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殖民地持續了數個世紀。那些移民冒著生命危險,換取自由和財產。許多人因此死去,而那些成功的人,則創立了新的家園。這些殖民地一部分屬于母國,但又不完全受母國法律的限制。
創新殖民地的概念脫胎于此,企業內部為了尋求顛覆式創新,構建這么一個創業和母公司之間的橋梁。它可以為企業內部的創業者和新業務提供環境,又可以讓企業獲得新興技術。
自主性
作者認為,不受母公司約束,完全自主的需求是最為重要的。創新殖民地有他自己的獨立品牌。一方面企業可以隔絕創新出來的不良產品對主品牌的傷害,另外一方面重新整理,需要和母公司這些可能是過時的品牌保持一定的隔離。
在現實中,無論多么強大的傳統品牌,對快速增長的新企業而言,都沒有多少價值。
人員配置
極具創造力,頑強獨立,精力充沛的人在企業環境中并不常見。他們的動機不是工資,而是承擔風險和收獲回報,甚至于說是改變世界。
創新殖民地的領導層,需要具備企業家精神和風險投資家精神。他們向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報告,他們具有跨部門職能的權力。
這個管理層應該有豐富的創業經歷,理想情況下,他們應該同時具備商業、技術和產品設計的能力。
衡量標準
和通常衡量產品是否成功的標準不同,以下是一些創新殖民地的重要指標。
創意的數量。早期是為了獲得最多的創意數量,并從中提煉有價值的想法。
創業實驗的運行次數
數量越多,越能精確衡量你的市場。雖然不是完美的創新能力的衡量指標,但它是一個有用的價值指標,判斷創新基地是否成功的簡單開始。
單個原型的成本
實現產品和市場匹配的成本
投資回報率
這是最好的衡量指標。
書中還舉了一個高通公司的例子,他們從2006年到2011年,實施了一個全方位的內部創業計劃。開始只是一個內部員工提交想法的眾包網站。然后他們講有想法的人組成小團隊,參加創建新兵訓練營接受指導。最好向高管推介他們的想法。
創意本身沒什么價值,產生創意并加速實現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