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現在的自己,怎會有未來的蛻變。
一、那些比你差的人,你們之間真正的差別是什么?
小金是我班的同學,在別的同學眼中他是個特立獨行的人。他不喜歡的課從來都不去,哪怕不給學分 ,他在學校不給假的情況下還要堅持去外面實習以至于回到學校還要還他實習期間欠學校的“債”。
我喜歡跟他交流并不是因為他獨特的行為,也并不是因為他有太多羨慕的目光。僅僅是因為想通過這個不走尋常路的家伙身上了解到一些自己想知道的或者還不知道的事情。
通過交流我知道他將來要去互聯網公司,崗位偏運營方向。我當時雖然不太了解這個領域,但是我卻有好多問題,我問他什么是運營?運營什么?他總是很興奮的給我講很多很多,聽得懂的,聽不懂的我也都一一記錄了下來,你若問我為什么要記錄?我想我是回答不出的,好像認真的把自己當成一個采訪員了吧。
慢慢的我發現他是一個非常擅于講的人,雖然有時顯得并不是那么有邏輯。
我是屬于在學校專心讀書的那種,各種書,各種讀,雖然有時候并不清楚讀這些書會有什么用,但還是堅持在讀。有一天我問他你經歷那么多,出去實過習、學校里逃過課、參加過比賽等等...那你認為那些比你差的人,你們之間真正的差別是什么?他的回答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1.你可能是一條咸魚
他說談夢想并不可恥,可恥的是那些不敢談夢想甚至沒有夢想可談的人。
從時間的角度來說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每個人走的方向不同。但是往往拉開差距的就是你選擇了什么樣的方向,如果你選擇走出去實踐,那屬于主動學習,你選擇在校讀書那屬于被動學習,但不管怎樣這個方向沒有錯誤。如果,你選擇天天打游戲、搞對象、玩麻將...這個現在看起來很刺激,但是將來終究要還債。
你可以不必在意我說的,但請你觀察一下身邊人到底多少是咸魚?試想他們的未來會怎樣?
2.你可以不改變,因為沒有人可以說服你改變。
我始終認為一個人脫變是先從內心開始的,是自己先意識到問題的存在然后再去尋找具體的方法策略。
對牛彈琴,不是牛蠢,而是你蠢。不要在不值得的人上花費一分一秒,因為一旦接觸那頭“牛”你就會慢慢變蠢。
所以如果你意識到問題存在,那就快去做出改變,不要被別人當成“牛”對待。
3.你我協作,咱們的價值是對等的
BAT不會平白無故的幫助一家創業公司,一家創業公司也不會平白無故的被BAT幫助。想要獲得幫助怎么辦?你得提供相應的價值作為回報呀!
公司如此,人也一樣。不要指望一個人會幫你很久,相信我,他只會幫你一陣子而不是很長一陣子。
要想在未來某個領域里立足必須要具備提供相應價值的能力。
二、你認為自己做的還可以,你的好朋友是怎樣評價?
大多數人都有一種自我滿足感,這種感覺不會讓你變得更好,只會阻礙你的進一步發展。
好朋友就像是你前進路上的指明燈,時刻會撥正你跑偏的方向。
那些經常夸贊你做的好的人,你要小心了。也許他們并不懂你在做什么或者并不知道什么叫做好只是一味的說認為你想聽的話,這樣的朋友算不上好朋友。
我的同學小婷,她說她以前特別喜歡看媒介信息,什么今日頭條、一點咨詢、36氪等等。她身邊的人也經常稱贊她知道得好多呀!讓她產生自己真的很不錯的錯覺。以前每當她看過各大平臺信息之后,她總愛說你看這家發生了什么什么事,那家又拿了多少多少融資...但后來發生了一件事讓她覺得她對所謂經常看的信息也是一知半解,并不知其精髓。
那一件事來自于她好朋友的一個建議:
她的好朋友說新媒體將現代人淹沒在表層信息和通俗娛樂的信息洪流之中,人們每天在接觸媒介上花費打來那個的時間和精力,降低了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你在讀,在看,在聽,在思考,可是,你卻把獲取信息的過程當作行動的替代品。你有知識,有興趣,也有關于今后各種打算,卻總在一次一次實踐中受挫。
過渡沉溺于媒介提供的信息中,會不知不覺失去社會行動力,滿足被動的知識積累卻毫無所獲。
從那以后小婷開始反思自己,檢索自己,我真的有那么好嗎?
三、每天的24小時里,你忙碌的時間都在做些什么?做成了什么?
你也許聽過千遍一萬小時理論,聽過千遍應做重要不緊急的事,聽過千遍成功來自于刻意練習,但聽后仍然沒有屁用。
為什么?
你有沒有認真想過為什么?
大多數人說是因為你沒有實踐。
其實并不是因為你沒有實踐,而是因為你做了沒有價值的事情。
如果我現在讓你回憶一下昨天你做了什么?前天你做了什么?上周你又做了什么?
我想你可能很難回憶起來。
為什么回憶不起來?就是因為你做的事很瑣碎而且沒有任何價值,所以才容易被遺忘。
所以你應該怎么做?!
談到時間,其實時間對每個人來說并不算是最寶貴的,因為時間本身就不屬于你,你控制不了時間的,你能控制的只有你自己。就像李笑來老師說你能控制的只有你的注意力,注意力才是當今最稀缺的。
把注意力放在有價值的事情上才應該是你每天忙碌的。至于能做成什么?不如來個實驗,給自己一個月的時間去完成一件之前一直想做而至今沒有做好的事情。
說不定這次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