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2017-05-20 小蕎 小蕎居
——這是小蕎原創的第71篇文章——
愛我你就抱抱我
林妙可 - 經典少兒歌曲
“媽媽,我多想再來一次啊!”
合唱之后,第二天早上準備上學時,女兒開心地說。顯然,她對學校舉辦的“紅五月”合唱大賽,念念不忘,雀躍不已。
一個活動,“后遺癥”很多!
演出是5.18晚上,表演結束后,和同學一起回來觀眾席;位置不夠了。當晚家長多,座無虛席。座位被我占著,見我有起立的動向,她慌忙說,“你坐你坐,我蹲著就行。”立馬,蹲在我的前面。后被同學拉著一起擠擠坐了。她們之間也不會太吵,都蠻認真地看臺上其他班級地合唱。
“我們先走嗎?”見其他班級有同學和家長一起走了,我也隨便一問。
“同學們都在,我怎么可以走呢!”答案是否定。否定背后,我聽出來---同學友誼、班級感。集體行動,團隊認同,小樣,這孩子!
結束后,和同班幾個媽媽們在校門口等候。同學們回教室集中,班主任老師總是這么有方法---活動之后,及時總結。給孩子們點播,好的堅持,不足的加油。
陸續散開后,才見女兒氣喘吁吁地出來。“媽媽,本來早。我把校牌落教師了,有跑回去拿,熱死了!”
“今天一定有好多同學都忘記校牌了,因為我們換演出服。”熱乎乎地說著;猛地,又小跑上前,“李xx,你有沒有帶校牌啊,好多同學都忘記了。”同學說帶了,她一起的爸爸媽媽都笑了,連著說謝謝。
初夏的夜,和風恰暖。如今晚女兒的姿態,怡人。
一起走幾步上車。嘴里,依舊是噼噼啪啪地回憶,才剛結束,回憶就那么多那么甜.....
“媽媽,剛才上臺前,其實挺緊張。我和吳xx(一起拉二胡的同學)說,我們不緊張,一定要笑。”
“上了臺就不緊張。媽媽我一直笑,背也比平時挺直好多。”
“我覺得是我最好的一次。”
......
喋喋不休,很多很多。她沉浸在演出頻道,不能自拔,我也不想“救”她,任由她,天真爛漫,享受自信、嗨皮的當下。雖然不見,可是生動地感到,后駕駛室,那個女孩子---閃閃的眼神、跳躍的思緒、自我的嘉許!
這就夠了。
回家后,喝上一瓶酸奶;又開始仔細翻閱班級微信群里的家長直播,看到那么多大拇指她激動,看到微視頻她纏粘,看到照片、看到鼓掌她心花怒放。
她總結了好多經驗,仿佛---這一夜,她又上臺階了。她明顯地被自己的表現打動,加上大人的點贊,她極度自信開心。
我也應景,準許她今夜無眠---只要她愿意。她在客廳跳舞,她重新播放《香格里拉》---今晚,她和她的同學一起的杰作!
躺在床上,還聽著《香格里拉》。她仿佛分享完畢,愿意獨處,享受自內而外的喜悅---對自己的認同!自豪、自信,那是她自己的突破,切身感受的突破,給她無限的自信,---我知道,這一刻,不需太多,和她一起,感受幸福,即可!
我的微信朋友圈,點贊已經潮百了;就連她素不出面的小表哥也出來贊了。靈機一動,打斷她一個人臥室內的“狂歡”,悄悄走近,遞上一大堆的贊,重點突出地,點名小學老師點贊、合唱團老戰友爸爸點贊......
末了,送上一句“溫馨提示,晚上睡覺不要唱香格里拉哦!”逗她一下,逗逼里,傳遞著我著媽媽無盡的欣賞和愛。她懂的,此時,她大門敞開。
坐在書房,我也小小結---這一次,女兒自己接受老師的任務:給班級合唱《香格里拉》添色,加上二胡笛子合奏。二胡是小學的,初中后沒有續學。接任務后,她和吳xx同學一起,每周日上午7點30分去老師家重溫。期間,我曾經好幾次提醒,“如果覺得忙,可以自己和老師說。”她說,“不行,答應了怎么可以不干。還有班長笛子也合奏的呢。”就
這樣,堅持了六七個星期的周日,她,也堅持了自己的堅持。
夜深,細數女兒的“優秀”,乍還那么多那么多!道不盡,說不明;我愿意,慢慢品讀,慢慢“挑逗”。有時候,孩子的閃光點,埋伏著,她不之,爸爸媽媽也不知;在事件的發生里,才會隱隱現,我愿意用心地去發現,去挖掘,去激發,去發現,發放大,爸爸媽媽們,這可是一項小投資、大收益的投資啊,但投資周期,蠻長,讀懂她時,你我已經是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父母了。
瞧瞧,這合唱的”后遺癥“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