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在萬病在!濕氣是中醫列為健康的頭號殺手的。萬惡源于濕!千寒移除,一濕難去,濕氣黏貼,猶如入面。
養生就是一個排毒的過程諾貝爾生理學獎貨得者說。而濕氣就是我們身體內的毒素:而濕氣又會引起很多的疾病。真正導致疾病的原因不是細菌,和病毒。而是體內各種毒素累積形成的毒垢。
【一】濕:遇寒則為寒濕
【二】濕:遇熱則為熱濕
【三】濕:遇風則為風濕
中醫認為 “濕氣”是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因為環境和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因素,每個人體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濕氣。濕氣不除,睡再久也睡不夠,而且會引發各種疾病。
1800年前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饑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用熱藥就可以直接對治。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真正的寒癥并不多見,主要是以濕邪為主。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
《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輸液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我們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濕氣五級危在旦夕:什么是濕氣五級?下面一圖告訴你:
一級寒濕:在表皮
癥狀:皮膚騷癢,長濕疹
二級寒濕:在肌肉
癥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酸乏力,關節酸困
三級寒濕:在骨骼,即是骨寒濕
癥狀:肩周炎,頸椎病,肩痛 .硬,腰痛,風濕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寒濕:在臟腑(子宮、卵巢、睥胃、肺)
冬病夏治,養生最佳的季節是夏季,錯過一夏,再等一年
五級寒濕:在身上(腫瘤)
癥狀: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的
當體內"寒濕氣"時間長了,就容易出現身體"凝"的現象;"凝"的意思是循環慢和代謝慢;身體容易酸痛。
然后就會發生於堵,"淤"的時間長了,會怎樣?
會長瘤,長"瘤"也不可怕,怕的是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容易變異形成癌癥,這是個很恐怖的事情,那么祛濕就馬上是要做的事情了。
為什么人體會有濕氣?
一:濕氣的內因:
思慮過度,身體勞累,氣血虧虛,導致脾失健運,水液不能正常輸布而化為濕濁,或多食油膩、甜膩,嗜酒飲冷等而濕濁內生,此為內濕。
二、濕氣的外因:
淋雨下水、居處潮濕、冒受霧露等而形成,如秋冬過早晨練,長期夜晚洗澡游泳,長期水中作業,久居地下室等,此為外濕。
內濕常見于素體肥胖,痰濕過剩之人,或貪食生冷,過食酒肉,損傷脾胃。濕氣被稱為“萬惡之邪”“萬病之源”。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濕邪。人體的濕氣過重時,會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
濕氣過重會對人體造成7大傷害:
1、傷脾胃
身體濕氣重的話會傷害我們的脾胃消化功能。濕氣重會影響脾胃運轉,傷害身體脾陽,身體由此會出現消化不良。
2、傷關節
濕氣會阻滯關節,導致關節疼痛,嚴重時患者甚至會無法屈伸,所以濕氣重的患者經常會覺得頭困身重,手腳酸楚,很難難移。
3、傷身材
過多的濕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濕的負擔,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4、傷精神
“濕氣如裹”,濕氣重會影響細胞間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濕棉被蓋在人的身上一樣,會讓你常常有頭沉、無精打采的感覺。
5、傷腎
濕氣影響腎氣的宣化功能,導致水汽停滯,造成腎積水,影響性功能。
怎么來判斷濕氣?給你三個方法!
一【油】【黃】【沉】
二:就是看大便!因為濕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黏貼,大便不成形,沖不掉。,擦不干凈、等等這都是濕氣的癥狀。
三,洗漱時看舌苔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干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刷牙惡不惡心
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惡心?有些人一刷牙就嘔吐、惡心,嗓子里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干不凈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體內有濕氣的表現。
濕氣有會引發那些特征:
1、頭發愛出油,面部油亮
2、睡覺流口水、口臭、身體有異味
3、渾身無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
4、臉色蒼白,原本紅潤的臉頰不見了
5、機能衰退,對房事不感興趣質量不高
6、睡覺打呼嚕,痰多,咳嗽
7、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沖掉)
8、感到累,連說話都懶得說,沒勁兒
9、眼袋下垂,肥胖,減肥后反彈
10、陰部潮濕(瘙癢異味)菌類腐敗
11、小肚子大(常有脹氣),身體浮腫
12、耳內濕(耳禪濕)毛發粗糙,易脫落。
中槍兩條以上,說明你正被濕邪纏身!!!
祛濕妙方:
【穴位貼敷】
穴位貼敷,也是目前祛濕效果最好的一種方法,不經消化道,不走肝腎,通過刺激穴位,激發經絡之氣,祛濕散寒,補虛清熱,改善亞健康。你也可能聽過,生姜能夠祛濕,但是穴位貼敷療法,效果最好。中央衛視大力宣傳也足夠證明這個點了。
若常貼中藥穴位貼,不但無寒濕、腳氣、癱瘓等之癥,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壽,貼貼比其他方法祛濕效果要好。
如果堅持每天貼,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據統計,貼貼可以防治手腳冰涼、哮喘、腰腿酸軟無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便秘、風濕……等疾病。
【大方脈夏季養生原則】
健脾除濕。濕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氣,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們經常感覺胃口不好,容易腹瀉,出現舌苔白膩等癥狀,可以常用健脾利濕臍貼。
常會因為食物酸餿、暑熱而引起胃腸型感冒、急性腸胃炎等,需要安胃貼解暑、消炎、殺菌、和胃止嘔。
【安胃貼】
【健脾貼】
清熱消暑。夏日氣溫高,暑熱邪盛,人體心火較旺,氣陰兩虛,因此常用些具有清心火、益心陰作用的中藥養生茶飲。
【養心茶】
補養肺腎。中醫認為,按五行規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腎水虛衰,要注意補養肺腎之陰。
冬病夏治。所謂冬病夏治,即夏天人體和外界陽氣盛,用中藥臍貼配合推拿針灸等外治方法來治療一些冬天好發的疾病。
以清為宜。夏天氣溫高,人們出汗多,胃口差,吃東西更要講究衛生,不吃過多的油膩食物,多吃點蔬菜多飲水;但不宜貪涼,多吃冰鎮冷凍食品、飲料,以免損傷人體陽氣。
大方脈,大健康,時時關愛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