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可以說是我的知識元年。
在這一年里,我接觸到了拆書法,接觸到了洋蔥閱讀法,也開始在簡書上進行寫作。6月至今,共輸出64篇文章,8.5萬字,收獲250個粉絲,386個喜歡。其中,最高閱讀量的是《只需十分鐘,結果大不同 |<深度思考>》,是一篇書評。
我是從小就喜歡閱讀的,從小人書,到繪本,再到文學作品,至愛實用工具書。但隨著閱讀過的書越來越多,但能用上的卻沒有太多,我就知道自己的方法錯了。所以,2018年我閱讀了幾本關于“閱讀”的書籍,重新開始從閱讀的底層構建自己的讀書方法,然后將最后的輸出分享也補漏上。閱讀方法的改變,雖然在效率上還沒有質的改變,但使得我在新知識的運用上已大有不同。
然后,我就想如何能夠通過知識變現,轉化成個人品牌。為什么這么迫切變現呢,是走入錢孔子里嗎?答案是不!我只是覺得只有符合市場的東西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能夠被他人認可,并掏腰包的,才是真正對他人有用的知識,否則往往是沉醉于他人的點贊,迷茫于文章評論,這些很多都是個人自嗨。
這是另一種“逃離舒適圈”。
往專業化走,注定與“高深”為伍。但我不孤獨,我有很多老師,如Spenser,李忠秋,多蘿西婭·布蘭德等等,通過閱讀和聽課,有太多優秀的作家給我意見,把多年心得都教給我,每次閱讀他們的著作時,都如沐春風,受益良多。
2019年,我又“認識”了一名新老師,就是《時間的格局》和《從零開始學寫作》的作者,弘丹老師。從簡書開始關注老師,到購買老師的寫作書,老師的文字總是那么驚艷,卻又那么實用。得知老師第三期“28天拆書稿聽書稿寫作訓練營”即將開營,雖然最近工作極多,我也不確定是否能夠完成課程,但依然報了名。雖說沒辦法瞬間成為拆書高手,但從老師課上學到一些實用方法,也是極好的。
一個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加入弘丹老師寫作訓練營,跟一群對寫作和閱讀充滿熱情的人一起,相互學習,共同促進, 這樣的旅途才不會孤獨和寂寞。
期待在未來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