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加
讀吳曉波的《騰訊傳》,其實就是在讀一部中國的互聯網史,在這樣一個跌宕起伏的大時代里,作為最普通的用戶,也算是見證了互聯網的發展。
1
盡管現在做的是IT相關行業,但我接觸電腦應該算是比較晚的。那還是上了大學之后,從小縣城走到了大城市,才算是真正的解除了電腦。
那時候大學校園機房里的幾臺電腦甚至還是dos版的,我懵懵懂懂的在黑色的屏幕上輸入了幾個單詞,然后刷出了好多行更多的單詞,感覺很神奇的樣子,就是不知道可以用來做什么。也就只好用來練練打字。
不過后來事實證明,自己打字速度和準確率的飛速提高,并不是因為在機房里的勤學苦練,而是得益于聊天室和QQ的使用。那時候流行的還是痞子蔡和輕舞飛揚。由于自己并不常常去網吧,所以總有那么一點后知后覺,等到我常常去的時候,聊天室已經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QQ成為大家聊天的主流英語。
那時候基本上是聊一次天申請一個qq號,后來慢慢就固定下來了,我現在用的qq號已經十幾年歷史了,并且那個網名再也沒有改過。騰訊傳里描述的好幾個故事,記憶猶新,驀然回首都要驚訝于時光的飛逝了。
2
MSN對QQ的沖擊絕對應該還是很大的,參加工作之后,我qq慢慢用的就少了,再加上那幾年我們正和幾個國際知名的IT咨詢公司合作密切,受他們的影響流行起了MSN,就像吳曉波在書中說的,當時我們也的確有那么一點覺得qq就是小孩們玩的,不適合我們上班族。
后來不知怎么的,又拾起了qq,慢慢疏遠了MSN,直到突然有一天發現msn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這一切對于我們用戶來說,仿佛就是一個理所當然的過程,看了背后的故事才知道原來是有那么一場驚心動魄的商戰。
3
開心網的偷菜和搶車位游戲應該是從上班族流行起來的,那時候有一段時間里我們辦公室的幾位同事天天玩的不亦樂乎,到了后來有了各種外掛,自動幫你去收菜幫你去種植,頓時覺得索然無味起來。
也許就是這時候騰訊的偷菜開始流行,那才是偷菜游戲真正的爆發,老人小孩學生白領都被卷入了進去。當時就覺得,騰訊真是一個山寨大師,誰做的好就學誰,然后做的比你初創者還要好。
擁有這么龐大的用戶群體,再這么玩,誰能玩得起啊。不過后來事實證明了,也的確如此。
4
作為一個總是喜歡使用各種互聯網工具的人,我接觸微信算是比較晚的,我身邊幾個對這些新東西不怎么感冒的人都發起朋友圈了,我手機上還沒有裝微信這個軟件。
因為我一直在玩米聊,真是你的朋友在哪里你就會在哪里,因為當時我們那個小團體的朋友都在玩米聊,覺得這兩款軟件功能差不多,既然先玩了這個了,就沒有必要玩那個。
以至于后來鬧出了微信聊天要收費的風波,我還發微博嘲諷,收費的那一天也就是這個軟件完蛋的那一天。應該說幸虧沒有收費,后來我身邊的朋友都在發朋友圈了,我也慢慢的隨大流轉向了微信,淡出了米聊。
5
打敗新浪微博的,一定不是另一個微博。這話說的有幾分哲理,當年我是用了一個通用軟件,一條微博可以同時發到搜狐、新浪和騰訊三個平臺,玩了一段時間之后,我就決定放棄另外兩個平臺的微博,專心玩新浪的了。
當然后來微博也不怎么玩了,因為在微博上互動的朋友后來都轉戰朋友圈了,不過通過那次玩微博也算是認識了很多朋友,開闊了眼界。
騰訊在微博上的確沒能夠打敗新浪,而通過微信卻贏得了戰場。不過小馬哥對吳曉波說的微博戰爭已經結束的話可能有點早了,新浪微博經過一段時間的低潮,這兩年又重新回歸,也算是創造了奇跡。由于屬性不同,微博仍然會有自己的戰場。
6
通過書上的幾個小故事,回憶起了當年卷在其中的經歷,那時候應該是由千千萬萬個我這樣的用戶有著這樣的感受。可以說是我們共同見證了這個歷史。
那又怎么樣?之前讀吳曉波的另一本大作《激蕩三十年》,很多人覺得,如果回到那個看似遍地是黃金的年代,自己也能做出一番事業來。事實證明,沒有那么容易,成功的永遠只是那一小部分人。
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是這樣,就像互聯網的這20年,事后重讀當年的故事,何嘗又不是充滿了機會,只是當時人已在局中,只能被動的跟隨潮流。只有站在更高層面去觀察實踐的人,才能獲取真正的成功。
7
每個年代都是這樣。抓住當下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