叫“桀”,就是桀驁不馴的桀,著名暴君。
商湯滅夏,建立商朝,末代君主就是著名暴君商紂王。
周武王姬發(fā)滅商,建立西周王朝,定都豐鎬(西安,注意這個字念“浩”而不是“搞”)。西周的末代君主是周幽王,就是烽火戲諸侯的那位,西周覆滅,諸侯擁立被廢太子為王建立東周王朝,史稱周平王,遷都洛陽。東周的末代君主是周赧王,這名字挺逗,是不是大家都認為他應該覺得臉紅。。。 “東周分兩段”,那么是分哪兩段呢?請看第二句。 - 東周分兩段,前半段叫春秋,有著名的春秋五霸,后半段叫戰(zhàn)國,有著名的戰(zhàn)國七雄。
后來秦始皇嬴政統(tǒng)一六國,建立秦朝,定都咸陽。
秦朝末期楚漢相爭,漢高祖劉邦擊敗項羽建立西漢王朝,定都長安。
西漢末期王莽篡漢,西漢王朝滅亡,劉邦的九世孫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史稱漢光武帝,定都洛陽。東漢的末代皇帝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那個漢獻帝。 - 三國其實應該算作一個子朝代,屬于魏晉南北朝的一部分。三國前半段其實還屬于東漢,直到后來曹丕、劉備、孫權先后稱帝,標志著東漢王朝的滅亡。
三國后期司馬氏崛起,蜀國為司馬昭所滅。司馬昭病逝后,其子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王朝,史稱晉武帝,定都洛陽。不久后司馬炎滅東吳,一統(tǒng)天下。晉武帝死后,繼任者軟弱無能,爆發(fā)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最終導致西晉滅亡。司馬懿曾孫司馬睿在建康(南京)建立東晉王朝,史稱晉元帝,北方則由五個少數(shù)民族先后建立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 - 東晉末年,宋公劉裕廢晉安帝建立劉宋,標志著東晉滅亡和南北朝的開始。南方依次建立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個朝代,與此同時北方也開始逐漸統(tǒng)一,依次建立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朝代。史學家一般以南朝為正宗,因為其主要繼承了東晉,而北朝則主要繼承自五胡十六國。
南朝大部分都建都建康(南京),北朝則主要建都洛陽和長安。北朝的最后一個朝代是鮮卑族建立的北周,任漢人楊堅為丞相。楊堅逼迫周靜帝禪位,北周覆滅,改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長安)。
隋文帝楊堅率軍南下滅陳,一統(tǒng)天下,南北朝時代正式畫上句號。隋朝第二任皇帝是著名暴君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遷都洛陽,為控制江南廣大地區(qū),下令貫通南北運河,即著名的京杭大運河。后爆發(fā)兵變,叛將宇文化及弒隋煬帝。
唐國公李淵起兵占領長安,擁立隋煬帝之孫為帝,后迫其退位,改國號為唐,稱唐高祖。唐玄宗期間爆發(fā)安史之亂,導致藩鎮(zhèn)割據(jù),國力日下,唐朝末年梁王朱溫逼迫唐哀宗禪位,改國號為梁,史稱梁太祖。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是指唐朝滅亡在中原地區(qū)依次建立的五個朝代,分別是后梁、后唐、后晉、后漢與后周。與此同時,其他地區(qū)的藩王也紛紛自立為王建立政權,史稱十國。后周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篡奪皇位建立北宋王朝,定都汴梁(開封),標志著五代的終結。后宋太祖趙匡胤率軍南下掃滅十國的殘余政權,一統(tǒng)天下。 - 北宋末年發(fā)生靖康之難,金國兵臨汴梁,俘虜徽欽二宗,北宋滅亡。
宋徽宋第九子趙構幸免于難,繼承大統(tǒng),建立南宋王朝,定都臨安(杭州)。從此金國和南宋形成南北對峙之勢,后雙方達成紹興和議,約定已秦嶺淮河為界。
南宋中后期奸相頻出,朝政糜爛,漠北草原的蒙古人開始崛起,鐵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征服金國后入侵南宋,占領都城臨安,宋懷宗投海自盡,南宋滅亡。后元世祖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北京)。
元朝末期民不聊生,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朱元璋于應天府(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史稱明太祖。后組織北伐,占領大都,推翻元朝統(tǒng)治。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遷都順天府(北京),應天府(南京)成為陪都。明朝末年國力衰退,朝政黑暗,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李自成攻入北京,明崇禎帝于煤山自縊,明朝滅亡。
明朝末期,北方的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各部,建立八旗制度,抗擊明朝,后皇太極改國號大清。明朝滅亡后,山海關明朝將領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擊敗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順治帝遷都北京,建立清朝,后率軍南下逐步統(tǒng)一全國。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列強入侵,領土和主權嚴重喪失,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清朝統(tǒng)治瓦解,1912年北洋軍閥袁世凱逼迫宣統(tǒng)帝溥儀遜位,清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