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超市近來因為有賣豇豆包而變得可愛起來。
豇豆包還是姜豆包我始終沒弄清楚。比普通的紅豆要大一點的暗紅色豆子,蒸得軟軟的,搗碎,拌上豬油,放糖,又不必太甜,然后像包子一樣包起來。吃的時候會噼里啪啦地掉渣。
做姑娘的時候,母親包過兩次。一次是嘗試,大約是為了過年,臘月二十八按我母親家風俗必須要蒸鍋包子,于是買豆,泡豆,用蒜臼子搗搗搗,就忙活開了。我母親是個不肯在廚房多費心思的人,能包豇豆包我已經很驚奇,又香甜可口很好吃,更是謝天謝地,于是和弟弟兩個一起吃了又吃,又吃又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包得不太成功一一豬油放少了一一餡料不凝合,但是我和弟弟依然吃了個精光,抹抹嘴,等待著第二年。恰在此時,一個闊親戚給了我們一些魚肉之類的年貨。母親無以回贈,就又包了一鍋豇豆包,用白色的包袱皮包起來,讓我給親戚送過去。那時我十六歲了,雖然不諳世事,但也知道這笨重的禮物于禮尚往來并不適宜。雖然包袱墜得我累彎了腰,但人家肯定不稀罕。一邊走一邊就很泄氣,可又不能不去,總要幫母親還了這份人情債。
敲門,腕上像吊了千斤墜,抬起來放下,又抬起來,又放下。心里不情愿,又無奈,于是暗暗發狠,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掙很多很多錢,絕不再以窮親戚的身份敲人家家的門。
后來還真考上了大學,給父母帶了些光彩。只是母親好像忘了包豇豆包這回事,我和弟弟再也沒有吃過。而我成年后居然變成了一個和母親一樣不愿呆在廚房里的女人。
令人驚喜的是超市里賣的和我記憶中的味道一模一樣,不太甜,吃的時候要接著碗。女兒和我都愛得不得了。改日要買幾個給母親送去,不知她可還記得當年她還做過這等好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