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于仁境,懷仁知仁2
原文:
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翻譯:
孔子說:“如果立志于仁,就不會做壞事了。”
感悟:
做人要講仁義,這樣就不會做壞事了。
原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翻譯:
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當?shù)姆椒ǖ玫剑筒荒苋ソ邮埽回毰c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如果不用正當?shù)姆椒〝[脫,君子也避不開。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就連一頓飯的時間也不背離仁德,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感悟:
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無論處于何種境地,都要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
原文: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翻譯: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愛好仁德的人,也沒有見過厭惡不仁的人。愛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厭惡不仁的人,在實行仁德的時候,不讓不仁德的人影響自己。有能一整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實行仁德上的人嗎?我還沒有看見力量不夠的。這種人可能還是有的,但我沒見過。”
感悟:
自己要時刻堅守自己的初心,自己來影響環(huán)境,而不是環(huán)境來影響自己。
原文:
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翻譯:
孔子說:“人犯錯誤,跟他屬于哪一類人有關。觀察他所犯的過錯,就知道這個人有沒有仁德了。”
感悟:
觀察一個人要做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