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常。按時來到辦公室,打開電腦,登錄簡書。
點看消息“你的文章《茉莉花開》已被加入專題《生活之美》”,我瞬間腦子不好使。
這篇文章是我6月12日放入簡書的。在微信朋友圈里給一些好友看過,私信探討過后也就沉下去了。什么時候又被編輯看到了呢?什么機緣又被編輯收入《生活之美》,成為開篇文章了呢?滿心的喜悅。
從在微信中開始了解簡書平臺之后,我飛快地喜歡上了這里。講真,我這個人屬于典型的慢熱,很難光速喜歡一個人,一件事物,但是簡書除外。
首先這里的書寫平臺非常順手。較之以往的word、qq空間,這里書寫不用考慮排版,字體、段落,一切皆為自動生成,包括“”《》等標點符號,打出來之后光標自動在中間顯示,這對于我這樣一個有排版“強迫癥”嫌疑的碼字人來說,可謂是極大的便捷福利。不用打斷思路,只管把腦海總閃現的靈感通過敲擊鍵盤記錄下來,既為成品。而且,簡潔,大氣,一氣呵成。
再者,文章平易近人。作者關注的,記錄的,都是讀者關心的,向往的,易于接受的。打開首頁,勵志的文章你讀了之后照著做難度不是很大,博學的文章你讀了以后眼界開闊還易學易懂,一些小議論小點評緊跟生活的節(jié)奏,實效性很強,聽到對同一本書、同一部劇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認知,感受到這個世界有很多不同的聲音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和價值。雖偏居一隅但與世界同步。世界里的平凡人,平凡人的大世界。
重點是我的文章被關注了。
我寫文字分兩種情況,一是非自愿的,二是自愿的。多年前因為工作的關系,開始寫文字,報紙新聞的偏多,電視新聞也提供文字稿,領導的工作匯報經驗交流典型選樹都有涉獵。雖有任務在身并非我愿,但不妨礙我把這工作干得風生水起。另一類是自愿的。我從小就沒因為作文發(fā)過愁,文筆一直不錯,剛剛上中學時候寫的文字就被同學廣為傳抄(那時候沒有網絡,不流行轉載,幾乎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手抄本,我自己的手抄本還自配插圖),再后來,寫字也變成一種干澀生活的滋養(yǎng),可以與自己對話,屬于心靈滋養(yǎng)的一種。這些年,寫的文字多發(fā)在QQ空間里,好友都有好評。近來,喜歡這里,有一個原因也是想有一個新的環(huán)境,寫新的類型的文章,記錄一些不為熟悉人熟知的自我。
結果是我多年前的文字被陌生的編輯關注啦。欣喜,驚喜。
我想這種被陌生人關注的原因只有一個:文字足夠吸引。這對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肯定和認可。我想,我會在寫字的這條道路上繼續(xù)下去,用文字記錄心情,用文字記錄生活,與心靈對話,有文字陪伴,有雅有品。
今天是個好日子,特此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