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氣詭異多變,絲毫沒有阻擋手機廠商的發布會扎堆火爆,其中,明星眾多的樂視發布會堪稱其中魁首。
在發布會上,賈躍亭還是一如既往的抨擊著蘋果手機,描述著樂視的創新,展望著改變整個世界愿景。他繼續編織著他的故事,只是整個演講中貧乏的詞匯和尷尬的笑聲讓這一切變得似乎越來越平淡。
樂視一直強調“生態化反”的概念,把樂視的一切產品都歸納到“生態圈”中,所以今天的樂視的業務線看上去幾乎覆蓋了我們能想到的所有創新領域。對于一家故事驅動的公司,這再正常不過了。宏大的愿景需要雄厚的資金作保障,這也是外界一直擔心的所在。他是怎么弄到如此巨大的資金,更是坊間一直津津樂道的,盡管沒人確切的知道。
以“平臺+內容+終端+應用”而構成的樂視生態圈,其核心是樂視的內容,這也是整個“樂視大廈”賴以起家的基礎,只有基礎足夠牢固,“大廈”才能越建越高,而這個基礎真的足以撐起他設想中的“摩天大樓”么?
當年,在同類視頻網站對版權還沒開始重視時,樂視以超低的價格購入了大量的正版影視劇,截止2012年,有50000多集電視劇、4000多部電影,拿到了國內大約70%的熱門電影、電視劇的獨家網絡版權。這為以后的發展確實奠定了基礎,用戶為了得到相對獨有的內容,在價格合適的情況下更容易接受其硬件。對用戶來說,他們永遠知道什么是他們最想要的,樂視相對優質和獨有的內容資源無疑迎合了他們,再加上性價比不錯的電視硬件的推出,如果年輕消費者此時正要購買一臺電視的時候,會更傾向于樂視。也正是因為這樣,樂視超級電視的推出就比小米電視顯得更為從容,從而走出了生態的第一步。
正常的商業邏輯是,既然花了錢買到了影視劇的版權,那必然導致會員量的增加。而中國人還沒有養成為版權付費的習慣,這時如果告訴會員,你們要掏錢才能看到優秀的內容,他們心理上會產生奇特的變化,因為他們一直覺得內容就應該免費,而不會對內容的成本有絲毫憐憫。通過電視硬件銷售綁定會員,就成為一種聰明的邏輯手段。二者的捆綁,會讓消費者一下覺得物超所值。無論宣傳上怎么渲染,說買會員送電視也好,還是買電視送會員也好,其本質是把僅僅是沖著高性價比電視硬件去的消費者,也變成了會員。這勢必導致會員的高增長。那么問題來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會員享受的內容是有成本的,而電視硬件也是有成本的,那就要看哪個能帶來的收入更高。值得慶幸的是,以電視為基礎,售出的會員收入達到27.1億元,樂視致新(主營超級電視)卻虧損7.3億元。這種模式貌似成功的商業邏輯,所以被復制到了手機等各類終端,也埋下了問題的種子。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想要壟斷內容簡直是天方夜譚。隨著國內影視劇版權的正版化進程不斷推進,以及各大公司開始意識到版權的價值,各大視頻網站紛紛開始了在版權上的采購。內容是買不完的,加上近些年網站的自制內容風生水起,這導致了看上去樂視的影視劇版權在持續增加,但在比例上卻開始縮水,從市占率70%一路下滑。其結果會使會員的體驗越來越差,因為他們能看到獨家的內容越來越少。這勢必導致會員增長的降低甚至是流失,以致資本市場上融資的困難重重。看到這一點的同時,正直國產手機的風口到來,樂視果斷的決定進軍手機業務。模式如同電視業務一樣,還是綁定會員銷售。依靠硬件補貼內容的模式,公開了手機BOM價格就是要告訴消費者,樂視足夠便宜。甚至喊出了硬件免費的口號去拉會員。在已經是一片紅海的手機市場,用號稱低于成本BOM價去沖擊市場,讓消費者購買捆綁著會員的手機,以提高會員數量,用會員的收入去資本市場進行資金運作。隨著手機銷售量的增加,和銷售時間的累積,手機的硬件成本是會逐漸下降的,這是行業眾所周知的,所以,樂視手機平均的銷售價格未必會低于成本。
樂視的如意算盤應該是實現硬件不賺錢的同時拉來了大量的會員。可是這次似乎并不像以往那么奏效,銷售電視時代被隱藏的問題暴露出來,如果用戶不再為內容吸引,手機本身差異化不大的時候,就需要用更低的硬件價格來彌補。這仿佛就是一個病人要靠抽鴉片使自己精神起來。硬件本身也是有不低的成本,但是會員的增長率和所付出成本相比,這種模式的邊際效應逐漸遞減,已經很難看到其產業擴張和硬件燒錢的可持續性。但是,至少現在能看到關鍵的一點,這種模式有一點好處就是可以將虧損留在硬件公司,而將用戶和收入的增長留在了上市公司,是投資人繼續保持信心和耐心。
樂視需要錢更需要時間完成轉型,或者說要完善自己的模式。所以,他們選擇了近乎于白送硬件的方式保證會員數量的增加,并且給這些會員加上了三到五年的期限,這可能也是樂視自己給自己的期限。
2016.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