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搜尋整個世界只為接近一個真實的你,騰訊認清每一個你來描繪整個世界。這兩家公司都是偉大的企業,他們在風尖浪口上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除了在春節期間微信紅包與支付寶咻一咻吸引了大量的口水之外,昨日的微信支付提現收費似乎讓世界又一次炸開了鍋。
微信支付官方是這么回應收費政策的。
-自2016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調整手續費收費政策,從零錢到銀行卡的超額提現收取手續費,轉賬恢復免費。
-從3月1日起計算,每位用戶(身份證維度)有終身累計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超出1000元部分按銀行費率收取手續費,目前費率均為0.1%,每筆最少收0.1元。
-微信支付團隊正在積極與銀行方面密切溝通,爭取早日實現轉賬、提現交易完全免費。
-微信紅包、AA收款等其他功能不受影響,繼續免收手續費。
有幾個問題需要看管理清楚:
1、微信支付收費是為了交銀行的手續費嗎?
微信有關人的說法,可以理解為微信支付的每一筆轉賬和提現交易,銀行都要向微信收取交易手續費,只是微信之前替用戶補貼掉了這部分開銷。隨著微信支付用戶的不斷增多,帶來的補貼壓力也在增加。去年10月推出的轉賬超額收費,就是釋放一部分壓力的方式。新政策其實是將之前的轉賬超額收費換了一個形式。通俗的來說就是二選一,微信選擇了對零錢提現收費。談論微信收費是為了營收就言過其實了。
他們是否撒謊了?
微信支付是第三方支付平臺,因此在用戶通過微信支付發生諸多行為,例如轉賬、支付時,騰訊都向銀行支付了手續費。不過,這一看上去很有誠意的公告卻迎來許多人尤其是銀行業人士的質疑。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就在微博質疑:“提現是向銀行帳戶存款,銀行會收手續費嗎?”,事實上有多名銀行業人士表示,提現有助于銀行資金回流,銀行大都不會對提現行為(對銀行來說是存款)收取手續費。這點邏輯上是在“撒謊”的。在此我們不敢妄下定論。
騰訊公關部發言人新聞發言人張軍亦在騰訊媒體微信群透露,騰訊公告中“支付銀行收取的手續費”并不針對提現環節,而是指微信支付在轉賬等環節所產生的手續費,采取統一在提現環節收取的方式。所以微信并沒有撒謊,但公告確實容易讓人誤解。
騰訊是一家企業,其實他沒有必要去向用戶解釋一個收費行為的動機,這種是一個越描越黑的行為。企業追求營收是一個無可厚非的事情。微信支付作為騰訊的一個產品,是有責任和義務去賺錢,商業化來維持企業正常運轉的。比如,在顧客在市場上購買一個物件,商家一般不會給顧客解釋自己的成本是多少,為什么要收你的錢。一般人的思維,應該是商家越解釋,越覺得可能受騙了。
另外一個層面上來說,微信支付說轉賬等環節所產生的手續費,采取統一在提現環節收取的方式。這么說來用戶就更加難理解了,其他環節銀行要收費,所以你就到提現的環節來收用戶的費用,那么微信支付始終都沒有告訴你,他的理財通業務是否賺錢?
收費,一個企業的基本行為。
公告里強調,提現不是追求營收之舉,我們感覺是多此一舉,仔細體味,你會發現核心原因還是在于,微信支付想要保持免費,但卻不得不收費。
從公告已經能夠看出微信支付對于收費行為有所擔憂。
開篇已經從筆者個人的角度表述了阿里和騰訊兩家公司的真實意圖,而移動支付領域,支付寶是先行者,并且還是領先者,盡管借助于紅包微信實現了綁卡用戶的數量猛進,但在交易層面,尤其是線上支付交易上,背靠淘寶的支付寶依然是大頭,微信支付頂多算是最有力的挑戰者。特別是支付寶咻一咻集福卡,在2016年春節期間的表現,很多用戶都罵阿里是一個敗招,認為阿里利用支付寶做社交平臺是癡人說夢。阿里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阿里是一家數據公司,一個春節的數據收集足以讓它摸清楚支付寶用戶的人脈情況。而人們對于這個社交平臺的使用,是一個時間過程。或許是一中數據的有效性問題。
有人做了如下分析:作為領先者的支付寶對于用戶依然采取基本免費的策略,盡管有收費行為,但大部分用戶是感知不到的。互聯網行業向來只有后來者通過免費顛覆先行者的,現在微信支付在與支付寶PK中還沒有絕對領先時就率先收費,無疑等于讓了支付寶一步。要知道百度錢包不只是免各種手續費,對于用戶現在還是常年1%返現政策,都到了恨不得送錢去獲取用戶的程度了。
阿里對于春節的活動經過了多重考量的,騰訊同樣對于收費也是經過一番考慮的。
1、唯一收費節點是微信支付資金的流出口——挽留資金。
微信支付提現收費,仔細分析一定會發現,其實他就是設置了提現門檻,讓更多用戶把錢留在微信支付里面理財或者是消費。有看官可能會說,大額款項,該提現的還是照樣提現,那是必然的事情。但是微信支付最強的地方就是小額支付。微信支付設置1000的門檻,我想應該是有很多數據支撐的。你覺得呢?大部分用戶零錢金額都不算太多,提現動機并不強烈,有了門檻,可能真的不會提現了,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是微信希望看到的。
2、微信支付做起來了,手續費壓力確實大了。
微信支付提現開始收費,另外一層意思也是告訴外界,微信支付已經做起來了。微信之前就已經對大額轉賬收取手續費,這說明其收費有一定的手續費壓力。為什么現在壓力這么大?很簡單,這變相說明微信支付做起來了。綁卡用戶、交易行為、轉賬行為,尤其是小額轉賬等行為,井噴式增長,春節期間紅包發了300多億次,如果用到快捷支付,微信都是要給手續費的,規模就大了。
微信支付盡管已經有財付通等商業化業務,財付通畢竟不夠支付微信支付產生的費用。為什么支付寶這么多年可以免費呢?因為商家幫用戶給了錢,微信支付大量的“支付”行為是C2C,而不是B2C,只能微信買單,現在不得不向C即用戶收費了。
3、用戶基本上不會因為幾毛錢而放棄社交的節點——微信。
如今使用微信已經不是某一個人能夠決定的事情了,因為收費,不用微信嗎?應該沒有人,因為收費,不用微信支付了嗎?基本上也不會有;收費了,會有人不搶紅包嗎?你覺得,你會不用嗎?不會,每一個人都會有一種社交的基本需求在里面,你若和朋友說因為微信支付提現收手續費了,我不參與搶紅包,不發紅包……你自己和朋友如何看這一個人呢?
事實上,微信支付已經統計過,大部分現在零錢金額都小于1000,短時間內這些人提現都還可享受免費額度,未來這些人零錢里的錢自然會超過1000的,到時候可能就會留下來花了。選擇“提現”這個環節來收費是一個狡黠的舉動:用戶如果想避免零錢提現被扣錢,最理想的方式是將它花出去——用在理財通或者線上線下消費中去。前者會增加理財通賬面上的現金流,后者能夠激活很多用戶進入微信支付的消費場景,嗯,不管怎么說,都是在給自家業務“導流”。
其實騰訊在春節前就推出了零錢理財的功能,做的就是把微信的零錢包和理財通完全打通,相當于給零錢提現收手續費提前鋪路:要手續費心疼么?那就把零錢花出去吧,別提現了。
會有人轉投免費的支付寶進行大額轉賬嗎?會有,在微信支付超過2萬元轉賬之后就已經轉投支付寶了。不過,轉賬類行為只是微信支付的一部分場景,并且不算是核心場景,微信支付根本不用擔心這類行為的流失,用戶還在,就有大量場景等著用戶。
真正受影響的是誰呢?
實際上只有一類人,基于朋友圈的微商團隊。
基于朋友圈的微商,買首飾的,賣面膜的,他們基于微信支付C2C交易,這些人提現是會受到較大影響的,千分之一的手續費,還是蠻貴的。
微信官方真的在乎這部分人嗎?在乎但是不支持。在乎,那也是自己的用戶,不支持,理由有三:
難管理;
微信本身無法從中獲利;
搞壞了朋友圈的風氣。
微信關心這一部分的感受到話,也許收費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了。畢竟商家不管使用那種支付平臺,都在向平臺支付費用,支付給支付寶、銀聯和支付給微信支付應該不會是不一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