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打車公司滴滴獲得美國蘋果10億美元投資的消息連續幾天占據各類網站的新聞頭條,至此,滴滴已獲得阿里巴巴、騰訊和蘋果三大投資者的支持,背靠豪華陣營。
據統計,2016年一季度中國專車市場及交易規模已達284.5億元,滴滴出行以85.3%的市場份額位居行業之首。有業內人士擔憂,金融和互聯網大鱷的大規模投資,是否會助滴滴形成國內汽車行業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不利市場健康發展和行業升級進步。再者,蘋果作為一家以硬件銷售為主的科技企業,甚至沒有自己的投資部門,竟然投資了一家中國移動軟件打車公司,令人臆想其背后意圖或不在滴滴,而是全方位瞄準中國的汽車、地圖、支付等領域的巨大市場。更令國人憂慮的是,蘋果此次入資國內大規模企業難免有“盜竊國情”之嫌,要知道其在美國是連FBI都拿他們沒辦法的企業,對國家信息安全所帶來的影響和危害恐怕難以估計。
促進行業發展或壟斷市場話語權?滴滴欠國民一個交代
國內租車行業發展至今僅30年左右,一直以來屬于社會較弱勢的行業,缺乏話語權。在沒有官方最終拍板的情況下,眾多金融、互聯網大鱷大范圍加入租車行業,而且投入資金非常大,目的何在?業內人士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大鱷們或掌握了國家政策的內幕消息,已預知行業的發展態勢,二是欲通過自身的影響力逼政府接受他們的游戲規則,介入行業準則制定。
滴滴成立4年來,通過“燒錢補貼大法”快速積累用戶,急速超車式擊潰競爭對手,形成一家獨大局面。一家獨大的后果就是定價壟斷,消費者在短暫地享受了價格補貼的福利之后,很可能面臨的就是被“綁架”和任人魚肉的局面,對租車沒有選擇,也必須綁定支付。不少業內人士憂心,照這樣下去,未來租車行業可能不復存在,就只有一家獨大的局面,中國老百姓究竟有沒有從中受益,仍值得商榷。
2016年兩會期間,交通運輸部指出,網約車補貼是一種搶占市場份額的短期行為,長期不利于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據有關人士透露,滴滴燒錢是Uber的4倍,其估算蘋果的投資最多只夠滴滴燒1年。包括騰訊、阿里等大鱷的投資都在協助滴滴燒錢補貼,這些錢是誰的錢?股民的錢是否會打水漂?是否有考慮到股民的長遠利益?這些問題,都需要企業甚至政府站出來解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應該對股民、對百姓有所交代,而作為政府則需要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扶正市場秩序,考慮百姓用車利益。
據了解,目前滴滴正加快腳步通過出租車招攬用戶,通過租賃公司招攬司機,并在重點城市成立租車私家網點,開發汽車后市場,目前唯一余留空地的政企業務,也正加大力度開發,其野心可見一斑。在此關頭,蘋果給滴滴的不是錢,而是非常大的影響力。有業內人士認為,若其目的真為壟斷,汽車行業照這樣發展,兩三年內必定毀滅。
“互聯網的普及有利有弊,我看利用高科技掠奪金錢,并不是社會進步。以前商場購物是享受,現在淘寶等電商平臺出現,市場消靡了。互聯網思維變成實驗,電商壟斷,這個社會以后會很令人憂心,每個行業控制在幾個企業手里,社會創造力會下降。”汽車租賃聯合會溫少敏認為,每一行業代表千家萬戶的生活,與民生相關,而行業的進步需要政企間相互推動。“作為租車行業的從業者,我當然希望行業能夠良好健康發展,保持生態平衡,讓行業共同進步,一起賺取合理利潤,迎接未來更大的市場,而這些都需要政府這只有形的手對行業進行引導和規范。”溫少敏說。
中國的出行市場潛力巨大,未來10年是租車行業增長爆發期,與此行業狀況相悖的是,很多租車公司卻接連倒閉。在政府對租車行業沒有明確規范的環境下,大鱷集中投資是想齊力把汽車產業壟斷、毀滅,還是幫助其從1.0向2.0、3.0的方向推動升級,值得深究。
蘋果圍剿中國互聯網,或引多方混戰
1.借滴滴平臺推廣Appe Pay,或引支付寶、微信支付三方混戰
蘋果的10億美元投資是滴滴迄今為止獲得的單筆最大投資,也是蘋果投資史上的最大動作。多數評論認為,蘋果此次入股滴滴,其中一大意圖就是在中國推廣Apple Pay業務。騰訊和阿里分別是滴滴和快的的大股東,去年滴滴和快的合并后,騰訊作為微信支付的主導者,阿里作為支付寶的主導者,成為滴滴出行的兩大支付端。蘋果的介入,勢必會借助滴滴出行推廣Apple Pay,對支付方式進行分流,這對于騰訊和阿里來說,無疑是將自己一手培養的市場給外人分一杯羹。
滴滴的這一投資引入,無疑會引發Apple Pay、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三家混戰,未來對市場必將帶來一場隱患。
2.完善蘋果地圖,搶占地圖應用市場
中國被看作是蘋果最重要的增長市場。業內人士猜測,蘋果投資滴滴是為了擴大自家地圖在中國的影響力。曾一度被稱為2012年最失敗科技產品之一的蘋果地圖,一直希望將地圖中國版塊完善以擴大中國市場。事實上,自從IOS6的面世上線以來,蘋果地圖已歷經多次重大改動,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此次入資滴滴,更可通過其獲得大量的國民出行信息,為完善地圖缺失區域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數據。
谷歌地圖撤離中國后,百度地圖、騰訊地圖迅速占領了國內地圖應用市場高地。而蘋果成為滴滴的主要股東后,蘋果地圖將完全進入中國,成為地圖應用市場中一名強有力的競爭者。目前滴滴出行內置的是騰訊地圖,而騰訊又是滴滴的大股東之一,在地圖市場上的蛋糕分割,無疑又是蘋果與現有大股東之間的一場豪門較量。
3.從Carplay到無人駕駛汽車,或大規模侵占汽車領域
早在2013年蘋果就宣布向汽車領域進軍,發布了將IOS設備使用體驗與汽車儀表盤系統無縫結合的平臺性質軟件CarPlay。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家汽車制造商使用蘋果公司的CarPlay服務,未來蘋果也許會把CarPlay應用到所有滴滴車主的車里。
但蘋果的野心不僅僅停留在軟件服務上,業界推測其正在研發電動汽車,而且很可能是無人駕駛汽車。要打開虛擬科技這一巨大市場,領軍人物將是以滴滴、Uber、神州這類擁有龐大的用戶量和全線出行產品的用車平臺,或徹底淘汰傳統意義上的汽車經銷商。
麥肯錫在今年4月公布的2016中國汽車消費者報告中指出,“打車應用、拼車與其他新型的出行服務正在改變消費者行為,其影響甚至波及新車市場。”目前,滴滴、Uber都在布局無人駕駛汽車領域,而蘋果進入無人駕駛領域,最好的合作對象就是擁有海量汽車駕駛數據和潛在用戶的滴滴。可以預見的是,硬件不是強項的蘋果不但將通過軟件端在汽車行業分一杯羹,且欲借助滴滴從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大規模進入汽車領域,侵占國內汽車市場。
從行業規范上升到國家信息安全,政府無法置身事外
隨著互聯網行業對國民出行方式的變革,傳統出行市場秩序出現混亂。滴滴雖然作為國內最大的打車軟件公司,至今卻仍未得到政府認可。在政府對行業還沒有明確規范的時候,騰訊、阿里等眾多大鱷又以大量資金投入,協助滴滴以補貼形式采取不公平競爭手段擴大了市場份額,照此下去租車行業令人憂心。在業界壓力下,政府把打擊各類車輛非法運營作為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一項重要工作,對滴滴等網約車公司進行多次約談,并將在今年出臺網約車新政。然而在滴滴已集齊蘋果、阿里、騰訊三大豪門陣營的情況下,新政的實施是否能夠力挽狂瀾,重整行業健康秩序,且拭目以待。
如果說市場秩序的規范關乎一個行業的生存,那么國家信息安全的問題則關乎整個民族存亡。滴滴此次引入美國蘋果的10億美元投資,使蘋果成為滴滴的主要股東,如此大量的實名登記信息、出行位置信息、消費層次信息落到一家連美國FBI都無可奈何的企業,對國家信息安全所帶來的影響和危害恐怕難以估計。
眾所周知,蘋果是世界上最知名、現金流最大的科技企業,被這樣的豪門大咖看上確實是一件令人驕傲的事情。然而,正如多數評論所言,滴滴總裁柳青認為與蘋果達成交易是源于一句玩笑,而蘋果投資滴滴卻是基于重要的戰略。此場交易中,滴滴是否承諾什么條件,我們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滴滴作為本土最大的打車公司,如若不顧后果地將信息賣給外國企業,這種“有奶便是娘”的不負責任做法勢必遭到國民的唾棄。此場混戰得失利弊,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