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簡介
曾經驚艷世人的紀錄片《地球脈動》,再次由來自BBC的制作團隊傾力奉獻出最新的第二季。在這一季里,觀眾們將繼續見證地球各個角落動物、植物平凡而精彩的生命瞬間。本季總共六集,分為島嶼、山脈、叢林、沙漠、草原和城市,樹懶、巨蜥、狐猴、海鬣蜥、帽帶企鵝、雪豹、金雕、蜘蛛猴、美洲豹……大自然的神奇之手創造的萬千生物以其各自的習性自幼生活在生身土地之上。他們順應著嚴苛的自然環境,頑強追逐著明日的朝陽。然而人類肆無忌憚的活動則侵蝕著其他生物的生存環境。
它們渺小而偉大,通過BBC的鏡頭,生命的光輝得以放大,閃耀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l 筆記
第1集?Islands(海島之遠)
偏遠的島嶼為地球上一些最奇怪和最稀有的生物提供了避難所。這種罕見的三趾樹懶在田園詩般的加勒比海島上享受著和平的生活,而筑巢的信天翁在沒有天敵的環境中茁壯成長。但是島嶼生活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年輕的海鬣蜥必須在從沙中孵化的那一刻,逃離致命的賽手蛇的攻擊。在亞南極的扎沃多夫斯基島上,生活變得更加極端。每天,150萬只企鵝都有可能被海浪沖擊,因為它們試圖在島上生存。
那些荒野地區從未像今天這樣脆弱又珍貴。
只有幾百只侏三趾樹懶現存于世。
科莫多巨蜥是地球上現存的最大的蜥蜴。
冷血的爬行動物只需食肉哺乳動物十分之一的食物就能存活。
在巨蜥的社會中,體型決定了一切。
馬達加斯加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島嶼之一。
如今,依然有由于火山爆發而形成的新島嶼。在過去的五十年間,共有十座新火山島形成。
海鬣蜥可在水中屏氣長達半小時。
蛇的視力并不好,但它們可以感知到物體的移動。因此,如果海鬣蜥的幼崽能夠保持不動,興許就可以躲過蛇的感知。
腺果藤樹也被稱為“捕鳥樹”。
圣誕島的紅蟹行軍是地球上最為壯觀的自然景觀之一。
與世隔絕的生物種群或許能在相對平靜的環境中度過數百萬年,但當新的挑戰突然降臨(如外來物種入侵),它們會難以應對。
近年來滅絕的物種當中,約有80%都是海島生物。
扎沃多夫斯基島是世界上最大的企鵝棲息地。
島嶼或許看似偏遠又微不足道,但它們是地球上一些最珍貴物種的家園。
前往扎沃多夫斯基島拍攝是本系列中最為英勇的遠征。
在扎沃多夫斯基島,十分鐘內就能經歷四季。
第2集?Mountains(群山之巔)
大山脈是地球上最壯觀的景觀之一,但它們是不可容忍的居住地,只有少數動物具備在極端海拔生存的條件。山里的動物是世界上最難以捉摸的動物之一,而這部電影為他們神秘的生活提供了獨特的和親密的一瞥。當一個母親和幼崽被困在兩個敵對的雄性之間時,就會看到四只雪豹聚集在一起。當他們與灰熊一起跳舞的時候,它們會與樹木一起跳舞,以摩擦它們的冬天的皮毛,并在歐洲白雪皚皚的山峰上翱翔。
世界上海拔超過八千米的高峰寥寥可數,且全在喜馬拉雅山脈。
羱羊會選擇最陡峭的懸崖來撫養后代,因為這里很安全,掠食者無法觸及。
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最高峰。
在冬天,即使是金雕,也得幾乎完全依賴腐肉。
在北美洲的群山之上,每年都會發生數千次雪崩。
在夏季,一只成年的熊僅靠進食植物就能增重180公斤。
每只熊都有自己最愛蹭的樹,并且愿意長途跋涉去找那棵樹。
在安第斯山脈,短短三十年內,部分冰川已經消減了一半。
雪豹非常稀有,40平方英里內也只有4只。
公豹往往會殺死不是自己后代的幼崽。
高山動物都掙扎在生存的邊緣。
第3集?Jungles(叢林之森)
叢林提供了地球上最豐富的棲息地,神秘的高戲劇性的世界,在這里,不同尋常的動物試圖在地球上競爭最激烈的地方生存。在茂密的地下世界里,忍者蛙與黃蜂和飛龍蜥在樹間翱翔。在馬達加斯加的森林里,特技飛行表演跳躍著,而叢林之夜隱藏著奇怪的真菌和黑暗的生物,它們從來沒有被拍攝過。
叢林就是伊甸園。它覆蓋地球表面不到6%,卻是半數以上植物和動物的家園。
三分之一的蜘蛛猴因高空攀爬時跌落而夭折。
一樹不容二蜥。
在叢林中,只有2%的陽光能到達地面。
一棵大沙盒樹上就棲息了上千棵其他植物。
叢林是地球上最富饒的地方,因為它能制造自己的氣候。
水豚是世界上最大的嚙齒動物。
美洲豹是殺手中的殺手,連凱門鱷都能獵殺。
真菌與植物不同,能在黑暗的森林地表茁壯生長。
馬陸無法看到紅光。
第4集?Deserts(沙漠之荒)
世界上的沙漠是極端的土地,迫使動物想出一些巧妙的方法來應對敵對條件,從而引發了地球上最令人難以置信的生存故事。驕傲的沙漠獅子是如此饑餓,以至于冒著獵取長頸鹿幾倍大的危險,而雄性沙雞每天會飛120英里到最近的水坑,并死而死以為小雞收集水。第一次拍攝時,一只小蝙蝠確實與世界上最致命的蝎子之一作戰,在馬達加斯加,人們從未見過蝗蟲成蟲的圣經比例。
沙漠覆蓋了地球三分之一的陸地。
長頸鹿抬腿一踢,便可殺死一頭獅子。
獅群的追捕大多會以失敗告終,在沙漠地區更甚。
栗翅鷹是唯一會結群捕獵的猛禽。
秘魯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
沒有一種生物能比蝗蟲更迅速、更徹底地利用沙漠變綠這一轉機。
規模如此龐大的蝗蟲群,大約每十年才會出現一次。
對許多動物而言,熬過艱苦時光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停地遷徙。
有時,母象能將象群帶至它們幾十年來都未曾前往的一處小水坑。
每年,超過5萬平方英里的草地和農田會化作荒蕪的沙塵和巖石。
聯合國與BBC通力合作,卻最終不敵一片小水洼,這真不可思議。
第5集?Grasslands(草原之茂)
草原覆蓋了所有土地的四分之一,支持著野生動物的大量聚集,但為了在這里生存,動物必須忍受地球上最惡劣的季節性變化。從亞洲怪異的西貢羚羊,到巴西的巨型食肉動物,草原動物已經以不同尋常的方式適應了這些極端。在被洪水淹沒的奧卡萬戈,獅子在史詩般的戰斗中,在大草原上捕食一頭令人生畏的水牛,捕食者利用大象來幫助捕捉昆蟲,在寒冷的北部苔原上,馴鹿開始在饑餓的北極狼的陰影下進行大遷徙。
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是草地。
象草是世界上最高的草。
歐亞草原是地球上最大的草原。
高鼻羚羊的鼻子可以嗅到數百英里外新鮮草場的芬芳。
草原一年所需的雨水有時會在頃刻間一起落下。
體型最大的公牛不會逃跑,它們并不懼怕獅子。
草有一種非凡的能力,倘若條件適宜,它能在短短數天內就完成從發芽到開花的全過程。
巢鼠很少會到地面活動。
灰頸鷺鴇是世界上最重的飛行鳥類。
鴕鳥是最重的鳥。
切葉蟻收割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草。
大食蟻獸每天能吞食兩萬只昆蟲。
美洲野牛那厚重的毛皮能隔離零下七度的嚴寒。
草原上的所有生命都依賴于季節的更替。
北美馴鹿出生才一天,就跑得比奧運短跑運動員還快。
經歷了洪水、火災、冰霜,草依舊蓬勃生長。
草原上有著最壯觀的野生動物群。
在所有國家公園中,卡奇蘭加國家公園里人類被野生動物殺死的案例是最多的。
母水牛一旦感覺到危險,就會發動攻擊。
在卡奇蘭加,水牛致人死亡的事件比其他動物要多得多。
沒有什么比犀牛尸體更吸引老虎了。
野生世界的動物也喜歡保有隱私。
第6集?Cities(城市之秘)
城市的生長速度比地球上任何其他棲息地都要快。它們似乎不太可能成為動物茁壯成長的地方,但它們可能是一個充滿意外機遇的世界。豹子在孟買的街道上徘徊,在紐約的摩天大樓里獵捕獵鷹,一百萬椋鳥在羅馬上空表演壯觀的空中舞蹈。在焦特布爾,葉猴被尊為宗教神靈,在哈拉爾,當地人與野生鬣狗和睦相處。然而,許多動物在城市叢林中掙扎著應付。作為這個環境的建筑師,人類是否可以選擇建造既為他們又為野生動物的家園?
在印度的焦特布爾,人們將長尾葉猴與印度教的神猴哈奴曼聯系起來,并崇拜它們,給予它們所有能食用的食物。
對于動物而言,生活在城市的好處巨大,只要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態位。
紐約市有著地球上密度最大的游隼巢穴。
在孟買過去的25年中,花豹在這里攻擊過近兩百人。
冬季的羅馬,每天都有10噸的椋鳥糞如雨點般落到地上。
浣熊是機會主義者,并且非常喜歡探索。
恒河猴不但聰慧,還厚顏無恥,這是它們能在人類的主場打敗人類的關鍵。
鬣狗或許是地球上最為臭名昭著的動物。但在印度的哈勒爾市,它們與人類的關系卻是全然和平的。
迄今為止,原鴿是在城市生存得最為成功的鳥類。
在野外,光左右了一切生物的行為。
只有很少一部分動物能找到與人類和平共處的方式。
每十年,就有一片相當于英國國土面積的地區消失在鋼筋水泥所鑄成的叢林里。
如果我們愿意綠化我們建筑物的外墻和屋頂,就能為野生動物創造一片豐富而廣闊的棲息地。
我們當然有責任竭盡我們所能,在這顆星球上創造出一片家園,不僅是為我們自己,也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l 短評
在動物的世界,每天都要為生存戰斗。有時僅僅是為了一塊領土,一口食物,一口水,就必須以死相拼,以命相搏。
骨瘦如柴的母獅,為了把辛苦捕獵來的食物都留給孩子,獨自與幾只強壯的大型公獅廝殺,全身血痕累累;冰雪世界的帝企鵝,為了給剛出生的小企鵝取暖,能不吃不喝不挪地的在南極的風雪中站立四個月,直到配偶穿越數千公里的冰雪找來食物,才能稍微松一口氣;莽莽大漠里的沙雞,在60多度高溫的灼熱沙漠里,每天飛翔200公里為小雞取水,一路強敵環伺,隨時可能斃命,可是它們日復一日冒著生命危險,從不退縮。
看那拖曳著修長的尾羽,輕盈掠過藍天,比彩虹還驚艷的飛鳥;
看那健壯,修長,登臨于群山之巔,比天神還要俊美的雪豹;
看那龐大,沉默,潛游于最深的海底,比遠古巨獸還要神秘的藍鯨。
數以億萬計的血肉之軀,它們的美,它們的力量,它們的意志,最后,都化為塵土,歸于大地。而生生不息的,唯有地球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