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到中年,已經進入不惑之年,看待世事可以說通透了,再也不迷糊了。回頭看看一路走來的朋友,聊著聊著就淡了。走著走著就散了。這是為什么呢?
一、人到中年,精力和時間都側重于家庭和事業了。
看看,我們身邊的中年人,哪一個不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孩子上學要接送,老人生病要陪護,從早上一睜眼就象個陀螺一樣不停的轉。從家-學校-單位-學校-菜市場-家,跟打仗似的。還要擠出時間去學習、孝敬老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瑣事,就占用了除了休息以外的時間。
對中年人來說,時間變得相當緊缺。交朋友總是要花費時間和心思的,就算維持原有的朋友關系,也同樣需要花時間相聚、溝通、交流來增進感情。中年人心思全部花在家庭和事業上,自然沒有過多的時間去進行朋友關系的經營。所以中年人的朋友就會越來越疏遠,進而漸漸的淡出對方的生活。
有心理學研究發現,雖然人們在各個年齡段對朋友的認識和定義都是一樣的。朋友就是我們的欣賞的人,可以信任的人,可以依靠的人。
但是,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里,友誼在我們的生活里占的比重是不一樣的。
有研究發現,人在20-25歲的時候,是最渴望交朋友,最愿意花時間與朋友交際。以朋友遍天下而感到自豪。這個階段他們有更多的自由,不用負擔家庭和事業太多的責任。有大量的時間用來社交。
而到了25-55歲,人的交友能力就下降了,特別是結婚之后,有了責任感,為了維護家庭穩定,減少社交。為了養育孩子,沒時間社交。為了提高生活質量,拼命賺錢。開始為事業全力以赴。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交友了。
二、人到中年,明白再好的朋友也不能依靠。
年青的時候,血氣方剛,愿意為了朋友兩肋插刀。到了中年,有妻兒父母更多的責任要盡。下班趕快回家,還想著給孩子檢查作業呢。
賺錢了,不再和三五好友一起嘿到天亮。而是第一時間和家人一起分享。遇事會更多的想到家庭,而不是朋友。
工作賺錢都是為了養家糊口。再也不會將朋友看得比親人還重要。久而久之,原來的朋友就會越來越遠。
你生病了,給你端茶倒水的是親人而不是朋友。
你失敗了,陪伴在你的身邊的是親人而不是朋友。
三、人到中年,再也不會輕易交朋友。
人到中年,交朋友的準則也越來越嚴苛。那種純粹的酒肉朋友不交,無效的社交場合不參加,志不同道不合的人遠離。
再也不會為那些外在的光環所迷惑。會更注重一些感覺,那種抓不住看不見的感覺,它就象一種氣味,嗅之芬芳四溢。有一種朋友就是這樣的,和他交往,你會如沐春風般舒適。
有了高標準,自然入選率就低。
人到中年,老朋友在漸行漸遠,新朋友鳳毛麟角。可不,朋友就越來越少嗎?
中年朋友們,想想你現在聯系的朋友有多少?是不是以上這幾種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