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刻體會到正確思考的重要性,一個人如果不能跳出自己的主觀思維,學會正確思考,最終也不會有太大進步。
就像今天復習財富專欄的文章里說的一樣,理解他人,理解這個主要由別人構成的世界。
所以為了補上這一課買了《超越感覺》這本書,買之前看了下豆瓣評分,說是中文翻譯版本很坑人,也不知道出入有多大,就猶豫了沒買,于是去得到看到了它的解說版本,就聽了一下。主要收獲有一下幾點:
這本書主要告訴我們如何避開思考時容易犯的錯誤。感覺不靠譜,正確的思考才是可靠的行動指南。通過學習實踐我們可以避免犯錯。
一、思考過程中我們經常容易犯的三種錯誤。
①凡事以“我”為中心的思維傾向。
我們每個人的思維都會受到自己的成長,經歷社會環境,教育背景等的影響。有些是根植于我們的人性中的,比如很多人會覺得,凡是我的東西都更好,有些是受到自己所學知識學科的限制。
凡事以“我”為中心的思維傾向,不光會妨礙我們發現自己思想中的缺失,還會影響我們對別人思想的領悟和借鑒。
2.攻擊批評者。
因為愛面子,我們會在遇到批評或質疑的時候去攻擊那些批評我們的人,通常是通過貶低對手來否定他的想法或觀點。
攻擊批評者這種錯誤,容易讓我們忽略問題本身,而是去關注對我們提出質疑的人,關注她到底是什么動機,這樣不能解決問題,而是偏離了方向。
3.無根據的假定。
假定只是一種觀點,沒有經過理性思考的檢驗,如果提出者無法根據自己的經驗或具體情況,來證明他們的合理性,那這些就是無根據的假定。
二、正確思考的路徑。
1.知道你自己。
越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就越能擁有思考的技巧,我們可以列一張關于自己的問題清單,比如我是寡言的還是健談的,一般是樂觀的還是悲觀的,我對別人誠實嗎?究竟是哪些因素,塑造了我的個性等等,然后誠實地回答清單中的所有問題,反思自己的答案。
2.敏銳的觀察。
可以觀察別人說話,通過觀察他人說話時的表情、語言、動作、聲音,判定對方對所說的內容是贊同的還是反對的,他對哪些方面比較敏感,在哪些方面的理解顯的薄弱,用什么樣的方式跟他們溝通會更有效。
3.選擇一個議題。
議題就是指人們容易產生分歧的任何問題,如果一個議題有五個或十個重要方面,那就只考察其中的一個或兩個方面,然后用足夠的時間和篇幅來分析練習自己的深度思維。
4.進行探究。
就是尋求問題的答案,通過研究問題和收集信息,來幫助我們得出結論。探究主要有兩個層面,探究事實和探究觀點。
5.形成判斷。
判斷就是考察證據,仔細推理、得出結論,這是思考的結果。要想得出科學的判斷,就需要對已經獲得的證據進行評價,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沒什么用處?如果兩個證據沖突了,該怎么取舍等等。
6.說服他人。
形成判斷后,就可以有效的表達觀點,讓那些對這個議題沒有立場的人愿意同意你的看法,讓那些不同意你的人也可以重新考慮他們自己的觀點,這樣就相當于把你批判性思考的收益擴大了。
進行批判性思考,可以把這六種策略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綜合運用。
這些知識目前只處在知道的層面,要想擁有正確思考的能力還是得把文中的方法實踐起來才行,文中大部分屬于摘抄,先把正確思考,超越感覺這個概念建立起來,日后等待落實于行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