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挺喜歡寫作的,從識字開始就養(yǎng)成了這種愛好,哪怕某個角落的某些文字,也恨不得看個一清二楚。認真寫作是從2016年開始,也陸續(xù)更新了10萬字左右。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寫作對我的意義是什么呢?
第一,寫作讓我養(yǎng)成了持續(xù)讀書、深度思考的習慣。
在沒有寫作以前,我也讀書,但主要是以時尚雜志、散文、流行小說為主。那個時候的我,讀書的主要目的就是放松,還經(jīng)常自鳴得意:當人家刷手機看電視劇的時候,我卻把時間用在了看書上。以前看的書,看了就忘,看書還僅僅停留在識字的表面層次。只要一忙工作去了,看書的計劃就暫停,經(jīng)常一年也看不了幾本書。
而當開始認真寫作時,才意識到寫作的素材很多一部分就是來自往常讀過的書。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單調(diào)而平凡的,可是當你讀書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特別是在小說里,主人公的一生永遠是跌蕩起伏。很多人說主人公一般是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可實際上卻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高產(chǎn)的作者也并不會有那么多的人生體驗,他們的素材也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以往讀過的書。以下是這兩年來我讀過的書和對它們的感受。
小說類的書: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塑造了陜北農(nóng)村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感受:孫少平對精神世界的熱愛及追求,遠遠的超過了他貧窮的物質(zhì)生活,即便在物質(zhì)世界里是個窮人,也不妨礙他成為一個精神世界的富翁。
林語堂的《京華煙云》,從太平天國寫到一九三七年日本侵華,塑造了姚家兩姐妹木蘭和莫愁。感受: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夢,浮華過后終將一場空。
余華的《活著》,講述了福貴的一生,從年輕時不務正業(yè)把家業(yè)敗光,被拉去戰(zhàn)場好不容易揀了條命回來,然后經(jīng)歷喪子、喪女和失去妻子的全部過程,卻依然跟一頭老牛相依唯命,頑強的生活著。感受:生活里再多的困難,咬咬牙就過去了。
錢鍾書的《圍城》,講述了留學歸來的方鴻漸的回國經(jīng)歷,為了應付父親的逼問,只好買了張假文憑來敷衍。老家太小容不下他,只好寄居在前岳父家,在招惹了蘇文紈和白曉芙以后,前岳父家也不好待,剛好有個機會去湖南某大學當老師的機會,于是他便去了。還找到了他的另一伴孫柔嘉。一年后,他沒有收到學校續(xù)聘的任書,又只能重新回到家鄉(xiāng)。靠妻子的關系,在她姑姑的工廠里尋了個職位,工作做得無味,生活也過得吵吵鬧鬧。感受:本書最經(jīng)典的話:城里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而給我印像最深的卻是趙辛楣對方鴻漸的評價:你不是一個壞人,但卻是一個無用的人。
管理類的書:
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要事第一》,這些書是我老公買的,放在家里的書架上都放得要積灰了,是在某一天聽了一句:我們讀書不能只讀自已喜歡的,也要去挑戰(zhàn)一下自已的舒適區(qū)。于是我就開始閱讀了一下。只從趣味性來說,這類書籍是沒太多意思的。但它能帶給你一種不同的認識,當讀完后把這些觀點帶到生活中,能給我們的行動帶來力量。
感受:
1、讀書不能只停留在舒適區(qū),要去挑戰(zhàn)自已。
2、書中的知識要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才能轉化為行動的力量。
3、管理類的書最好用思維導圖來做筆記。
接近兩年的時間,我大概也閱讀了四十本書,平均下來每年二十本左右,每個月二本左右。相比那些動不動就說如何一年讀書過百本或者過千本的閱讀達人來說,我還是比較喜歡自已的這個速度。它讓我有時間、有心情去閱讀,同時也不會影響我的日常生活。
寫作是一個持續(xù)輸入,不斷輸出的過程,讀書和寫作本來就是相輔相成。
第二,寫作讓我遠離寂寞,享受孤獨。
蔣勛在《孤獨六講》里這樣寫過: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fā)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已經(jīng)到了最完美的狀態(tài)。
沒有寫作前,內(nèi)心經(jīng)常會涌現(xiàn)出某種莫名奇妙的感覺,老是有種恐慌。這個時候,巴不得找個人去傾訴。可是生活中哪里有人那么閑或者有那份心情去聽你的傾訴,即便找到一個有時間的人,如果對方不能站在你的立場去感受你的感受,那么最后也純粹是“雞同鴨講”。弄不好,你想表達的,在對方耳里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意思,還到處去跟你宣揚,結果,自已反倒懊悔,還不如不說。有很長一段時間里,我跟老公溝通不暢,我們經(jīng)常爭吵。于是我就跟我的好朋友說,“這日子真的沒辦法過了,一定要離。”然后,沒過多久我跟老公和好了,不過我要離婚的消息卻在朋友圈里傳播開了。
寫作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文字不會出賣你。當你在手寫我心的時候,你可以把自已最私密的那一部份不跟外人分享,而僅僅只是把自已當成一個傾訴的對象。回頭看兩年前的日記,看當年的那些困難,現(xiàn)在覺得那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不是事情變?nèi)菀琢耍菚r間讓你變成熟了,能力增強了以后再回頭看過去,那些事就都不是事了。
寫作讓人放棄了那些不必要的社交,讓人遠離了那些以窺探別人私生活為樂的人,也讓自已活得更加充實。寫作就是一次次跟自已的交心,當你的文字是來自已你的內(nèi)心,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已才是這個世界上最應該好好深愛的人。愛自已并不一定要穿最貴的衣服,用最好的化妝品,吃最好的食物。當你學會認真的聆聽自已內(nèi)心的聲音,學會和自已對話,現(xiàn)在的自已給未來的自已寫下期望和擔憂,你就會慢慢地遠離焦慮不安,越來越能淡定的生活在當下。
寫作還有很多意義,讓我學會了觀察生活,平時許多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都能讓我寫下了一大段感受;提高了我的表達能力,以前我都只是一昧的按自已的想法來表達,現(xiàn)在更多的卻是,聆聽對方,明白對方的真實意思后再表達自已;寫作對我最大的一個意義應該是,讓我遠離焦慮,“人不滿百歲,常懷千歲憂”,把我的擔憂和焦慮寫下來,然后理清它們,一點點的去解決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