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因為有太多“不得不”完成的事,我們時常會像陀螺一樣不停旋轉。是否,偶爾我們可以選擇停下奔忙的腳步,與家人彼此陪伴,享受一段“特別時刻”呢?一起來看看《停電以后》這個故事,并且加入我們的“黑夜中的一小時”陪伴活動吧。
大家好,我是悠貝太古城館的茍茍老師。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繪本是《停電以后》。
文/圖:(美)約翰·羅科?
翻譯:? ? 任溶溶?
這是一個很日常但又有些不尋常的故事。這本繪本用很少的文字,大篇幅的畫面,和奇妙的光影效果,記錄了小主人公(一個小女孩)和爸爸、媽媽、姐姐一家四口在停電以前,停電時刻,以及來電以后的生活片段。這是我們日常偶爾經歷的,似乎沒什么特別,但看完這本書,也許你的心會變得不一樣。
生活現在的城市中,似乎已經很少遇見停電這件事了。如果真的遇到了,爸爸媽媽們會是怎樣的心情呢?小朋友們又是怎樣的心情呢?爸爸媽媽們還能回想起自己小時候遇到停電時的感受嗎?在我小的時候,家里偶爾會停電,所以在抽屜里會常備火機、蠟燭、電筒。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如繪本中一樣的光影手偶游戲。這是我在一次停電中看到媽媽玩的,媽媽還一邊比劃一邊學狗叫。現在還能回憶起在我第一次看到時,滿腦子感嘆號的驚訝和喜悅感受。那天,我和哥哥后來也跟著媽媽開始模仿,在墻上投影出各種形象,貓、狗、兔子、孔雀、槍。這樣的記憶瞬間,會像星星一樣在腦海中閃亮,永不磨滅。
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下作者筆下的停電時刻。繪本的畫面感非常強,當我看著畫面閱讀時,仿佛感覺自己被帶進了故事中,經歷著里面發生一切。
(尊重版權,我只能分享繪本中少部分圖片)
小主人公捧著飛行棋,上面寫著“二人玩或更多人玩”。屋子里人人都很忙……
沒有人陪伴,小主人公不得不自己去打游戲……
突然,燈,都,滅了。是所有的燈都滅了……
……什么事都做不了啦!……
……然而,事情在慢慢轉變……
……在屋頂看到久違的星光點點和空中街區晚會……
……樓下也像在開晚會……
人人都不忙,直到燈又亮起來。
一切重新恢復正常……
……啪噠……
當小女孩拉下電閘,會有怎樣的結果?
也許你們都可以猜到。
繪本通過對場景的切換,和人物表情神態的細膩刻畫,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事情的進程以及一家人心態、狀態的轉變。
日常生活(各忙各的)→突然停電(從片刻慌亂到無事可做)→接受停電(一起感受此時此刻)→燈亮了(回到各自忙碌日常?)→小女孩拉下電閘(也許一切可以變得不一樣)。
透過同一扇窗戶,我們看見,停電之前……看見,來電之后……;看見,孩子無人陪伴時的孤單……看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玩飛行棋時溫馨又閃耀的光芒。
繪本與生活
忙碌的城市生活,我們身上背負了許多的責任,大人和孩子都有太多“不得不”完成的事。工作、學習、社交、生活瑣事,每一項都很重要,重要到我們得像陀螺一樣不停旋轉,直到特別時刻降臨,我們也許能慢下來、停下來。我聽很多大人分享過小時候的經歷,在記憶中爸爸媽媽一直都在忙忙忙,直到有一天自己突然生病了。時間好像靜止,爸爸媽媽都回到了自己身邊,溫柔地守護著自己。當病好了,一切回到原狀,而那份溫暖的感受卻永久地留在記憶里。我不知道由這樣的“不幸”換回來的陪伴是否算幸運,但我知道在一個人的記憶中,這種時刻因為太少而尤為重要。現在,幸運的是,我發現身邊有越來越多父母開始注重陪伴,開始改變不停旋轉的生活狀態,主動按下暫停鍵與家人一起享受“特別時刻”。這樣的時刻可以是一次全家人的旅行,一次周末野餐,一次瘋玩的游戲時光,或者一次全身心的陪伴。
這周六讓我們在不同的空間,相同的時間,帶著孩子一起經歷一次“黑夜中的一小時”特別陪伴活動吧。大家都知道地球一小時嗎?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提倡于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當地時間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以此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借由(Earth Hour),邀請爸爸媽媽們加入2018年的地球一小時活動——為了節能,也為了陪伴。在3月24日(周六)晚上20:30,關掉電燈或者走出家門、放下手機,來一段全心陪伴的特別時光,給孩子留下記憶中星星一樣閃亮的一小時。暫忘纏身的事務、暫別電子產品。無論是怎樣的陪伴方式都可以,由您和孩子共同創造。如果您有參與此項活動,并有些特別感悟,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來,在“來電”以后歡迎您將文字分享給我,或者在朋友圈@我。當然這只是一個邀請,而非“不得不”做的事。因為更重要的是:感受當下。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