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書籍收獲:
《認知驅動》是周嶺繼《認知覺醒》后的又一力作,聚焦個人成長的內核驅動方法。以下是其核心內容的提煉:
1. 價值驅動:從「習慣養成」到「價值輸出」
?輸入≠成長:單純學習知識、培養習慣是「內向成長」,容易陷入自我感動;創造價值的「外向成長」才是突破瓶頸的關鍵。
?輸出倒逼輸入:以「作品思維」為導向(如寫作、技能產品化),用外部反饋推動深度思考,實現認知閉環。
2. 目標設定:用「NLP邏輯層次」重構方向
?跳出低層次努力
?環境層(抱怨外界)→ 行為層(盲目行動)→ 能力層(提升技能)→ 信念層(價值觀選擇)→ 身份層(自我定義)→ 使命層(利他意義)。
頂層設計法:先明確「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身份),再制定匹配的行動策略,避免低效努力。
3. 成長悖論:利他才是最大的利己
價值交換本質:所有成長均需通過為他人解決問題來實現價值兌換。
利他三原則:
?無傷害:不犧牲自己基本需求;
?可復制:解決方案具備普適性;
? 可持續:長期主義而非短期消耗。
4. 心智突破:消除「模糊」,直面核心
行動力障礙根源:對困難認知模糊導致恐懼與拖延。
消除模糊三步驟:
?寫下來:將問題具象化;
?拆解目標:細化到最小可執行單元;
? 單點突破:集中資源攻克關鍵難點。
5. 長期主義:跨越「速成陷阱
復利效應:專注可積累的「硬核技能」(如寫作、編程、設計),拒絕碎片化學習。
閾值思維:承認任何能力需持續投入至「突破閾值」后才顯性化,前期需耐受沉默成本。
6. 心理建設:積極語言的「暗示力量」
語言重塑認知:
?用「暫時還沒」替代「我做不到」;
?用「我可以學習」替代「我不擅長」。
正向反饋循環:積極語言→ 潛意識認同→ 行為強化→ 結果驗證→ 信念鞏固。
7. 跨界思維:多元認知的「冗余優勢」
T型人才結構:
?縱向深耕一個領域至前20%;
? 橫向拓展跨學科認知(如心理學、經濟學、歷史)。
冗余設計:多元認知儲備增強抗風險能力,在不確定環境中觸發創新聯動。
核心總結:
成長的本質是通過創造價值重塑認知-行動-反饋的閉環系統。從「我想要」到「我能給」的思維轉換,以作品為錨點,用長期主義的耐心跨越閾值,最終實現自我與社會的價值共生。
感恩日記:
感恩思涵老師帶領大家共讀書籍,陪伴大家成長;
感恩商家的信任和配合,積極推進各項合作;
感恩各位領導對我和晶晶的祝福,會越來月幸福。
冥想感受
今天冥想的時候,關注自己的呼吸,慢慢加深呼吸,感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