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是全世界兒童的節(jié)日。這一天是為了紀念1942年6月10號德國法西斯對捷克的利迪策慘案和戰(zhàn)爭中死難兒童而設(shè)立的節(jié)日。早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們中國就有自己的兒童節(jié),定在每年4月4日。
兒童節(jié)的回憶
說起過兒童節(jié),我印象深刻的有兩次看電影和去公園玩。那時是車馬慢的時代,不能像現(xiàn)在一樣包車方便快捷,馬路上也沒有這么多車,比較安全。學校會組織孩子們徒步去看電影。以班為單位,由老師帶隊,全校學生排著長隊浩浩蕩蕩地一路走過去。記得那時最近的電影院也有四五站地,我們一路邊說邊走,也不覺得累,看完電影再集體走回來背上書包回家。
那天下午我們剛出發(fā),就烏云密布,刮起了風,天也漸漸暗下來,還下起了小雨點,真是凄風冷雨。可是對于一心想去看電影的我們來講,這都不是事兒,依然說笑著用衣服擋在頭上往前走。不一會云開霧散,太陽出來了,那種心情好快樂呀。有電影可看,“也無風雨也無晴”!
去公園玩還有美食也是難以忘記。80年代,我拿著一元錢,可以買一瓶汽水兒、一根冰棍,再玩一個多小時的蹦蹦床后老師再帶著我們回去。現(xiàn)在回憶起來,那是多么美好、簡單、純粹的童年,一根冰棍,一場電影,都讓我們滿足。
那時的兒童節(jié),因為物質(zhì)匱乏,美好回憶都與美食有關(guān)。現(xiàn)在的兒童節(jié),孩子們衣食無憂,在他們的節(jié)日里,我們應(yīng)該做些什么呢?
陪伴孩子,專心的陪伴,是我們能給的最好的禮物。
孩子最容易滿足,但也最不容易滿足。如果有真誠的陪伴,吃一碗面他們也滿心歡喜;如果父母在一邊玩手機,孩子自己吃著麥當勞也會索然無味,心情不快。所以在我看來,專心的陪伴是我們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那年夏天,和孩子一起去尋找蝸牛。我們從手機上百度查找蝸牛的生活習性,頂著烈日,在蝸牛經(jīng)常棲息的地方細細尋找,終于在公園的花壇子陰面潮濕的內(nèi)壁上發(fā)現(xiàn)它們的蹤跡,我和兔歡呼起來,讓我記起小時候捉螞蚱養(yǎng)蠶的經(jīng)歷。陪伴孩子的每一段開心時光,都會成為他們對童年的美好記憶。
寧可專心陪孩子十分鐘,也不敷衍兩小時。專心陪伴意味著看著孩子的眼睛,耳朵聽著孩子說話,與孩子互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時,孩子會真真切切地感覺到你對他的關(guān)注,他會覺得自己很重要。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會有很強自覺性和自尊。
這個節(jié)日,我們能為自己做什么呢?依我看我們能為自己做的就是保持童心,多讓心底那個小孩子出來走一走。
每個大人心底也都住著一個小孩子,但世事紛擾,為生活奔波,讓我們常常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他一直都在沉睡。喚醒他的最好辦法就是和孩子一起玩,讓孩子呼喚孩子。
那年冬天,剛下完一場大雪。我和兔一起去公園玩冰車,一直玩到太陽落山。公園已經(jīng)沒有人了,我和兔躺在鋪滿雪的山坡上打著滾地往下滑,在松軟的雪地上翻滾著,周圍一片白茫茫,我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小孩子,自己心底的那個小孩子也玩的很開心呢。有時候真不知道是我們在陪伴孩子,還是孩子在幫助我們提醒我們保持內(nèi)心的純真。
交幾個心靈相通的朋友和發(fā)小。
和幾個發(fā)小每年的幾次聚會都是“解壓神器”,沒心沒肺地說話,一一不拘小節(jié)地大笑,讓心靈舒展、自然而放松。
有童心在,就沒有什么事情能夠難倒。宋代詩人楊萬里便是極具童心的一位詩人。他一生作詩4200首,很多都充滿童趣。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怪不得小船無雨也要張傘,是為了揚帆啊。“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黃色的菜花黃色的蝴蝶,讓我去哪里找啊?清新、活潑的語言,充滿好奇,童心不老,也因此他擁有了更多的快樂。
雨果說過:“最天真的人有時是最高明的。”無論什么年紀,擁有一顆童心,便擁有了對抗滄桑,減輕寂寞和壓力的武器。歷經(jīng)多少境遇,歸來仍是少年。
有一句話: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值此兒童節(jié),祝所有的小朋友健康快樂,無憂無慮;祝所有的大朋友永葆童心,任世事滄桑依然有一顆好奇明快的心,憑多少風雨,世界總是最初的美好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