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日閱讀習慣之69/100)
第五誡 只求發(fā)展,漠視商業(yè)道德
如果你取得成功而又不違背原則,那么這種成功會更持久。
得到他人信任,不是讓人害怕,也不是讓人愛戴,而是要得到別人的信任。于人如此,對公司也是一樣的。所有公司最后的生命線都是信任問題:顧客要相信企業(yè)生產的產品正如它所許諾的那樣好,投資者要相信公司的管理層是有能力的,員工要相信公司的管理者能夠兌現承諾。
腐敗之所以在我們的社會里變得越來越普遍,是因為整個社會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不文明,大家對于別人糟糕的行徑也見怪不怪了。
破窗理論——如果一座建筑物的窗戶玻璃杯打破了,過客很久也沒人把它修好,行人就據此推斷,這是個無人關心、無人管理的地方,于是很快就會有更多的窗戶被打破。這里沒人在乎,打破一個窗戶也不會有人說什么,多打破幾塊玻璃也沒事,沒關系的。
商業(yè)環(huán)境的破壞也在經歷著玻璃窗同樣的命運。人們往往忽視了道義上的小漏洞。
篡改數據也是漠視商業(yè)道德的一種行為。人們都喜歡得到別人的認可,但是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染上沽名釣譽的社會通病,也不要越過社會法制和道德的底線。人性中的可貴與脆弱其實只有一墻之隔,人們既可以挺直腰板成就一番偉業(yè),也可以就此沉淪。2007年的次貸危機,人們甚至偽造抵押貸款證明材料,而官員們其實早就知道這種伎倆,而且很多人都這么干。但是對局面的錯誤判斷和一些人膽大包天的犯罪行徑是這次次貸危機的重要誘因。
其實生活和工作一樣,不存在什么商業(yè)道德,有的只是道德而已,你的生活和而工作各個方面并無斷層。
第六誡 不用心思考,對該做的事情一知半解
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機器會不會想問題,而在于人會不會想問題。海量信息會將人淹沒。信息過載的感受也越來越深刻,而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交流的溫情卻漸漸淡卻。
如果不加思考就攝入海量信息,至少會產生以下問題:
01信息沖擊綜合癥——大腦的極限
信息轟炸會讓人感到疲倦,專注于工作的能力大為下降了。高科技沒有把我們解放出來,讓我們能精力更集中地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相反,它讓我們剛到應接不暇和精力枯竭。
高效溝通一定是建立在合理的架構之上的,在關鍵的節(jié)點上,必須由某種合理的導向來讓信息朝著正確的方向流動,從而為正確的目標發(fā)揮效力。
如果你想失敗的話,那就不要花時間去思考;如果你想取得成功的話,那么就好好花點功夫去思考。思考時你對自己的公司、職業(yè)生涯和人生的最好投資。
02 未經消化的數據會掩蓋事實
我們并不能對自己所觀察的現象百分之百確信,因為我們的測量結果收到我們自己的觀察過程的影響。每當我們說自己“知道”某件事物時,我們對自己的認識論最好是保持警惕。
真正讓我們陷入麻煩的并非那些我們根本不懂的東西,而是我們一知半解的東西。(馬克.吐溫)
有些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想看到的東西,并非事實,而是我們認為能代表事實的數據而已,或者那些我們想讓其代表事實的數據。有一種心理偏見叫做肯定的陷阱,它指的是我們努力想證明自己的觀點,而非找出自己觀點中的錯誤之處。
03不花時間去思考是愚蠢至極的做法,有時候還會很危險
為團隊的安??紤]的重擔不應該落在士兵頭上,而是應該落在領導頭上。我們一旦興沖沖地想去做某件事,就很難停下自己的腳步了,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往往會有群體思維傾向。
多數經營不會產生什么嚴重的影響,但是每一次失敗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反思的良機,能很好地總結失敗的根本原因。當然有時候為了逃避,人們也許會找個替罪羊,找個借口或是懲罰別人,這樣子的話,當然是不需要再分析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