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多多來我這里,她在湘潭科技大學,晚上在小區后面問了一個多小時工作,100%的門面不招短期工,工資在2800-3200之間,我們為了有工作,謊稱是長期工,于是才有面試機會,左右兩條街走下來大概有10個工作機會.
你擔心有一天會失業嗎?在今年以前相信很多人從沒想過這個問題,而今年房地產被打壓到地上不能動彈,很多人才認清現實,經濟不可能永遠上漲,還有可能一蹶不振.
如果失業了,你能怎么辦,要能有些人會說只要有能力在哪里都有工作,可現在是卡年齡,社會處在一片恐慌當中.
當代人最統一的情緒是焦慮,從懷孕到生命結束無不籠罩在焦慮當中,這個社會還會好嗎?房地產還能起來嗎?
如果失業了只能做餐飲行業了吧,每天工作11個小時,沒有社保,每天被客戶罵,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就是我的日常了吧.
所以,我得做得什么呢?我能做些什么呢?
今天回看了5-6月的文章,發現進步是有的,但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進步如個:
1,好在堅持了下來,雖然不是每天都寫,大概寫了28天,每天字數在1000字左右,說明第一步:坐下來寫,我是能做到的..
2,寫的觀點還可以,如果能更深入思考更好,這么多天前幾天會有自己的觀點,后面就是寫自己,說真的自己都看不下.更別說別人有興趣看了.
3,觀點是隨機的,主要是針對網上的熱點,當然還有些關于學習與傳統文化的,沒有發現網站上,不確定哪些內容會受觀眾喜愛.
可以改進的點
1,寫作開頭沒有吸引力,中間沒有金句,沒有引用觀點,主題觀點不明確,內容不吸引人,排板不太好,
2,沒有技巧,沒有定位,沒有模板,
3,以后以自媒體文的標準寫,慢慢的轉變定別人關注的內容,而不是自己的.
7.3 ??<活著>
最近在董老師的直播間里看到他在賣書<活著>,于是想起7年前剛認識老公時在喜馬拉雅聽過了書,那年我24歲,還沒有懷孕,正準備辦結婚證,幾天時間聽完沒有特別大的感觸,只感嘆主人公福貴的人生太辛苦,他親手把一家人送走,一個人一頭牛一輩子.
因為主人公年輕時喜歡賭博輸掉了所有,把祖宅和田地全輸關,女兒嫁人因為難產死了.父親當場氣死,母親在后來幾年走了,總之一家人過得很辛苦.
故事可能是虛構的,也從側面反應生活總是艱難的,好的小說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近在看這樣寫好故事三部曲,<情節>,<內容><對話>,大體上是這種內容,目前只看過第一本,才發現寫故事也有套路,就是為主人公設置障礙,從<活著>這本書看出作者為主人公設置了非常多的障礙,家人接二連三的死去,主人公眼睜睜看著無能力力,這是個悲劇,也只有這樣才能引起讀者的同情.
這么看來,讓自己從這里掙脫出來,我在看的書比較復雜,本來在年如何閱讀一本書,又在看終身寫作,這會又來聽個活著,還在看項羽本紀,也就是古一漢語言.
現在處在蠻荒時期,要大量的輸入內容,也要專注的把某一體書看完,從中吸引精華好學習.沒有主題,沒有套路,沒有計劃.只是完成任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