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班主任研修學院第二期1.0班讀后感八
《學習活動的生態學分析:以“新基礎教育”研究實驗學校為例》讀后感3稿:家庭學習和學校學習的另一種可能:以美食活動為例2018-08-11?
河南省鞏義市子美外國語小學 張艷瓊
再讀張永博士的《學習活動的生態學分析:以“新基礎教育”研究實驗學校為例》這篇文章,又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思考。
1.各自的學習領域不同:在校學習活動、家庭學習活動、社區學習活動、游學學習四種學習方式的領域不同,分別在學校、家庭、社區、他人社會叢林。
? ? 2.各自教育主體不同:在校學習活動教育主體:以老師、伙伴、為主,還有家長;在家學習活動的教育主體:來自父母、兄弟姐妹;社區學習活動教育主體:學校學生工作責任人、 家長 、社區組織代表 ;游學活動教育主體:家長、在他人社會從林中的新群體。
3.連接的紐帶:以老師為主體。中小學生的學習雖然各不相同,但任何一個主體追求的教育理念卻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提高孩子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每種學習活動都有不可取代的價值,但之間又相互影響、相互關聯,學習又在不同的領域和學習活動中游走。在此過程中,我覺得教師是核心人物,她是不同學習活動及各教育主體的紐帶,把各種學習活動脈絡打通、又讓其相互關聯的教育主體發揮出各自不同的力量,促使學習活動質量的推進、提升。比如李家成老師發起的“暑假生活和學期初生活的研究”,不正是從學校的學習活動走入到家庭的學習活動、社區學習活動、游學活動,而暑假生活的所處于的豐富的學習活動在開學之處是不是再次走入學校學習活動,正是由于老師的連接,比如藍美琴、程露老師的、李靜雪老師、張成珺老師……在暑假生活的過程中,介入、指導、推動家庭學習活動、社區學習活動、游學活動。還能夠把學校學習活動的成果運用、檢驗、實施到各種豐富的學習活動之中。
4.相融共生的樣態。張永博士認為:中小學生不僅是學校生活的參與者、也是社區組織、鄰里和家庭生活的參與者。同時,學生的家庭、鄰里、社區參與和學習的質量同在校生活和學習質量息息相關。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家庭不僅是日常生活的場所,也是初級社會化的重要場所。
家庭和學校無法涵蓋中小學生全部的學習時間。在家庭和學校之外,還有接近二者的社區。
游學是進入他人社會叢林的方式,也是在較大的生態圈上有走的方式。游學可以成為學校學習、家庭學習和社區學習的新起點。相對于中小學生的學校學習、家庭學習和社區學習,游學既是對前者的擴展,也是對前者的檢驗?!?/b>1】
而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家庭學習和學校學習的另一種可能,有著怎樣的關系?有著怎樣的發展空間?如何在學習體驗過程中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可能。在這一過程中我還明顯的感受到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關系都發生了質的變化。意味著“家校合作”“暑假生活與學期初生活的研究”都有了推進、生長的空間和發展的可能。
以美食活動為例:
有人說:教育是一種詩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溫暖生命的過程。
我們提出的媽媽課堂,廣義上講有媽媽參與的教育。當一個生命的開始,就意味著媽媽的教育就開始了,而我們首先接觸的是來自媽媽教育。我們的媽媽課堂,參與的人員涵蓋了爸爸媽媽以外這個龐大的群體,還容納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及所有的家長志愿者,范圍很廣泛。媽媽課堂涵蓋了廚藝主題活動,四季主題活動,公益主題活動,1+1媽媽課堂模式……1+1媽媽課堂涵蓋了更多領域的內容,醫療、公安、美術、旅游、手工、心理……從而形成一個新的學習方式,相互融通,相互補充,把每一次的媽媽課堂真正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真正達到前移后續的效果……而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媽媽課堂中一個主題系列活動——廚藝主題活動綻放你的美。
葉瀾老師指出:“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都融入了許多人的生命,父母、師長、合作者,甚至是偶遇的陌生人。唯有通過人的生命,才能實現人的教育。每一個人都得自己活,不能由別人代活”。對于教師而言,“教師只有將創造融入自已的教育生命實踐,才能體驗這一職業內在的尊嚴與快樂?!薄皞€體生命自覺的形成,是個體生命質量與意義在人生全程中得到提升和實現的內在保證。在喚醒教師自我生命自覺的同時,喚醒每一個學生生命的自覺,讓學校充滿成長氣息,在那里聽到生命成長的最美聲響?!?/p>
一.? 孕育——生命的起點
當父母賦予我們這個生命個體的時刻起,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從此就有擁有了它獨特的聲音。生命的開始,意味著教育就開始了。第一次感受外來的聲音,第一次胎動,第一次抬頭,
第一次把手指送到嘴里吸吮,第一次吃飯,第一次爬行,第一次蹣跚行走,第一次讀書,第一次牙牙學語……對嬰幼兒來說,給予每一個生命和愛的教育的最多的是媽媽和來自家庭的所有成員,來自家庭的教育。家庭中孕育著驚人的教育力量,所以我們不遺余力的開發豐富多彩的“媽媽課堂”。家長中孕育了巨大的教育資源,當和我們學校教育有機的結合和融通,活動的開展,媽媽課堂的開發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育人價值得到了無限的提升。
二.生存——生命的色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明確提出:為了迎接下一個世紀的挑戰,具體教育明確新的目標,必須改變人們對教育的作用的看法。擴大了的教育新概念應該是每個人都能發現、發揮和加強自己的創造潛力,也應有助于挖掘出隱藏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財富。這意味著要充分的重視教育的作用,就是說使人們學會生存,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作用,不再把教育單純看作是一種手段,是達到某種目的(技能、獲得各種能力、經濟目的)的必須之路。在此基礎上,該委員會提出了“教育的四個支柱”思想,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皩W會認知”,更多強調教會學生掌握認識的手段,而不是獲得經過分類的系統化的知識;“學會做事”強調教會學生實踐他所學的知識,并且使教育與未來的工作相適應;“學會共同生活”則更加關注教育學生發現他人,并能夠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努力;“學會生存”則重申了1972年《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報告的主要論點,特別是如下,觀點,在當前的時代,“人已經成為他自己命運的潛在主人”,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成為人,“人類發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豐富多彩,表達方式復雜多樣;使他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成員,作為一個公民和生產者、技術發明者和有創造性的理想家來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2]
“廚藝主題活動 綻放你的美”我們已經成功舉辦一季“今天我來當大廚”,這項活動在去年的六一班開展。第二季“今天我當家”正在進行中,在五六班進行。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情,不同的年齡,初衷都是一樣的,収獲著快樂,收獲著成長,收獲著滿滿的廚藝和水平,收獲著濃濃的親情。
最初我們開展此項活動的想法很簡單:開學之初學校提出每個學生每學期學會做一道菜,六年級要求至少學會做6道菜。同時周校長也提出以“培育未來好兒媳、好女婿的心態”思考教育,關注每一個生命個體的主動、健康發展,關注每一個孩子真實的生命成長。
我們做了一個前期的調查:五六年級的孩子在這個時期不再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聊天,逛街,吃飯,購物,而喜歡和自己的小團體一起行動。幾乎每個孩子都配有手機,由于家長工作比較繁忙,孩子寫完作業,在家玩手機,聊天,打游戲,看網絡小說屢禁不止,家長頗為煩惱。
第一季活動的班級情況:子美外國語小學六一班,男生30人,女生27人,共57人。班里獨生子女20人,三年前獨生子女達到35人。班里孩子父母文化程度都比較高,家庭環境比較優越,家長多數是公務員或事業單位人員,也有少數企業家管理人員及個體商戶。有28個孩子表示經常父母忙起來,就沒時間給自己做飯的經歷。孩子們遇到這種情況要么不吃飯等爸爸媽媽回家,要么叫外賣,要么吃泡面,還有孩子表示去爺爺奶奶家吃飯。有27名孩子從來沒有做過飯,也沒有接觸過此類活動。
第一季“今天我來做大廚”第一期一經開展受到廣大家長的好評并給予大力支持。每個周末學做一道美食,孩子們在媽媽的陪同下,采購,洗菜,買菜,媽媽的指導下,學做美食。制作美篇反饋班級群,而第一期的活動我們就收到來自27位家長的反饋。3月12日馮奕誠的媽媽的第一個發美篇反饋,美篇的名稱很有意思,“男神進行時——記第一次做飯。爸爸最給力,吃了三大碗。活動之初我在第一時間把家長反饋的美篇發到朋友圈,總是給予鼓勵和支持,無形中又是一個評價的形式。課堂上再次評價,用不同的形式,多元的評價方式鼓勵孩子參與此項活動。白靈同學的故事-名稱:牛奶布丁,生活每天都有淡淡的香甜。第二期美味壽司,她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把美食做成了藝術品。把壽司做到了極致,不論是擺盤,還是造型,還是味道,孩子把壽司做成了地地道道的藝術品。培養一個孩子的美感不是老師的說教就有的,是在學習生活中的一種感悟和體驗。家長之所以紛紛支持,這項活動的開展給孩子的生命描繪出新的色彩,那就是給予孩子生存的最基本能力。
三.系列——生命的階梯
新基礎教育指出:形成生命成長的全程綜合意識,聚焦學生的成長需要。在生命全程的意義上看待人的生存與發展,自然就會形成相對開闊的視野,可以將“現在”融入“過去”與“未來”的時間長河中。并且同時能夠在生命全程的意義上認識“現在”。正是有了這種意識,我們對當前學生成長問題的關注和成長教育規劃,才具有了長程的眼光、長效的追求?!?】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就是向前邁進的一個個階梯,我們把“廚藝主題活動綻放你的美”做成了系列,從而更好的推動了這一活動的進程,不斷推進,不斷超越。
第一季主題系列活動如下:
活動一:“今天我來做大廚”
這個活動自2017年3月11日啟動起來,共持續6周,每周學做一道菜,六周學會六道菜。最初的想法就是孩子能學會做最基本的飯菜,爸爸媽媽工作忙起來,孩子可以不餓著肚子,家長不用擔心孩子吃零食或叫外賣,學會最基本生存能力。從每周的反饋來看,活動遠遠超越了預期目標。孩子們格外興奮,因為很多孩子到六年級了,竟然是第一次做飯,感到很好奇,也倍感新鮮。家長的力量也不可忽視,紛紛表示大力支持此項活動。他們陪著孩子購買食材,親自指導,每周都會通過美篇或圖片反饋孩子在家活動情況。一時成為我們班最熱門的話題,完全超出預期的目的和想法。
活動二:班級“美食節”
第七周4月22日班級“美食節”召開,六一班的孩子開創學校的新紀元,第一個以親子形式召開的班級“美食節”活動。孩子們從策劃到組織,更是面面俱細。組簽、標語、宣傳、分工樣樣巨細。每個組所有的菜系、甜品、水果、飲料、餐具都由小組成員商議決定。制定方案,確定分工。回到家里,各小隊成員及家長在QQ群、微信群里討論、商討小隊的食譜、水果、甜品、主食、湯……的確定?;顒赢斕彀嗌现挥?個孩子,因為家里有特殊情況沒有參加,其余52名孩子帶著自制的美食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學校,親自布置會場,一起分享美食。意外的是到會的家長人數創六年來吉尼斯之最,比任何一次家長會人數都多。充分說明了他們對活動的大力支持,也助推了活動的發展?;顒咏Y束了,但活動的收獲還真不少。
第一、分享是對孩子自制美食的另一種隱性的評價;
第二、促進親子關系的交流、溝通;
第三、促使孩子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第四、提高了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五、小隊合作意識助推了小隊成員家庭合作意識的產生。
學生和家長的積極投入,把活動推向高潮,學做美食,個個勁頭十足。
活動三:“美食超市”
第八周至第十一周孩子們搜集了關于美食的教程、有關美食的故事、美食的圖片、美食的研究報告等。他們搜集資料,整理資料,還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做出分析報告。在這個活動中發現孩子們搜集資料、整合資源的能力在不斷地提升,每個環節都力求做到完美。
在第二期我就教孩子們搜集整理資料,建立一個文件夾,里面有6個小的文件夾,,分別備注第一期,第二期……例如第一期例收集做飯的照片,還有在word文檔記錄做這道美食的步驟,所需的素材。張童越和李璐同學先把素材整理好,我在微信里發給大家,讓更多的孩子學會搜集和整理素材的能力。而我們的很多孩子參與活動的全程,整整12期,這個活動跨越了整整一個學期。每一期都認真學習,媽媽在一旁認真的拍照,記錄,指導。
這項活動總是在鼓勵孩子和家長積極參與,不給孩子造成任何的壓力,每一位家長朋友都意識到并感受到此項活動對孩子的重大意義,家長的積極參與無疑助推了活動的進程。
活動四:“首屆美食節”策劃會
第七周班級“美食節”的順利召開,學生已有了基本的策劃能力,因此在策劃全?!笆讓妹朗彻潯钡幕顒訒r,孩子參與熱情更高了,內心深處的驕傲和自豪感使班級的孩子更加自信。有了前期的經驗,老師的介入更少了,孩子反思上次班級美食節的不足,提出整改建議,最終形成“首屆美食節”策劃案。
活動五:“首屆美食節”進行時
六一兒童節這一天全校范圍內召開“首屆美食節”。我們的主題是:快樂六一,與你分享。學校領導班子走進每個班級陪著孩子們共同度過一年一度的盛宴。家長志愿者、老師和孩子們歡聚一堂,共品美食。小組成員之間分享、組與組之間分享。孩子們會拿著自己的美食進行推介,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嘗自己制作的美食。孩子們在六一兒童節品味了美食,收獲了快樂,學會了分享。
活動六:話說美食主題班隊
通過這個主題活動,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多元、多個維度了解美食背后的故事,感受美食帶來的樂趣,體驗成長的快樂,感悟生命的美好,讓孩子富有成長感和自豪感。。再次激發每一個孩子學習美食、研究美食的興趣,堅定自己的信念,在探秘美食之路上繼續前行
四.創新——家庭生態環境的新形成
在第一季活動的基礎上,我們又融入了新的元素,今年我們在五六班再次開展了“今天我當家”活動,這次不僅僅關注到學習美食,又融入了新的理念,同家人一起分享,促進親親子之間的關系,飯后要整理廚房的衛生,都是本次活動聚焦的新的內容,活動的內容也在提升。鼓勵爸爸媽媽的放手,同時又鼓勵爸爸媽媽的的參與,指導,和幫助。五六班白家琦的分享讓我們豁然開朗,廚藝主題活動再次開辟了新的紀元。我們可以選擇同一個社區,或距離比較近的社區或家庭開展這樣的活動,促使了孩子相互協作,共同學習,互相影響,從而讓真正意義上的放手和當家,對于孩子之間的同伴之間、同學之間及家庭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從而也會帶動整個班級的同學之間的交往過程,都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五六班白家琦的分享:
? ? ? ? ? ? ? ? 我又長大了一歲!
鞏義市子美外國語小學五六班白家琦
2017年11月5日,今天是我十一歲的生日,我度過一個特殊又有意義的生日!
早上五點多鐘我和媽媽還有弟弟來到了成功學院大門口,參加我們小螞蟻義工團舉行的活動。這次活動我們是要為早晨的第一批環衛工爺爺奶奶送去愛心早餐,并幫她們打掃衛生。
地上好多煙頭,掃帚掃不了全要靠手捏,走了短短幾米,我就撿了十多個煙頭。以后看到大人抽煙,一定要勸他把煙頭扔進垃圾桶,不然清潔工爺爺奶奶打掃起來太辛苦了!
雖然天氣很冷,但是看到爺爺奶奶吃了我們送的豆漿、包子,我們比自己吃了還開心。
義工團的活動一結束,我們就急忙趕回家,因為今天是我的生日,好朋友們要到我家來玩。
為了讓我體驗一天“當家”的感覺,媽媽今天完全把家交給了我。去超市購買食材,去蛋糕店取蛋糕,這些都是我獨立完成的!
今天是我們的主場,廚房快要擠不下了,大家在一起做飯,太有意思了!我們進行了簡單的分工,一人或兩個人合作做一樣菜。
范馨予要做的番茄炒雞蛋,先洗菜。然后切菜,她說她是第一次拿刀,我們都鼓勵她,然后番茄雞蛋出鍋了。
王藝霏做的是炒土豆,她在削土豆皮。看著美味的土豆絲,看著就想吃了。
白家琦今天我過生日,我要學做一道新菜,杏鮑菇炒肉片。先來切杏鮑菇,開始炒了,看我還挺像大廚吧,色香味俱全哦!
劉韻妍做著的是可樂雞翅,特別好吃,最后被我們吃得一干二凈。
張藝涵和魏萊做的是壽司,我們幾個沒有做過,都站在旁邊跟著學,下次我也要試試??次覀兊膭趧映晒阌袥]有流口水.
和好朋友在一起過生日真開心!吃著我們自己做的飯也特別香,吃的而別多。
我又長大了一歲,以后我要更懂事,讓媽媽開心,讓媽媽幸福。
家琦媽媽的話:
起初只是想讓孩子過個不一樣的生日,征求她的意見就打算請她朋友到家里來玩,因為這一段周末她在看《我是理財師》(好像是這個名字)的節目,她也老說如果讓我當一個月的家怎么樣怎么樣,所以我就萌發了完全讓她當一天家的想法,但昨天因為人多考慮到孩子們的安全,還是沒有完全放手,在廚房給她們幫廚、照相義工團是早就參加了,昨天正好有一期就給她報名了,也很有紀念意義。
謝謝大家的贊哦,我們都是在摸索中成長的,我們也要不斷學習!通過昨天的小聚會,我覺得以后可以多嘗試我們學校暑假提的合作型家庭,這樣孩子也有伴家長也相對省心。
班主任張老師:
分工,合作,這一天完全由孩子當家,放手,協作,體驗,感恩,付出,成長……“你一定要記得做第三件事?!薄白鲆患屖澜绺利惖氖??!崩L本《花婆婆》中這句風靡了全球的經典語錄送給你和我……美食活動家琦媽媽給我們分享了一個很好的做法,開啟了美食活動的新紀元,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社區,或距離比較近的社區開展這樣的活動,促使了孩子相互協作,共同學習,互相影響,從而讓真正意義上的放手和當家,對于孩子之間的同伴之間、同學之間及家庭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交往過程,從而也會帶動整個班級的同學之間的交往過程。
五、豐富——崗位職責的豐富
崗位建設就是在豐富的主題活動中形成,并豐富起來。在這個活動的進程中,崗位自然而然的產生,并賦予它生命的活力,發揮得淋漓盡致。班級的美食節召開的前三天我去洛陽學習了,4月19日星期三中午13:30離開學校之前的30分鐘,快速和班干部做好溝通,然后奔赴火車站去洛陽學習。周五下午4:00趕到學校,到教室時還有10分鐘下課,孩子們看到我第一反應是,嘩的鼓起掌來,我說:“我走的時候,只安排孩子們帶兩道菜……”組長吳子優立馬打斷我的話:“張老師,我們都安排好了,菜,米飯,甜品,水果,飲料,餐具全都安排好了每一組都分工到位,做好統計。”盧佳茵走過來說:“張老師,這是餐廳的鑰匙。”聽了孩子的話,那一刻無法形容內心的心情,在黑班上寫下了三個字“放心了”。孩子們又一次送給我熱烈的掌聲,那一刻,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此刻的心情,我被幸福包圍著。
孩子們的分工:
1.盧佳茵周五下午問王繼斌老師要餐廳鑰匙,早上吃飯時給孩子指認王繼斌老師。
2.白怡冉打印“今天我來做大廚”各小組分工表。
3.李文汐打印各小組組簽。
4. 白靈爸爸負責打印標語,制作標語。
5.每個孩子要求活動時帶的美食一葷一素,一定要干凈衛生。
6.各小組組長統計每個孩子準備的美食名稱,避免重復、合理分工。
7.白靈、張懿嘉、趙楓翔四個孩子布置的標語及裝飾。
8男士家長和張繼鋒老師親自上陣貼標語。還有位家長朋友提出,把班徽貼在中間是不是更好。
9.活動形式:親子形式,每個孩子和家長一起同行。
孩子們經歷了第一次活動的策劃
晚上才有時間在微信群里發布具體安排:
第一條微信:
六一班美食節具體安排:
時間:4月22日,周六(12:30-14:00)考慮到大部分孩子上輔導班,所以活動安排在此時間段。
地點:餐廳二樓教師餐廳。
活動形式:親子活動,希望家長朋友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陪孩子參加此次活動。實在到不了的家長委托其他家長帶著您的孩子。
第二條微信:
特別提出注意兩點:
1.由于是周末組織活動,所以要注意路上安全,所以一定是家長朋友帶著孩子同時到學校。
2.我們開展的是”美食節”,所有的食品,都要注意安全。做美食過程中,洗手、洗菜,都要做到絕對的干凈、衛生。大朋友是監督員奧。
第三條微信:
明天活動所有菜品,需要的物品……都是各組長統籌安排,所以靜等孩子給我們帶來的驚喜吧。溫馨提醒:教育我們的孩子用餐禮儀。
六.聆聽——生命拔節的聲音
這項活動的開展 ,聽到了來自家長和孩子不同的聲音,我想那是一種生命拔節的聲音。
在美食節上,白靈的爸爸12:00親自把孩子送到餐廳,匆匆忙忙就要走,趕往鄭州開會。我說:“白靈爸爸,吃點東西,再走吧!”“吃過了,吃過了,閨女做的壽司,切下的邊角料全是我吃的,盡管壽司醋放多了,還是很好吃?!闭f話的神情滿滿都是驕傲和自豪。
馮奕誠的媽媽邀請我品嘗了孩子親自做的意大利面,一大早跑超市買了一包意大利面,怕不夠,那么多人,又跑超市一趟。
劉暢的媽媽和我聊起孩子分的任務要帶飲料,覺得碳酸飲料對孩子身體不好,熬一鍋銀耳粥,不熱不涼孩子們喝起來正好。張涵蘊媽媽還抓拍了暖心的一幕,劉暢把美食送到媽媽嘴里。
牛清源爸爸說早上為了孩子參加六一班的美食節,一大早全家出動,爺爺奶奶齊上陣,陪著牛清源采購食材,指導孩子做飯。牛清源的爸爸還帶來40件漂亮的小圍裙,全部發給孩子們,無疑助推了活動的進程。
張童越媽媽把我拉到孩子所在的小組,一定要嘗一嘗孩子做的紅燒排骨,可樂雞翅。擺盤到美食的味道,無不讓人懷疑,這是12歲小朋友做的美食嗎?還是那個柴米油鹽醬醋茶都不識的少年嗎?這是第一個主廚小冠軍,堅持了整整一個學期,參加了12期,每一期都精彩,每一期都與眾不同。
張涵蘊同學帶來的可樂雞翅,味道棒極了,已經約好下次去家里吃,并學習做法。
吳子優的媽媽說:“太感謝您了,張老師,您總是以媽媽的心態教育這班孩子。”
白靈爸爸的反饋:
這項活動開展得非常好,歸結起來,大致有幾點:
1. 提高了孩子的生活技能,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巧。
2. 增強了孩子的責任意識,從要人服務轉向為人服務,這是步入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尤為重要。
3. 增加了親子交流,在教孩子做飯過程中,家長與孩子面對面手把手零距離,增進了感情。
4. 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建議:
能否多辦一期美食節,畢業結束時,能否以這樣的形式為孩子們的小學生活畫上完美的句號。
張懿嘉爸爸的反饋:
活動的益處顯而易見,不僅鍛煉了孩子的自理能力,體驗到勞動和成功的喜悅,而且讓孩子感悟到了家長的辛苦,希望堅持下去,讓生活技能成為一種常態,成為習慣,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此項活動讓孩子變得勤快,懂得感恩。
張童越媽媽的反饋:
今天我們翠竹班的家長和孩子們歡聚一堂,共同舉辦一次別開生面的美食節活動。這個活動舉辦的很成功,也得到學校領導和家長的朋友的認可。孩子們從這次活動中學會了最基本的生活本領之一。通過學會做六道菜以及美食節的活動中,可以看到孩子們的辛苦,從而更加感恩,感謝父母。也學會了分享。孩子的進步,張老師功不可沒,他們在這次活動中付出了很多,很多……真誠的向老師們道一聲:您辛苦了!非常支持這項活動,孩子受益無窮。
馮奕誠媽媽的反饋:
? ? 首先,要感謝兩位張老師的辛苦付出,您的用心教育讓我們家長感受到了來自孩子的愛,讓他們懂得了感恩,更了解家長的辛苦??吹搅怂麄円粡垙堃驗樽龀梢坏烂牢抖院赖男δ?,帶給我們則是更大的幸福感。因為有你們,孩子的童年多了一份精彩,這份美好的記憶將陪伴他們走過十年,二十年。
吳子優媽媽的反饋:
感謝兩位老師不辭辛勞的組織此項活動,讓孩子們在體驗動手做美食的同時,也體會了家長的辛苦,變得更加獨立,懂事。
唯一的建議是我們還要告訴孩子,做事要善始善終,比如,做完飯之后,要把灶臺收拾干凈,廚房整理干凈。美食節那天,有些孩子吃完飯就跑開,留下媽媽們在整理衛生,這也是我們家長平時教育的不夠吧!希望老師再強調一下,我們也要嚴格要求。
再次感謝老師的辛苦付出。
《今天我來做大廚》文集 片段:
王曉暄:
近段,班里的又有了新的流行詞,見面時不是問“你今天吃的什么飯?”而是“你今天做飯了沒?”是的,我們班的流行問候語就是“做飯”。最近張老師在我們班開展了一個活動——“今天我來做大廚”,現在可是火爆進行中,什么“小蔥拌豆腐”,“蛋炒飯”都不值一題,“回鍋肉”,“可樂雞翅”什么的才是我們的正確航向。我也嘗試做了幾個菜,雖然賣相不好,但味道還是不錯的,令我記憶最深的,就數“白吉饃”了。
李文汐:
米飯們下鍋后,發出了滋滋的響聲,我嚇了一跳,竟然忘了翻炒,結果上面沒熟,下面的糊了,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只好先弄熟吧。
終于,米飯出鍋了,趕緊嘗一下吧!當我把一大口蛋炒飯放進嘴里,一種奇妙又無法言語的味道入侵了我的味蕾,哦!我!沒!放!鹽!就這樣,我一個人默默的把它吃完了。
白靈:
我決定做最拿手的壽司,準備的材料也很簡單,卷壽司用的海苔片、雞柳、黃瓜、肉松、泡菜、番茄醬、沙拉醬、米飯。先把水和米按照1.2:1的比例蒸上,米不能蒸的太干太軟。等米飯好了,在竹簾上放上海苔,然后把米飯均勻的鋪上去,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接下來就該放食材了,把切好的雞柳先放在距離邊緣兩厘米的地方,再放上泡菜、肉松,擠上沙拉醬和番茄醬。鋪好后用竹簾把它卷成一個圓柱,一定要卷緊卷結實。最后用刀把卷好的壽司切成片,簡單又好吃的壽司就做好了,賣相也是非常卡哇伊。美食節上,我的美麗壽司不到五分鐘就被本組的小伙伴們搶光了??吹轿易龅拿牢哆@樣受歡迎,我也特別開心。
李函昱:
這個活動,不僅僅只是一個活動,而是一個人生的啟發,當了家里的幾回大廚,當熱油濺到我手上留下那鉆心的疼痛時,頓時讓我感到爸爸媽媽對我那深深的愛,也不知這12年來他們為我在手上被燙了多少回,炎熱的夏日,爸爸脖子上搭著毛巾在廚房流了多少汗,當我吃著香噴噴的飯菜,不記得是否說過謝謝爸爸媽媽,其實那里全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父愛、母愛。我永遠不會忘記醋溜土豆絲這道菜當時鹽放的有點少了,爸爸為了鼓勵我,吃了半盤。
李璐:
我們班的“今天我來做大廚”實踐活動一直持續進行中,我雖然已經堅持六期自己動手學做菜,但從未嘗試做過主食,今天是第七期,剛好又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我想用我的勞動來為家人做一頓飯,就算是送給爸爸媽媽的節日禮物吧!
秦浩瑋:
在六年級下學期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中我們開展了一項非常有意思的活動——今天我來做大廚。這個活動主要是讓我們學會自己做飯并能自己照顧好自己的,簡單來說也就是學會生存。
吳子優:
剛開始做脈動,準備的材料有火龍果、檸檬、獼猴桃、冰糖,首先,要接上純凈水,我舉了一個大塑料桶,看著飲水機里的水徐徐滴落,我的手臂也“不堪重負”,是只能咬牙堅持,“呼”。終于接滿了,下來,開始放冰糖,我數著,一顆、兩顆、四顆……三十顆,轉眼間就放了大半包冰糖。接下來,便要清洗水果了,我起勁地搓著檸檬,媽媽調侃道:“這檸檬跟你有啥仇,這么報復它。”我毫不在意,專心致志地洗著水果,光洗還不夠,我拿起削皮刀,蹲在垃圾桶前,把水果“一層層地削開”。我化身“吳扒皮”,惡狠狠地在水果身上胡作非為。終于削完了,還不行,要切成小片,我拿起大刀,手起刀落,不一會兒,水果們七零八落地躺在案板上,我把它們扔進水桶中,再放入冰箱,冷藏即可。
張童越:
“你這道菜做的太好了,色相味俱全,唇齒留香,百吃不厭,讓人垂涎三尺?!眿寢屧u論道。
“你這道菜吃了讓人回味,還有一種吃了還想吃的感覺,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卑职衷u論道。
是什么這么讓人回味呢?當然是我做的宮保雞丁啦!
張懿嘉
我首先從手機上查閱紅燒土豆的步驟和方法,幸好還算簡單,我想還是先易后難吧,等我以后練手熟練了,再慢慢嘗試做一些復雜的。首先,我把土豆洗干凈,然后削皮,再認真地切成一個個小方塊,比魔方的塊塊稍大一些。接著,我開始準備輔料:食用油、白糖、生抽、老抽、食鹽、姜、蒜、小蔥、雞精。好了,紅燒土豆開始了,我打開火,先把炒鍋里的水蒸發掉,防止燒熱時油遇到水濺鍋,然后倒上適量的食用油,等油溫慢慢高一些后,放入兩勺白糖不停翻攪,等白糖化逐步變黃成焦糖色后,小心翼翼倒入土豆,隨著“刺啦刺啦”的音符響起,開始翻炒土豆,直至著糖均勻后倒入適量的姜、蒜、生抽、老抽再翻炒。這時候土豆的顏色更加誘人了,香氣也撲鼻而來。接下來,倒入一些清水,蓋上鍋蓋調成小火慢燉。約5—7分鐘后,掀起鍋蓋收汁至少許,再放入食鹽和雞精適量,攪勻后裝盤,最后再撒上一點小蔥點綴一下,就這樣,一盤色香味俱佳的紅燒土豆就誕生了。
每一個孩子做一份自己每一期美食的統計表,每位組長對美食節小組成員具體分工做出統計,收集全班每一期參與人數的資料,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統計,并做出分析報告。這是統計教學的應用,搜集資料,整理數據,統計,做出分析。真實的學數學,用數學的真實體現,孩子發現廚藝課里的數學問題。
各班根據本班學情各顯其能,家長密切配合,家校聯手,促使這項綜合實踐活動風生水起,精彩紛呈……在整個活動的推進過程中,孩子們收獲的不止是廚藝,更有勞動的樂趣、分享的快樂、生活的態度、和諧的親子關系,以及濃濃的親情、友情、師生情……其中蘊含的巨大的育人價值既有共通性,又有差異性,因人而異,但卻真實地、不同程度地促進了每一個孩子生命的成長!
【1】張永《學習活動的生態學分析:以“新基礎教育”研究實驗學校為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115-116
【2】李家成 王曉麗 李曉文《學生發展與教育指導綱要》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8-19
【2】李家成 王曉麗 李曉文《學生發展與教育指導綱要》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86-87