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的這幾天里,無端的焦慮。沒有耐心聽話、說話,沒有耐心看書、寫字,沒有耐心吃飯和睡覺。其實我清楚地知道,這焦慮其實并非無端,皆因一半。
這一半,是李一冰的《蘇東坡新傳》的一半。書分上下兩冊,每冊500余頁,詩詞古文,閱讀不能如小品美文一般輕松,元月入手,計劃年底讀完,不求甚解即可。可至今下冊開啟不足20頁,真真的一半;幸虧暑期集中閱讀,上冊結束,很有感觸,但想歸想,未及時提筆寫下來,后頭看,感覺似讀非讀,似懂又非懂,這便又是真真的一半;好在手機相冊里,還保存了幾張閱讀時的筆記照片,簡要梳理了蘇軾生活軌跡,但卻因太過簡略,總不能看到一個活生生的先生,一半沉默一半靜止,一半煙火一半仕途,但各是各的一半。
年初還入手了齊邦媛先生的《巨流河》,深藍色的布藝封面,簡潔且安靜。放在左手側的小辦公桌上,想著可以利用片段時間隨時隨手翻一翻,翻是翻了,到現在也還沒有翻完。齊先生波折的童年和青年經歷,是那個年代中國大地上處處可見的辛苦,但也只是一半,畢竟齊先生的家庭因了她父親的緣故,日子要好過的多,她的人生起點也遠高于同齡的中國同胞;習慣了一邊看書一邊圈點批畫,所以看了一半的書頁上,有一半畫出或者寫出了我的看法和感受;這本書里,還有多片不同品類、不同形狀、不用色彩的樹葉書簽,是我在秋天來到一半的日子里,用10分鐘時間在校園里撿拾到的有緣之葉,一半緣自自然,一半緣于心情。
一本周成剛的《穿越世界的教育尋訪》,是年已過半的時候入手,陪我度過秋冬兩季晚上泡腳的半個小時。這個緣分一半因為董宇輝一半因為教育,一半緣于情懷一半緣于敬佩 ;書中講述了作者歷經7年,走過20個國家,歷經40萬里行程,走訪200所世界名校,做了500次訪談的深刻見聞感受。分“理想的光輝、文化的力量、探索的勇氣”三個部分,人類或者說人類的一部分,他們理想的光輝照耀的我每每在晚間流淚,一半為他們的光輝,一半為自己黯淡;我安慰自己,假如有春夏兩季的清風明月相伴,我一定找到了“探索的勇氣”,但我清醒的知道,這勇氣也是一半屬于別人,屬于自己的另一半還不知在哪里。
其余多本隨手翻翻的書,大都是曾經看過的,一半懂得,一半不懂,再翻,也還是一半一半,比如《毛澤東選集》。
這一年,完整讀完的書也有? 和工作相關的《學生第二》,和生活相關的《優雅轉身》。一半是當下急需必讀,剛需急讀,一半是通俗易懂,不費精力。
我總結自己的讀書:書非必須不能讀,書非簡單讀不完,真是一半的人設一半的虛榮。
這兩天看到自己關注并喜歡的人,一個個盤點2023,開啟2024,我無顏以對。一半是對自己,一半是對他或者她。腦海里竟頻頻出現30年前初中時代老師“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的告誡,為何今日才和自己對上號?可見,平日里,我們振振有詞的說教,感天動地的演說,還是有作用的,只不過一半在當下,一半在未來。
昨天董宇輝“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表白,讓我汗顏。我不必考慮有誰相問,可我如何回答自己?
與我而言,“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一半是逃避,一半是清醒;“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一半是了得,一半是向往;“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一半祈禱,一半祈禱……
這一半,這一年;這一半,每一年。
這一年,有更多的事情一半回憶一半云煙;
下一年,還有很多的愿望一半風雨一半期待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