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與鐵血戰士系列游戲回顧(2)
老怪物賽車,無論哪邊贏,被開罰單的都是人類
2016-09-19 08:00:00
藥莢s
本文系用戶投稿,不代表機核網觀點
導言:伸縮腕刃、肩炮、隱身、酷炫的裝備配上瀟灑的動作與一頭長發,再戴著那頗為拉風的面罩。Predalien(國譯鐵血戰士)在形象上的設計要比具有抽象藝術的ALIEN要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而其游戲的內容相比于異形系列較為豐富的游戲類型,幾乎只有ACT與FPS兩種玩法。顯然也更為適合這一主題“原始殺戮”的風格。這次就簡單為各位介紹一下Predalien及其衍生外傳【ALIEN VS. PREDATOR】的主題游戲。
Predator
Source the Software House Ltd / 1987 /?Commodore 64
Klon / 1988 / FC
以電影P1為原型制作的平臺ACT,前者相比較在場景和人物的還原上更為接近電影版,甚至還可以見到經典的剝皮戰利品。武器也比較正常些,玩家還可以使用到旋轉機槍。
而FC版如果看過“噴神”的介紹應該會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作為電影改編的游戲與原作的關系完全沒有體現出來,阿諾的形象與電影相去甚遠不說,游戲中的敵人也是不知道哪里借來的,最終BOSS的鐵血戰士居然只是一個會飛的頭顱。而身為一款動作游戲無論是戰斗還是平臺跳躍都十分無趣,失衡的難度與糟糕的手感讓頗為漫長的流程越發艱苦,最后通關時玩家幾乎得不到一點滿足感。
FC版一個較為特別的部分是其在平臺ACT之外還有一個強制卷軸前進的模式,也以算作獎勵的加分關卡。
左為Commodore 64版,雖然細節看起來比較粗糙但環境元素更加豐富
Predator2
Teeny Weeny Games / 1992 / MD
如果說電影第一集的成功是那貫穿于整個過程的殘酷廝殺與原始狂野,那么將舞臺轉到了城市中的續作在沖突性與故事深度上有了一定的進步(不過也失去了自身的特色)。
與前作一樣同時擁有不同主機上各自的版本,除了一款光槍射擊便是MD上面這部主視角射擊。與許多該主機上的同類一樣具有濃郁的街機風格,適合閑暇時解悶,卻對于節奏與游戲深度缺乏打磨。關卡上倒是與電影的劇情能找到一點的聯系,加分道具都是搜刮毒品等罪證也和主角身份配合得很好。
玩家主要的任務是解救關卡中散布各處的人質,但是如果時間拖得太久,畫面上方就會出現鐵血戰士使用激光炮殺死人質,超過一定數量就會失敗,“GAMEOVER”畫面還蠻獵奇的。
YOU DIE
Alien vs Predator: The Last of His Clan
Activision?/ 1993 / GB
應該是第一款AVP主題的相關游戲,這個點子初現于電影背景,誕生于衛生間,成型于漫畫。于1991年由“黑馬漫畫”推出開始推出一系列作品。
本作是GB上的類銀河戰士作品,個人覺得GB上的動作游戲除了部分高水準開發的作品,其它的都玩起來體驗很糟。本作幾乎占據大量畫面的人物比例讓本來就帶有點迷宮感覺得關卡更為難熬。本作在對付異形的同時還需要破壞掉卵,最終玩家將會面對異形女王。
Alien Vs. Predator
Jorudan Co / 1993 / SFC
雖然同為清版ACT,但與卡普空在街機上的經典作品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干澀的打擊與生硬的動作,只有一個可用角色且招式數量也很少顯露了其粗糙的開發水準。最大的亮點應該就是出場的敵方BOSS:蛇異形、蝙蝠異形、猿異形。
這些其實都是當時玩具廠商推出的一系列主題玩具的各種魔改異形,甚至為了推廣這一系列玩具還出版了一套主題漫畫,而且還是作為電影“異形2”的平行世界后續劇情(在這一世界線,雷普利和第2集的幸存者都活了下去,還和新的同伴組建了一支專門處理異形事件的超級英雄小隊.........)
漫畫版,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低齡向的異形.........
Alien Vs Predator
Capcom / 1994 / 街機
可能許多人對于AP的了解多數來自于2001年的那部電影,但其實早在90年代就有有了拍攝該主題電影的計劃了。94年卡普空推出的這款街機游戲其實正是當年的電影劇本草案之一(照這游戲的表現,可能得用“復聯”級別的陣容才拍的出來)。
對于卡普空哪一部街機清版最好可能會吵上好久都沒有定論。那時卡普空每年都能推出一部同類中最頂尖且頗具創新的作品,每一款都是能帶給玩家長久的樂趣。與前幾部主打高速移動不同,加大了人物比例與敵人數量的本作可以說是進攻頻率最為激烈的一部。兩位鐵血戰士擁有極為夸張的攻擊性能,兩個身位的距離和高效的連擊手段,配合強大的跳躍能力使得新上手的玩家也可以玩的十分爽快。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兩位人類角色,較差的移動能力與攻擊性看上去不太好上手。但這兩者恰恰是高手們的最愛,更具深度的招式與獨特的操作風格可以看出卡普空在這兩人身上花的心思不比鐵血的少。另外一個比較有趣的是女主角其實是卡普空最早的清版ACT“快打旋風”里的凱的后人,在游戲中她使用的戰斗技巧就是“武神獄鎖拳”。
本作的畫面出色,手感與系統深度也極其優秀,多人合作的挑戰性也很高。可以說在動作類型的A/P所有游戲中本作是當之無愧的最佳作品。
Alien Vs Predator
Rebellion Developments / 1994 /?Jaguar(美洲豹)
應該是最早的一部第一人稱射擊AVP,在最初就確定了可以選擇3種族的傳統。占據了半個屏幕的信息界面雖然影響了感觀,但也頗具特色。
Aliens Versus Predator(含Aliens Versus Predator2及其資料片Primal Hunt)
Rebellion?/ 1999 / PC
本系列應該是最著名的FPS版AVP了,許多當時國內的玩家應該也有不少人接觸過。后續的兩部作品分別由“Monolith Productions”與“ Third Law Interactive”各間隔1年后負責開發,相對來說在劇情和可玩性上有了不小的進步。尤其是資料片跨越長達500年的時間線頗具水準。另外在多人對戰上面可以同時使用4種勢力對戰也十分有趣(除了主線3大種族,還有專門被揍的傭兵組織)。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異形在多人對戰中一開始是以抱臉蟲出現的,你必須設法去寄生其他玩家完成進化才能慢慢強大起來。不過即使不進化抱臉寄生也是具有秒殺特性的,嚴格來說這比任何死法都容易令對面抓狂。
Aliens Versus Predator: Extinction
Zono / 2003 / PS2
破天荒地選擇了即時戰略類型開發的作品,3個種族的區別令人想到了“星際爭霸”。可惜本作并沒有PC版,在主機上的操作也十分不方便。
Predator: Concrete Jungle
Eurocom Developments / 2005 / PS2
發售于PS2后期,雖然異形也有客串出場,但其實主要的焦點還是集中于鐵血戰士。雖然當時已經有[戰神]這樣的優秀作品,但本作的水準還是典型的歐美ACT:難度失衡,關卡隨便,手感糟糕......除了演出效果還不錯之外作為ACT各方面都不及格。
不過如果能勉強忍受的話,玩家還是能滿足扮演鐵血戰士的樂趣的。除了能使用各種招牌裝備外,人物在移動時也做得不錯,攀爬安全扶梯或是獵殺人類時的動作令人印象深刻。
Aliens vs Predator: Requiem
Rebellion / 2007 PSP
電影的附屬品,整體印象與前面那款有幾分相似。無法使用鐵血異形令人十分遺憾
順便一提在手機上也有不少異形與鐵血戰士的相關游戲,其中一款AVP素質居然還比這部還好一點點。
Aliens vs. Predator
Rebellion / 2010 /多機種
本作的開發組Rebellion 在01年左右開發兩款FPS,算是國內不少玩家最早接觸的AP游戲
而2010版則是迎合主機版為開發重心。本作當初賣相極好:DX11首批支持,強化流行的多人對戰,請來主教的演員客串,宣傳時展現出的有別于傳統FPS的玩法。可以說是AP這一主題系列里最有3A游戲的氣質了。
發售后的媒體評價并不高,而玩家反應倒還可以。出色的畫面和終結技的暴力演出在當下也很養眼。獨特的操作與近戰系統玩起來也很有意思。和過去只是把界面和武器區分的做法不同,本作3個種族的性能與操作有非常大的分別。
本作的近戰系統十分有趣,戰斗圍繞著核心的“猜拳”規則:防守擋輕擊→重擊破防守→輕擊斷重擊。一次完美的攻擊可以直接將對手打出大硬直(AP這時可接終結技),在射擊之外又讓戰斗多了點格斗游戲的氛圍。為主機開發而調整的手感使其手柄體驗優于鍵鼠,近戰時自動追瞄加上出色的打擊感十分爽快。整個單機流程的體驗很好,異形2的影迷能在人類關得到許多的樂趣,長度和關卡設計也是3線里最厚道的。
而在P路線時可滿足玩家外星獵手扮演欲,序章在叢林間追擊人類以及與異形群斗毆很過癮,精心設計的移動系統B格十足,算是現今游戲中做得最好的Predator。異形的設計就有點單調,只為多人而設計的性能使得進行單機部分時缺乏新樂趣。初期你能找到完全異于過往FPS的操作體驗,各種殺戮手法也很刺激。但到后期沒有任何新要素,伴著不斷提高的難度令人無力繼續。
本作的“終結技”甚至比新DOOM還要殘暴(但是也過于拖泥帶水)
“Soon the hunt will begin”
人人都喜歡怪物,殘忍、丑陋、神秘兮兮的外來之物在無數的文學產物中一直擁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而無論是手持冷熱兵器在怪物入侵之時力挽狂瀾,還是扮演殺戮者滅絕人類都能滿足人們的獵奇欲望。再加上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殺死它們,都不會產生現實意義上的負罪感。只要人們還需要偶爾在幻想之中品嘗血腥,這些扭曲的怪物就永遠不會擔心自己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